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股澎湃“新潮”正湧向雙贏未來
【機遇東(dong) 方來】
光明日報記者 阮紫嫣
“嘟——”新年伊始,一聲雄渾的汽笛聲響徹深圳港小漠國際物流港,隻見一艘長約200米的巨輪浮於(yu) 海平麵之上。這是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ya) 迪首艘自主滾裝船“開拓者1號”。它將搭載著約5000台國產(chan) 新能源汽車,駛向荷蘭(lan) 符利辛恩港、德國不來梅哈芬港等歐洲港口。
“德國最大的汽車港口希望從(cong) 進口中國汽車中受益。”德國媒體(ti) 這樣評價(jia) 道。此次航行中,作為(wei) 歐洲第四大港口、全球最大的汽車港口之一,德國不來梅哈芬港迎來了約3000輛中國電動汽車。
13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在德國誕生。如今,中國製造的新能源汽車正成為(wei) 包括德國在內(nei) 的歐洲民眾(zhong) 的優(you) 選之一。有分析稱,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讓汽車產(chan) 業(ye) 的格局發生轉變,全球汽車供應鏈重心正轉向中國。
數據也在印證這一觀點。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首超日本,成為(wei) 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每3輛出口汽車就有1輛是新能源汽車。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分別達958.7萬(wan) 輛和949.5萬(wan) 輛,在全球占比超過60%,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一輛輛國產(chan) 新能源汽車乘風“出海”,隨之也將中國的發展機遇帶向全球。
在泰國、老撾、新加坡等東(dong) 南亞(ya) 國家的街頭,上汽、比亞(ya) 迪、哪吒等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隨處可見。“這裏簡直就像是中國電動汽車的展覽會(hui) !”有業(ye) 內(nei) 人士感歎道。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在東(dong) 南亞(ya) 的市場份額顯著提升,占比約為(wei) 75%。中國電動汽車不僅(jin) 讓多國民眾(zhong) 享受到更為(wei) 現代、科技、綠色的出行方式,也給當地帶來更多經濟發展機遇。
今年年初,比亞(ya) 迪宣布將進軍(jun) 印度尼西亞(ya) 市場,計劃在當地投資13億(yi) 美元建設產(chan) 能為(wei) 15萬(wan) 輛汽車的工廠。去年,哪吒汽車宣布將在泰國建立首個(ge) 海外工廠,並計劃將其打造為(wei) 該企業(ye) 出口東(dong) 盟的主要製造基地。有專(zhuan) 家指出,上汽、長城、比亞(ya) 迪、哪吒等多家中國車企宣布在東(dong) 南亞(ya) 建廠,這不僅(jin) 在基礎設施、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等方麵給當地帶來資金支持,創造了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也以“授人以漁”的方式助力東(dong) 南亞(ya) 新能源汽車製造業(ye) 的發展。
與(yu) 此同時,中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也日益緊密。2月底,小鵬汽車和德國大眾(zhong) 汽車簽訂合作協議,加速電動汽車開發;遠景動力宣布在法國建設動力電池超級工廠;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已經在沈陽動工……擁抱新能源趨勢、共同做大產(chan) 業(ye) “蛋糕”,正逐漸成為(wei) 中歐車企的共識。
新能源汽車為(wei) 何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民眾(zhong) 的青睞?當前,全球變暖日益加劇,而全球交通係統排放量占據了溫室氣體(ti) 排放量的15%,這一比例還在持續增長。世界資源研究所在《2023年氣候行動情況》報告中提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幾乎是去年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各項行動中唯一令人滿意的類別。
然而,受電動汽車充電慢、設施不完善等影響,諸多國家與(yu) 企業(ye) 近年來紛紛宣布推遲全麵電動化的目標。英國宣布將“2030年燃油車禁售令”推遲5年執行,德國梅賽德斯-奔馳宣布將其電動化目標推遲5年至2030年。在美國,蘋果公司2月底宣布終止開發投入10年之久的電動汽車項目,拜登政府也很可能推遲此前擬議的到2030年電動汽車產(chan) 量占比達60%的計劃。
在此背景下,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扛起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大旗。在2月底召開的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hui) 上,多位代表點讚中國新能源汽車,稱“中國製造”將助力全球實現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肯尼亞(ya) 總統辦公室氣候特使阿裏·穆罕默德在會(hui) 上表示,肯尼亞(ya) 道路上幾乎所有的電動汽車都來自中國,中國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向電動汽車轉型並減少碳排放方麵發揮了巨大作用。目前,肯尼亞(ya) 電動汽車初創公司BasiGo與(yu) 比亞(ya) 迪合作,已成功投放了17輛電動公交車。
中國新能源汽車高性價(jia) 比的背後,關(guan) 鍵在於(yu) 中國的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領先全球。在燃油車時代,發動機是汽車的“心髒”,而在新能源時代,動力電池則成為(wei) “勝負手”,關(guan) 乎汽車的性能與(yu) 售價(jia) 。據統計,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目前排名前十的企業(ye) 裏,中國動力電池廠商占據了六席,市場份額超過56%。可見,中國正主導著全球電池供應鏈。外媒評價(jia) 稱,中國車企不僅(jin) 擁有潛力巨大的產(chan) 能優(you) 勢,還在技術上居於(yu) 領先,“雄厚的技術帶來成本優(you) 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也是進階的中國製造業(ye) 的一個(ge) 標本。“中國製造”正向著“中國質造”和“中國智造”邁進。畢馬威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的出口結構已發生重大變化,先進製造業(ye) 產(chan) 品所占份額持續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板、鋰電池已成為(wei) 中國出口的亮點。國際能源署在報告中表示,中國通過持續發展太陽能、風能和儲(chu) 能電池,強化了在全球舞台上作為(wei) 能源創新者的地位。
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以合作共享中國機遇。作為(wei) 當今“中國製造”的標本,中國新能源汽車宛如一股澎湃的潮流,帶著促進經濟增長與(yu) 應對氣候危機的雙贏方案,加速向全球湧動。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4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