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部長通道|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發布時間:2024-03-12 15:27:00來源: 人民日報

  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第三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舉(ju) 行

  以新氣象新作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連線·部長通道)

  本報記者 常 欽 鄧劍洋

  3月11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第三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推動外貿質升量穩、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建設體(ti) 育強國、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文化和旅遊部部長孫業(ye) 禮、海關(guan) 總署署長俞建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yun) 澤、國家體(ti) 育總局局長高誌丹、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局長申長雨回答記者提問。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孫業(ye) 禮

  讓“文旅熱”持續下去

  “近日,我國發布春節期間的旅遊數據,春節長假出遊人數達到4.7億(yi) 人次,旅遊花費超過6300億(yi) 元。據統計測算,去年全國國內(nei) 遊客出遊的人數達到了將近49億(yi) 人次,旅遊總花費接近5萬(wan) 億(yi) 元。旅遊的火爆對於(yu) 拉動內(nei) 需、促進就業(ye) 、活躍市場、提振信心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孫業(ye) 禮說,文藝演出市場也很火,去年全國線下的營業(ye) 性文藝演出大概有44萬(wan) 場,收入超過500億(yi) 元。網上的文藝演出營業(ye) 收入超過2000億(yi) 元,參與(yu) 的人數達到7.7億(yi) 。

  2023年文化和旅遊強勁複蘇、蓬勃發展。孫業(ye) 禮分析,從(cong) 消費需求來看,文化和旅遊、詩和遠方已經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nei) 容;從(cong) 行業(ye) 的發展來看,文化和旅遊產(chan) 業(ye) 鏈長、收益麵廣,涉及各行各業(ye) ,帶來人氣又開辟財源,出現人財兩(liang) 旺的好勢頭;從(cong) 我國現代化的進程來看,高品位的文化生活促進形成高品質的消費需求,高品質的消費需求拉動和促進高質量的發展,高質量的發展又會(hui) 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更高質量的文旅產(chan) 品和供給。“這種互動和循環就會(hui) 有力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這就是我們(men) 文旅熱出現的背景和邏輯。”

  “中央有要求、群眾(zhong) 有期盼,我們(men) 就有方向和幹勁。”孫業(ye) 禮介紹,黨(dang) 中央、國務院對文化和旅遊發展高度重視,近期出台了一係列釋放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利好政策舉(ju) 措。政府工作報告對此有明確要求。下一步將和各地、各部門一道進一步加大文化和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文化和旅遊服務的質量,提升文化和旅遊市場的規範化水平,以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的發展來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海關(guan) 總署署長俞建華

  推動外貿質升量穩有基礎、有條件

  “根據最新統計,今年以來我國進出口延續了向好的態勢,實現了‘開門紅’。”俞建華說,今年1、2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6.6萬(wan) 億(yi) 元,增長8.7%,其中出口增長10.3%。這個(ge) 規模比上一個(ge) 曆史高點的2022年的同期增加近4300億(yi) 元;我國的貿易夥(huo) 伴更加多元、穩定,傳(chuan) 統市場、新興(xing) 市場都有不錯的表現。“製造大國”的作用依然顯著,中間品的出口增長8%。新業(ye) 態新模式動力強勁,跨境電商、市場采購出口都有兩(liang) 位數的增長。有利的因素在積聚。

  “總體(ti) 來看,今年中國外貿開局良好,初步判斷上半年可以保持在增長的通道,全年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質升量穩’有基礎、有條件。”俞建華介紹,下一步還將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發力:一是政策再加力。要實施好去年海關(guan) 出台的優(you) 化營商環境16條措施,並根據今年的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出台更多有針對性的便利化措施,牽頭組織好跨境貿易便利化專(zhuan) 項行動,給予海關(guan) 高級認證企業(ye) 更多的便利,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製定好中間品目錄,促進中間品貿易的發展,繼續擴大跨境電商退貨的試點範圍,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盡快製定出台邊民互市貿易管理辦法,促進邊貿的發展。

  二是服務再提升。進一步發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作用,集成外貿、物流、金融等多種功能,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繼續發揮好“海關(guan) 關(guan) 長送政策上門”的長效機製作用,多聽企業(ye) 的意見、呼聲、訴求,堅持問題導向,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此外,海關(guan) 將繼續做好對外貿的監測、統計、分析,做好景氣指數的調查,及時向社會(hui) 發布海關(guan) 統計數據,為(wei) 企業(ye) 抓訂單、安排生產(chan) 提供海關(guan) 服務。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yun) 澤

