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協同育人實效
重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3·18”重要講話,特別是“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hui) 大課堂結合起來”的重要要求,大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引導同學們(men) 把“小我”融入“大我”,更好做到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在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期間,我們(men) 廣泛組織開展了社區實踐,打通從(cong) “小課堂”到“大課堂”的“最後一公裏”。我們(men) 的思考和體(ti) 會(hui) 是——
首先,為(wei) 什麽(me) 要開展社區實踐?
高校的團員青年,不能隻是從(cong) 課本中、教室裏獲取知識,不能成為(wei) “兩(liang) 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shu) ”的書(shu) 呆子,更不能成為(wei) “躲進小樓成一統”的“逃避者”。帶領同學們(men) 走出校園,走進社會(hui) ,用眼睛去觀察人間煙火,用腳步去丈量祖國大地,是我們(men) 共青團組織開展實踐育人的重要內(nei) 容。
其次,如何來開展社區實踐?
一是必須堅持黨(dang) 的領導。在地方黨(dang) 政部門鼎力支持下,推動形成“黨(dang) 建引領、凝心聚力、服務大局”的校地共建工作格局。二是必須發揮組織優(you) 勢。堅持組織化動員,聯動“大社區”團組織網絡,打通社區用人需求和高校育人需求。三是必須用好師資力量。大學生社區實踐,需要高校團幹部的精心組織、專(zhuan) 業(ye) 教師的用心指導、社區各方麵力量的熱心參與(yu) 。無論是專(zhuan) 家學者,還是基層群眾(zhong) ,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一線職工,都可以成為(wei) 麵向同學們(men) 進行實踐教育的教師。
第三,社區實踐要做什麽(me) ?
中、低年級本科生通常處於(yu) 適應大學生活和探索自我定位階段,學業(ye) 壓力較大,需更加注重培養(yang) 基礎社會(hui) 能力和社會(hui) 責任感。比如,參與(yu) 誌願服務等,讓他們(men) 走進基層、感知社會(hui) 。高年級本科生通常麵臨(lin) 升學或就業(ye) 壓力,需組織他們(men) 參與(yu) 更能夠培養(yang) 就業(ye) 能力的實踐活動。比如,政務實習(xi) 、社區調研等,讓他們(men) 提升能力、融入社會(hui) 。對於(yu) 碩士和博士生,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的深度增加了,需組織他們(men) 參與(yu) 能夠在社區“浸泡”一定時間的實踐。比如學術實踐、基層兼職等,讓他們(men) 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奉獻社會(hu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