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學視角看營商環境治理
作者:馮(feng) 小林(江西師範大學社會(hui) 學係副教授)
長期以來,全國各地都在努力打造和優(you) 化自己的營商環境,原因在於(yu) 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轄區內(nei) 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良好的營商環境,較易吸引外來投資,引資帶來財稅收入的增加,利於(yu) 促進當地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惡劣的營商環境,難以吸引外來投資,無外資的注入,財稅收入無法遞增,也就無力助推當地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進而無法擺脫貧困落後瓶頸的束縛。大家都明白營商環境的重要性,也都重視營商環境的建設,但為(wei) 何一些地方的營商環境治理收效低微甚至無效,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多年來人們(men) 大多隻是從(cong) 政府管理、經濟發展或經濟學視角去看待和討論營商環境,忽視從(cong) 社會(hui) 學及社會(hui) 治理的視野來審視營商環境,以至於(yu) 營商環境的打造難以跳出窠臼而缺乏新意,多是照搬複製,導致不切實際而成效不明顯。事實上,要真正建設和優(you) 化營商環境,首先要科學認識和全麵理解營商環境。隻有科學理解營商環境,治理營商環境才有可能做到科學合理和事半功倍,否則,就有可能事倍功半或低效,甚至是無效和負效。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離不開從(cong) 多角度尤其是社會(hui) 學視角去認識和理解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之係統審視
從(cong) 社會(hui) 學視角看營商環境,有硬件和軟件之分。硬件環境多指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地理位置是否優(you) 越,氣候是否宜人,環境是否優(you) 美,交通是否便捷快速,生活設施是否便利先進,資源是否豐(feng) 富充沛,土地是否充足,人才是否儲(chu) 備充分等。像地理位置等這些環境條件多是先天賦予的,難以做多大程度的改變,能夠改變的多是基礎設施建設。而軟件環境多涉及當地的基本公共服務和風土人情,具體(ti) 包括行政服務、教育服務、醫療服務、衛生服務等供給是否優(you) 良,政策是否完善優(you) 惠,也關(guan) 乎當地居民的素質、老百姓的日常言行和民風淳樸等事項。
可見,營商環境大係統由硬環境子係統和軟環境子係統構成,其中任何一個(ge) 方麵隻是營商環境係統的一個(ge) 子係統,不能代表營商環境這個(ge) 整體(ti) 。這兩(liang) 個(ge) 子係統之間、子係統與(yu) 大係統之間是互相依存、影響和作用的,其中任何一個(ge) 子係統的變化,都會(hui) 對另一個(ge) 子係統和整個(ge) 係統產(chan) 生影響。而且,硬環境子係統下麵又有很多分支係統,軟環境子係統下麵也由很多分支組成。若營商環境治理隻注重其中一個(ge) 方麵,忽視另一方麵,則會(hui) 把兩(liang) 個(ge) 子係統給割裂和孤立起來,這樣的治理隻能視為(wei) “小環境係統的小治理”,它破壞了營商環境係統的整體(ti) 性,達不到“1+1>2”的成效。隻有兩(liang) 個(ge) 方麵都重視,均進行治理,才可視為(wei) “大環境係統的大治理”。
因此,從(cong) 整體(ti) 係統視角來看營商環境的打造,既要關(guan) 注硬件環境的打造,也要注重軟件環境的建設;既要關(guan) 注小環境係統的治理,也要重視大環境係統的治理。兩(liang) 者都很重要,都不可忽視。營商環境的建設本身就是社會(hui) 治理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或本身就是社會(hui) 治理。換而言之,營商環境好,表明當地的社會(hui) 治理成效顯著;營商環境惡劣,則顯示當地的社會(hui) 治理存有問題。
多主體(ti) 共治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治理既是黨(dang) 委政府和領導幹部的職責,也是社會(hui) 組織和全體(ti) 居民的事情。治理營商環境,單靠黨(dang) 委政府和領導幹部的努力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發動社會(hui) 組織和全體(ti) 居民的參與(yu) ,讓他們(men) 成為(wei) 營商環境治理的主體(ti) 之一,成為(wei) 營商環境治理的參與(yu) 者和營商環境治理成果的享有者。隻有當轄區內(nei) 的居民人人以“營商環境治理”為(wei) 己任,人人以“促進本地營商環境”為(wei) 光榮,以“破壞損害當地營商環境”為(wei) 恥辱,營商環境治理的目標和要求內(nei) 化為(wei) 居民的行動目標和行為(wei) 守則,此時的營商環境治理成效就自然顯露出來。
