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留名”欲望下的自我救贖

發布時間:2024-03-12 15:36: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華明玥

  “我不是怕死,我是怕死了都沒人記得。”

  這句話成為(wei)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精神核心。這部構思巧妙的台灣電影完全破除了黑幫片的常規套路,刻畫當代周處“陳桂林”的鮮明形象,挖掘到邪教、販毒、黑幫等社會(hui) 毒瘤的危害,還在布滿張力的故事中,放置了大量引人深思的象征與(yu) 隱喻。

  影片吸引我的地方,首先在於(yu) 整個(ge) 故事無懈可擊的閉環結構。作品根據台灣真實案件改編,參照《世說新語》中的典故“周處除三害”來構建故事情節。影片一開頭,年輕的法外狂徒陳桂林(阮經天飾)毫不留情地刺殺黑道大佬,事成之後,他被警察追捕,一路追逐打鬥,一下子讓觀眾(zhong) 的腎上腺素飆升,兩(liang) 人的淩厲動作在鏡頭中不斷閃回和切換,節奏飛快,讓觀眾(zhong) 的情緒也不由自主地開始“跑酷”。陳桂林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邪氣與(yu) 霸氣,從(cong) 他各種下死手的招數中可見一斑,這完全應和了流傳(chuan) 民間的“少年周處”的形象——民謠中說:“小周處,體(ti) 力強,日弄刀弓夜弄槍。拳打李,腳踢張,好像猛虎撲群羊。嚇得鄉(xiang) 民齊叫苦,無人敢與(yu) 論短長。”他令人生畏和厭惡,而他本人卻完全不自知。

  緊接著,陳桂林踏上逃亡之路。當他唯一的親(qin) 人奶奶去世,自己又被告知得了晚期肺癌,陳桂林終於(yu) 被經常幫助黑幫的醫生說服去自首。在警局,他無意中發現自己在通緝榜上隻排第三,於(yu) 是,本著“人死留名”的原則,他踏上了追殺前兩(liang) 名通緝犯的道路。這之後,陳桂林固執地渴望人死留名的樣子,就仿佛在癡癡地尋找自我。

  故事的框架,可以說是與(yu) “周處除三害”的典故絲(si) 絲(si) 入扣。陳桂林完成除害任務後,還槍、自首、被判刑,在等待行刑期間,他發現自己沒得肺癌,隻是被醫生調換了X光片,竟也平靜地接受了命運的陰差陽錯——這與(yu) 典故中鄉(xiang) 裏慶賀周處之死的場景形成了絕妙的互文。整個(ge) 故事結構圍繞著陳桂林成為(wei) 孤兒(er) 、目睹通緝排名之後的少年意氣來編排,形成筆筆轉、層層轉、回環往複、曲折陡峭的結構特點。

  其次,整個(ge) 影片不時插入的黑色幽默情節,讓透不過氣來的緊張打鬥突然有了鬆弛與(yu) 喜樂(le) 。按照影評家毛尖老師的理論,這種“緊與(yu) 鬆”“悲與(yu) 喜”之間有節奏的轉換,在很多港片中甚至可以分成“九宮格”結構,讓觀眾(zhong) 的情緒坐上過山車,一會(hui) 兒(er) 亢奮衝(chong) 頂,一會(hui) 兒(er) 陡直下沉。它的作用,就是讓觀眾(zhong) 的大腦興(xing) 奮區域“輪作”,盡可能消除倦怠感。《周處除三害》雖然沒有分成這樣涇渭分明的9段,但編導也是很懂得要給觀眾(zhong) “喘口氣”。在陳桂林邪魅一笑、奪槍傷(shang) 警、成功脫逃之後,下一段就是他有意自首的喜劇情節:他匆忙趕到警察局,驚訝地發現,自首的人居然還要排隊。他跟警察說自己就是陳桂林,年輕警察居然充耳不聞,仍然牽著他去後麵排隊。再比如陳桂林與(yu) 香港仔大戰108回合後,終於(yu) 槍決(jue) 了香港仔(袁富華飾),救出了被其控製的女主程小美(王淨飾)。下一段,節奏開始變得甜美放鬆,男女主在公路邊談心,陳桂林似乎對這白衣飄飄的女孩有點心動,便問:“還有其他親(qin) 人嗎?”他得到了一個(ge) 啼笑皆非的回答:“香港仔就是我最後的親(qin) 人。”其中的急轉與(yu) 落差,很容易讓觀眾(zhong) “蘸淚笑”。

  第三,演員們(men) 的精湛表演,也讓這個(ge) “除害”故事變得真實可信與(yu) 立體(ti) 化。主演阮經天功不可沒。在電影中,阮經天一改帥氣小生形象,學格鬥,換造型,滿臉胡茬、蓬頭垢麵、抬頭紋清晰可見,也逼真地反映了他在逃亡路上又遭遇“絕症”的雙重打擊。他一邊癲狂狠辣,一邊單純真摯,既能一招斃命,也能戴著奶奶留給他的粉色小豬手表,邪氣中帶著一股天真。他將角色的絕望、掙紮與(yu) 蛻變演繹得淋漓盡致,連吃盒飯都能吃得青筋暴突——這個(ge) 吃飯細節,其實映射出陳桂林一開始橫衝(chong) 直撞的角色設定。還有他被香港仔發現若有若無的破綻,被香港仔先用剃刀抵著脖頸,又撐開眼角逼問來意時,兩(liang) 位演員都貢獻了劍拔弩張的演技:香港仔始終麵含笑意,可這笑意中陰晴不定、殺意凜然,就像這個(ge) 角色手上紋的蛇一樣,不時吐出“信子”,他一句句地逼問對方的來曆,刀片直衝(chong) 向阮經天的眼球;阮經天則必須給出坦白無畏的眼神,又必須在眼神中壓實那緊緊壓抑的怒氣,甚至在香港仔在他眉毛上留下了血口的時候,他的眼神也像戰場上的盾牌一樣頂住了。這場戲的壓迫力既強大又精確,令人歎為(wei) 觀止。而就是這樣強硬、囂張的陳桂林,在最後接受程小美刮胡子時,也不免淌下一行淚——這行淚中五味雜陳,既有心願達成的釋然,又有對生命的眷戀,還有對自己之前作惡的愧悔,以及對程小美的依依不舍。飽滿的情緒遞進,呈現得淋漓盡致。

  說到底,《周處除三害》是一個(ge) “自我救贖”的故事,在追殺兩(liang) 名通緝犯的途中,陳桂林挽救了一群被邪教洗腦的愚夫蠢婦,更給了程小美自由之身,他讓世上又多了一個(ge) 可以牽掛的、能托付奶奶手表的人,這便是除惡行善的回報。影片的結局,停留在典故原文中最有戲劇性的那句話上:經三日三夜,鄉(xiang) 裏皆謂已死,更相慶。邪教、毒犯、黑幫,在這一刻皆已拔除,但生長這些毒瘤的環境,也許還在。個(ge) 人生活的原子化,令許多人在精神上很容易走偏,所以,暴力、犯罪與(yu) 精神控製才會(hui) 有可乘之機。而這,才是電影豐(feng) 富、曲折的文本,試圖給我們(men) 的深刻啟發。

  (作者為(wei) 散文作家,媒體(ti) 人)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