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發布時間:2024-03-12 15:36: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葉振宇(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工業(ye) 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2024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guan) 鍵,紮實做好經濟工作。其中一項重點任務就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改革開放40多年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曆經了從(cong) 理念到實踐、從(cong) 政策到戰略,逐漸探索、深化認識和把握規律的過程。實踐表明,區域協調發展是維護國家長期繁榮穩定的關(guan) 鍵舉(ju) 措,能為(wei) 我國協同發揮巨大人口規模優(you) 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提供有力支撐,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戰略導向清晰,體(ti) 製機製逐步完善,但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比較突出,需要進一步深化認識、優(you) 化調整相關(guan) 政策舉(ju) 措,紮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紮實推動更高水平的區域協調發展,逐步解決(jue) 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內(nei) 在要求。一是有利於(yu) 構建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要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強化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不斷為(wei) 各地區實現優(you) 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創造條件。二是有利於(yu)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要求打破地區分割,實現要素和商品自由充分流動,推動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推動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三是有利於(yu) 推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是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能夠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ti) 相當的發展目標。四是有利於(yu) 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能夠明顯改善人地關(guan) 係,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為(wei)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不斷增強,地區比較優(you) 勢發揮更加充分,綠色低碳協同發展成果顯著。區域協調發展體(ti) 製機製持續完善,在落實區域重大戰略方麵推出一批新舉(ju) 措,實施一批重大項目。重要功能區關(guan) 鍵作用更加明顯,區域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更加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發揮了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的重要作用。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區域協調發展還麵臨(lin) 一些問題和挑戰,改變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況尚需要持續努力,有利於(yu) 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還有待形成。一是區域經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南北方地區發展差距呈擴大態勢,一些地方內(nei) 部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比較突出。二是部分地區發展壓力增大。東(dong) 北老工業(ye) 基地全麵振興(xing) 麵臨(lin) 較多挑戰,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困難,要素吸引力較弱,人才等優(you) 質要素資源外流現象比較突出;一些特殊類型地區發展麵臨(lin) 困難,特別是部分資源枯竭或產(chan) 業(ye) 衰退地區的結構調整難度較大,轉型壓力明顯。三是人口分布不均衡與(yu) 土地空間約束帶來新的挑戰。一些人口大量外流的地區經濟發展承受壓力,而經濟活躍地區仍是大量外來人口流入之地,其競爭(zheng) 優(you) 勢更加突出。同時,日趨增強的土地空間約束也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對產(chan) 業(ye) 發展形成較強的抑製和倒逼效應。四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影響區域經濟發展。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應用,影響我國各地區要素稟賦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影響勞動力的就業(ye) 和收入,進而影響區域經濟格局。

  當前,各地區要因地製宜探索發展路徑,持續增強區域高質量發展動力,實現區域發展整體(ti) 水平較大提升且差距明顯縮小。下一步,應立足實際,堅持問題導向與(yu) 目標導向相結合,在深入推動更高水平的區域協調發展上取得積極進展。

  第一,精準施策緩解區域分化態勢。要通過發達地區率先實現發展來帶動後發地區,幫助後者形成內(nei) 生動力,促進各地區實現更為(wei) 充分、更高層次、相對均衡的發展。要立足不同地區發展實際,建立與(yu) 之相適應的區域協調發展機製,促進區域政策與(yu) 財政、貨幣等政策有效協調配合,在顯著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以及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ti) 相當等方麵取得實效。

  第二,提高資源要素空間配置效率。各類資源要素在區域間充分順暢流動,是推動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的關(guan) 鍵一環。要著力破除影響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流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在全國範圍內(nei) 形成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jue) 定性作用。建立土地、礦產(chan) 、能源等資源的市場化價(jia) 格形成機製,通過技術進步、製度創新等途徑提高資源要素集約利用水平。繼續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體(ti) 製機製改革,增強對改革緊迫性、係統性、長期性的認識,把改革實效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動力。

  第三,因地製宜強化比較優(you) 勢。人口大省可抓住人口資源優(you) 勢,以場景創新為(wei) 突破口,大力開發基於(yu) 不同需求的新場景,吸引頭部企業(ye) 布局,帶動主題場景相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集聚。能源大省可利用低成本能源優(you) 勢建設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把能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數據優(you) 勢、算力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培育發展數字經濟與(yu) 人工智能新業(ye) 態。產(chan) 業(ye) 強省可推動新興(xing) 技術改造升級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加大對未來產(chan) 業(ye) 戰略布局,優(you) 化重大生產(chan) 力布局。

  第四,針對性解決(jue) 不同區域發展難題。東(dong) 北地區可聚焦中心城市推動綜合改革試點,圍繞科技創新、國企改革、民營經濟、對外開放、行政管理等重點領域持續深化改革。中西部地區可聚焦結構調整,承接東(dong) 部產(chan) 業(ye) 轉移,吸引東(dong) 部省份到中西部設立飛地園區,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產(chan) 業(ye) 發展等方麵的短板。特殊類型地區需堅持分類引導,在新技術條件下重塑區域比較優(you) 勢,推動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場景優(you) 勢、數據優(you) 勢,發展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新動能。

  此外,還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更加有效的部際會(hui) 商協調機製,根據國家戰略需要設計“區域政策籃子”,把產(chan) 業(ye) 、財稅、金融等各類型政策中具有實操價(jia) 值的“政策工具”放入這個(ge) “籃子”。進一步推動區域重大戰略深入實施,開展階段效果評估,優(you) 化調整政策供給。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