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代表通道”帶來一線消息 “這個春天定將生機無限”

發布時間:2024-03-12 11:1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半個(ge) 月前,甘肅積石山縣101所地震受損學校如期開學了。3月11下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第三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積石山縣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馬秀英帶來了這個(ge) 消息。

  馬秀英還記得,三九天的積石山寒風刺骨。她所在的積石山縣人民醫院600多名醫務人員在震後半小時迅速到崗投入救治。此後的一係列時間節點她記憶猶新:震後9小時受災群眾(zhong) 吃到熱飯,10小時打通幹線公路,15小時完成全麵搜救工作,17小時通信全麵恢複,19小時電網全麵恢複,3天內(nei) 完成帳篷臨(lin) 時應急安置,10天內(nei) 完成固定板房過渡安置。

  患難相恤,積石成山。迷彩綠、消防橙、警察藍、誌願紅,構成了抗震救災的色彩。“積石山從(cong) 地震廢墟中堅強地站了起來。”馬秀英相信,“這個(ge) 春天定將生機無限”。

  身著珞巴族服飾,全國人大代表、西藏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鄉(xiang) 長紮西江村講述著一個(ge) 邊境鄉(xiang) 的發展變化。

  2018年,紮西江村第一次從(cong) 拉薩趕到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足足用了9個(ge) 多小時,但這一次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從(cong) 鄉(xiang) 裏到拉薩走同樣的路線,他隻用了5個(ge) 多小時。

  “道路交通的發展,讓基層的老百姓深切地感受到出行的方便,也為(wei) 邊疆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條件。”紮西江村說,219國道就從(cong) 家門口穿過,鬥玉、玉麥、紮日等邊境鄉(xiang) 鎮已成為(wei) 遊客的打卡地。鄉(xiang) 親(qin) 們(men) 開起了民宿、餐飲店,吃上了旅遊飯。如今的鬥玉,水電路全通,隨著網絡設施的全麵覆蓋,這個(ge) 地處偏僻的小鄉(xiang) 村和全國人民實現了互聯互通。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也在這個(ge) 鄉(xiang) 村深入人心。紮西江村介紹,馬鹿、麂鹿、岩羊、猴子、狐狸等平時很難見到的野生動物,有時會(hui) 跑到村莊周圍閑逛,有時會(hui) 跑到田間地頭品嚐青稞小麥。曾經,珞巴族以刀耕火種、狩獵為(wei) 生,如今大家越來越覺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必須要保護好自己美麗(li) 的家園。

  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幾名學生找到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雅禮中學校長王旭說:“王老師,你馬上要去北京開兩(liang) 會(hui) 了,我們(men) 社團做了一些社會(hui) 調查,有一個(ge) 關(guan) 於(yu) 幼教和托育資源共享的建議,能不能也把我們(men) 的建議帶到北京去呢?”

  王旭聽了之後非常感動。在他看來,孩子們(men) 在高中階段就關(guan) 心群眾(zhong) 的生活,關(guan) 注社會(hui) 發展和國家需要,這正是當代青少年應該有的樣子。

  王旭說,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積極引導和栽培。每個(ge) 孩子都有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和特長,父母、老師應該發現孩子的興(xing) 趣愛好,給他們(men) 提供課程、搭建平台,讓他們(men) 的興(xing) 趣愛好變為(wei) 人生發展的優(you) 勢,點亮職業(ye) 希望。

  如何培養(yang) 學生的創造力?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鬆結合個(ge) 人經曆介紹,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問題都是複雜的、不確定的,單一的學科和專(zhuan) 業(ye) 往往很難解決(jue) 問題。“但是我們(men) 的教育基本上是用過去的知識教給現在的學生,希望他們(men) 能夠去解決(jue) 未來的問題。麵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men) 需要培養(yang) 學生的一些一般性能力,特別是學習(xi) 力、思想力和行動力,從(cong) 而形成創造力”。最重要的一個(ge) 途徑是讓學生參與(yu) 更多高水平研究。

  高鬆認為(wei)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基礎研究和基礎研究人才培養(yang) 的主力軍(jun)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而高校是這三者最集中的交匯點。

  去年,高鬆建議提高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的穩定性支持比例。今年他的建議是,對於(yu) 競爭(zheng) 性的研究經費,進一步優(you) 化它的管理使用,從(cong) 而更好地激發科研工作者和所在單位的積極性,推動產(chan) 出更多前沿科學與(yu) 未來技術。這既有利於(yu) 創造性人才的培養(yang) ,又能促進科技自立自強,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在陶瓷之都景德鎮,一批手藝人通過技術創新使以前原料稀缺、價(jia) 格昂貴的琺琅彩進入平常百姓家。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美術家協會(hui) 主席研究員於(yu) 集華認為(wei) ,陶瓷“走出去”,還需要重視瓷器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

  2020年,於(yu) 集華向有關(guan) 部門提出設立景德鎮知識產(chan) 權法庭的建議,當年得到答複,第二年成功掛牌,為(wei) 陶瓷知識產(chan) 權保護提供了法律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浙江慈溪市供電公司客服中心社區經理錢海軍(jun) 則在“代表通道”上說出了自己的夢想。

  今年是錢海軍(jun) 從(cong) 事公益服務的第25個(ge) 年頭。錢海軍(jun) 注意到,住在城市老房子裏的老人和殘疾人家庭,難以應付燈泡不亮、電路跳閘等突發問題。於(yu) 是,他製作了500張名片,分發給有需要的群眾(zhong) ,為(wei) 他們(men) 提供電力服務。在這一過程中,錢海軍(jun) 還發現,殘疾人家庭的照明線路存在安全隱患,比例接近40%。麵對大量的改造需求,他們(men) 成立了錢海軍(jun) 誌願服務中心,開展“千戶萬(wan) 燈”服務,已走過西藏、吉林、貴州、四川、雲(yun) 南等地區,行程23萬(wan) 餘(yu) 公裏,服務7萬(wan) 多人。

  明年,“千戶萬(wan) 燈”品牌將滿10年。錢海軍(jun) 的夢想是,希望自己可以一直這樣走下去,走遍祖國的山河。

  “我會(hui) 拎著工具箱走在為(wei) 人民服務的第一線。”錢海軍(jun) 說,“可能走著走著,我也會(hui) 變老。那也沒關(guan) 係,因為(wei) 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

  本報北京3月1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馬宇平 劉尚君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