因此,營商環境治理一方麵要通過社會(hui) 治理,增促其社會(hui) 性,實現社會(hui) 的聯結,使人人都參與(yu) 到治理行動中來;另一方麵,通過社會(hui) 治理,增促社會(hui) 的公共性,實現社會(hui) 的團結,達到人人都友好合作治理營商環境和享受營商環境治理的成果,實現營商環境治理公共效益的最大化。通過治理,讓那些有弱勢特征的人或企業(ye) 得到幫助和支持,不被社會(hui) 所歧視、排斥和壓製。不僅(jin) 本地的弱勢人群和企業(ye) 得到救助和幫扶,外地來的弱勢人群和企業(ye) 也得到救助和支持,實現本地人口和外來人口、本地企業(ye) 和外來企業(ye) 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個(ge) 人不掉隊,能夠和普通人一起共同生活發展;每個(ge) 企業(ye) 不掉隊,能夠和普通企業(ye) 一起共生存同發展。通過治理,來促進人與(yu) 人的交往和友好相處,促進企業(ye) 與(yu) 企業(ye) 之間的合作共贏,增促社會(hui) 的團結與(yu) 和諧,讓社會(hui) 的公共性得到最大的擴展,實現社會(hui) 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維護。這樣,營商環境才可能達到最佳狀態。
因此,營商環境的好壞或善治可以以一個(ge) 地方的公共性是否得到最大的維護和體(ti) 現為(wei) 主要特征。一個(ge) 地方的公共性得到了最大的維護,這個(ge) 地方的營商環境就處於(yu) 最佳狀態;若一個(ge) 地方的公共性未能得到最大的維護和體(ti) 現,這個(ge) 地方的營商環境也就處於(yu) 不良狀態。社會(hui) 治理的目的就是實現社會(hui) 的最大公共性,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讓更大多數的人和更大多數的企業(ye) 能夠均等地享受到最好的基本公共服務。
多維度促營商環境之善治
推進營商環境的治理,除了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需加強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和智治支撐,通過融合治理實現“高效、廉潔、公正、規範、平等、文明、和諧、美麗(li) 、平安、智慧”營商環境的建設,實現營商環境的善治。
一是加強政治引領。通過發揮政治引領和黨(dang) 建統領的作用,增強黨(dang) 對營商環境治理的領導,也包括強化基層黨(dang) 委對營商環境治理的責任,把政治引領和黨(dang) 建統領落實到基層營商環境治理的各方麵、各環節,保障營商環境治理的正確政治方向。
二是加強法治保障。營商環境治理需要加強和促進法治,實現營商環境的依法治理,為(wei) 營商環境營造一個(ge) 良好的法治氛圍和環境。幫助公職人員和普通百姓樹立良好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養(yang) 成良好的法治行為(wei) 和習(xi) 慣。樹立法律製度和司法的權威性,增加違法犯罪的成本和代價(jia) 。
三是加強德治教化。營商環境治理除需法治保障外,還需加強德治教化。法治以德治為(wei) 輔助,通過引禮入法、禮法結合、法德共進,深化社會(hui) 主義(yi) 道德建設,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提高居民道德素質,把營商環境治理建立在較高的道德水平之上。
四是加強自治強基。培育和發展服務性、公益性和互助型社會(hui) 組織,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引導社會(hui) 組織積極參與(yu) 到營商環境治理中來。通過發揮社會(hui) 組織的專(zhuan) 業(ye) 服務優(you) 勢,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營商環境治理的主動性,讓他們(men) 積極投入到營商環境治理的行動中來,改變營商環境治理“群眾(zhong) 在看、幹部在幹”的現象,真正讓社會(hui) 組織和人民群眾(zhong) 成為(wei) 營商環境治理的主體(ti) 之一,增強他們(men) 在營商環境治理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五是加強智治支撐。營商環境治理還需要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支撐作用,走向智慧治理。實現智慧治理,就要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以及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推進基層營商環境治理體(ti) 係架構、運行機製和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實現營商環境治理決(jue) 策的科學化、治理的精準化和服務的高效化。因此,需建立“收集匯總、分析研判、分類交辦、辦結反饋、評價(jia) 考核”的全鏈條運行機製,實現基層營商環境治理一體(ti) 化運作,做到上下聯動和左右協同,達至智慧治理的整體(ti) 高效聯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