  著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事關(guan) 國家安全、發展全局、人民財產(chan) 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guan) 口。”李雲(yun) 澤說,作為(wei) 金融監管部門,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我們(men) 的首要職責。將堅決(jue) 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當前我國金融風險總體(ti) 可控。銀行業(ye) 保險業(ye) 運行平穩,尤其主要金融機構經營穩健,金融安全基本盤非常穩固。李雲(yun) 澤說,金融業(ye) 的主要“體(ti) 檢指標”都處於(yu) “健康區間”。截至去年末,我國商業(ye) 銀行不良貸款率1.6%、撥備覆蓋率205%、資本充足率15%,保險償(chang) 付能力充足率197%。

  應對風險有充足的資源和條件。李雲(yun) 澤介紹,銀行業(ye) 保險業(ye) 資本和撥備總額超過50萬(wan) 億(yi) 元,還有金融穩定保障基金、行業(ye) 保障基金,抵禦風險的“家底”非常堅實。此外,防範處置風險的工具和手段更加豐(feng) 富,相關(guan) 工作機製也進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維護國家的金融安全。

  發展尤其是高質量發展是防範化解風險的根本之策。李雲(yun) 澤說,要樹立正確的風險觀,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風險,用辯證的思維審視風險,在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實現金融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做好風險防控,當前重點在提升“四性”上狠下功夫:“前瞻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進一步健全涵蓋源頭治理、早期糾正、恢複處置的全流程防控機製,加快監管大數據平台的建設,提高監管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精準性”,把握實質風險,解決(jue) 實際問題;“有效性”,堅持強監管嚴(yan) 監管。著力推動金融監管基礎法製建設,加快彌補製度短板弱項,全麵提升監管執法效能;“協同性”,推動形成監管合力,依法將所有的金融活動納入監管。

  國家體(ti) 育總局局長高誌丹

  加快建設體(ti) 育強國

  過去一年,我國體(ti) 育事業(ye) 持續健康發展。“2023年,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達到2.89平方米,全民健身步道達到37.1萬(wan) 公裏,比2019年增長了107%。”高誌丹說,大運會(hui) 、亞(ya) 運會(hui) 、學青會(hui) 辦賽精彩、參賽創佳績,青少年體(ti) 育生機勃勃,體(ti) 育消費快速增長,可以說體(ti) 育強國建設正走在路上,各項奮鬥目標正在不斷實現。

  近年來,體(ti) 育產(chan) 業(ye) 呈現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2012年以來,體(ti) 育產(chan) 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速15.4%,2022年全國體(ti) 育產(chan) 業(ye) 總規模達到了3.3萬(wan) 億(yi) 元,實現增加值1.3萬(wan) 億(yi) 元。”高誌丹表示,下一步,我們(men) 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進一步深化體(ti) 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從(cong) 體(ti) 育賽事和體(ti) 育製造業(ye) 兩(liang) 端發力,促進體(ti) 育健身休閑消費,推動體(ti) 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高誌丹表示,要聚焦重點難點,持續加大推進體(ti) 育強國建設的力度。建設體(ti) 育強國,更要不斷加強體(ti) 育領域黨(dang) 的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全麵加強黨(dang) 對體(ti) 育工作的領導,堅決(jue) 懲治體(ti) 育領域腐敗,堅決(jue) 打擊“假賭黑”,大力整頓行業(ye) 風氣,持續淨化體(ti) 育生態,為(wei) 體(ti) 育強國建設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和保障。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局長申長雨

  不斷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

  2023年,國外申請人在中國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突破了90萬(wan) 件,同比增長接近5%;國外申請人在中國有效商標注冊(ce) 量突破了210萬(wan) 件,同比增長3.4%;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在《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顯示,中國進入全球百強科技集群的數量達到了24個(ge) ,首次躍居全球第一位。“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是塑造良好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麵。”申長雨說。

  “今年我們(men) 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進一步加大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力度,將建立起與(yu) 民營企業(ye) 和外資企業(ye) 常態化的溝通機製,定期聽取民營企業(ye) 、外資企業(ye) 在知識產(chan) 權方麵的意見建議和具體(ti) 訴求,幫助他們(men) 及時解決(jue) 知識產(chan) 權方麵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將堅持做到對國有企業(ye) 、民營企業(ye) 和外資企業(ye) 的知識產(chan) 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申長雨說。

  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zhuan) 利轉化運用專(zhuan) 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對我國大力推動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作出專(zhuan) 項部署。“加強專(zhuan) 利轉化運用,對於(yu)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申長雨表示,今年是實施《專(zhuan) 利轉化運用專(zhuan) 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關(guan) 鍵一年,要加快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存量專(zhuan) 利,實施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促進中小企業(ye) 成長計劃,全麵實施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製度,進一步提高專(zhuan) 利的質量。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