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理響中國 | 改革開放為什麽“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發布時間:2024-03-20 16:06:00來源: 新華網

  中國改革開放是“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guan) 鍵一招”,四十五餘(yu) 載激流勇進,在世界版圖上寫(xie) 下濃墨重彩的東(dong) 方傳(chuan) 奇。新時代,中國堅定不移推進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深改十年,中國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新一季“思客講堂·黨(dang) 校公開課”推出《理響中國 | 以“理”服人:改革開放為(wei) 什麽(me) “行”》,五位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的資深教授,帶你解碼全麵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中國智慧”。本期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張效羽,講述“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的張效羽。今天,我們(men) 結合改革開放的曆史,聊聊改革開放偉(wei) 大曆史成就背後的法治因素,談談為(wei) 什麽(me) 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我們(men) 就從(cong) 身上的紐扣說起。大家身上應該都有紐扣,大家不要小看這個(ge) 小小的紐扣,小紐扣背後蘊藏著大產(chan) 業(ye) 、大創新。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如今溫州一個(ge) 鎮一年生產(chan) 紐扣500多億(yi) 顆、品類超過1萬(wan) 多種,遠銷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數以萬(wan) 計的農(nong) 民因此勤勞致富。這種一個(ge) 縣、一個(ge) 鎮的特色產(chan) 業(ye) 橫掃世界的現象,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湧現了很多。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改革開放之前,個(ge) 人私自跑到市場上賣紐扣是要偷偷摸摸、東(dong) 躲西藏的,好像在做什麽(me) 傷(shang) 天害理的事情一樣。我想,如果個(ge) 人賣紐扣的自由都得不到法治的保護,溫州地區絕對不會(hui) 出現世界級的紐扣產(chan) 業(ye) ,中國製造也不會(hui) 大規模走向世界。

  大家看這張圖片,這張圖片是1980年溫州工商局頒發的全國第一張個(ge) 體(ti) 工商戶的營業(ye) 執照。當時中國第一個(ge) 個(ge) 體(ti) 工商戶就是靠賣紐扣起家的。有了這個(ge) 執照,說明政府公開認可個(ge) 體(ti) 戶的小買(mai) 賣是合法的,賣紐扣的收入能夠得到法律的保障。正是因為(wei) 有了這些法律保障,越來越多的溫州人走上了經商之路,這是溫州製造大規模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裏程碑事件。

  當然,法律隻允許個(ge) 體(ti) 戶從(cong) 事工商業(ye) 經營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帶動中國製造大規模走向世界,必須掀起全民經商辦企業(ye) 的熱潮,必須充分發揮每個(ge) 中國人的勤勞智慧。在這方麵,溫州又走在全國前列。1987年,溫州頒布了全國第一個(ge) 私人企業(ye) 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普通農(nong) 民也有權申請開辦私營企業(ye) 、農(nong) 民能給自己當老板,私營企業(ye) 的自主經營權受到法律保護。同一年也就是1987年,溫州市又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給農(nong) 村股份合作製企業(ye) 立法,規定農(nong) 民不僅(jin) 能自己當老板,還能夠通過入股的方式參與(yu) 工商業(ye) 經營,分享工商業(ye) 經營的利潤。這兩(liang) 個(ge) 規定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zhong) 經商辦企業(ye) 的熱情,讓投資者吃了定心丸。一時間,溫州率先湧現了一大批農(nong) 民企業(ye) 家,他們(men) 帶領當地經濟發展、帶領廣大農(nong) 民致富……正是這些法治建設的中國第一,使得溫州這個(ge) 地方一不靠自然資源,二不靠便利的交通環境,三不靠大規模的外商投資,主要靠發揮本地人的勤勞智慧,在改革開放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改革開放之前,溫州人均GDP隻有全國的三分之二。經過改革開放的發展,如今,溫州的民營經濟已經一崛而起。溫州的很多產(chan) 業(ye) 全國領先、世界知名,溫州也成為(wei) 我國東(dong) 南沿海富裕地區。

  從(cong) 溫州的改革開放曆史我們(men) 可以發現,中國製造能走向世界,法治建設功不可沒。溫州不僅(jin) 有眾(zhong) 多中國民營經濟的全國第一,也有不少中國法治建設的全國第一,我想這絕不是偶然的,這充分說明法治是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因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溫州改革開放的曆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一個(ge) 地方要想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善於(yu)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切實保護各類經營主體(ti) 的合法權益。溫州在全國率先給個(ge) 體(ti) 工商戶頒發執照的時候,其實其他地方也有個(ge) 體(ti) 戶了,中央文件也允許個(ge) 體(ti) 戶經營了。但為(wei) 什麽(me) 正式頒發個(ge) 體(ti) 戶工商執照非常重要呢?因為(wei) 如果不公開發證,隻是默許個(ge) 體(ti) 戶經營,隻是通過內(nei) 部文件允許個(ge) 體(ti) 戶經營,個(ge) 體(ti) 戶們(men) 還是無法安心生產(chan)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也做不大。因此隻有正式地宣布個(ge) 體(ti) 戶是合法的,通過公開地正式地給個(ge) 體(ti) 戶頒發法律證書(shu) 的方式,宣布個(ge) 體(ti) 戶的自主經營權受到法律保護,個(ge) 體(ti) 戶的收益受到法律保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hui) 各界創新創業(ye) 的積極性。所以說,光有好的政策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善於(yu)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把好的政策通過法治方式確立下來,不斷增強各類經營主體(ti) 的投資信心,持續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這就是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題中之義(yi) 。

  溫州的曆史隻是中國改革開放史的一個(ge) 縮影。一些人誤以為(wei) 我們(men) 是改革開放之後富裕起來才搞法治的,這種認識不符合曆史事實,是錯誤的。實際上,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就高度重視法治建設。法治建設和經濟建設是同步的,在一些領域甚至法治建設還領先一步。

  這張圖,是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閉幕式講話的提綱,是鄧小平同誌親(qin) 自起草的,一共500多字,列舉(ju) 了講話的要點,其中第二點就是“發揚民主,加強法製”。可見,從(cong) 改革開放開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誌就高度重視法治建設。針對當時法律體(ti) 係極不健全的情況,小平同誌還對立法工作提出“成熟一條就修改補充一條,不要等待‘成套設備’。總之,有比沒有好,快搞比慢搞好。”可見,小平同誌關(guan) 於(yu) 盡快完善法律體(ti) 係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於(yu) 是,1979年,我國就製定頒布《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e) 法》,宣布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e) 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保護,這是我國向世界打開國門、對外開放的第一份法律宣言書(shu) 。此後,我國又頒布《經濟合同法》《外資企業(ye) 法》《商標法》《專(zhuan) 利法》《民法通則》等一係列經濟立法,核心就是要從(cong) 法律上保護各類經營主體(ti) 的財產(chan) 權、經營自主權、知識產(chan) 權……正是因為(wei) 有了這些法治保障,有了越來越好的、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才會(hui) 吸引世界各國紛紛到中國投資,才會(hui) 激發中國本土各類人才創新創業(ye) 的熱情,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能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法治建設,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取得了豐(feng) 碩的成果。2014年,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決(jue) 定在全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這是我們(men) 黨(dang) 第一次專(zhuan) 門討論法治建設的中央全會(hui) 。此後,我們(men) 持續完善以憲法為(wei) 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尤其是編纂頒布了《民法典》,全麵平等地確認和保護各類經營主體(ti) 的民商事權利。我們(men) 深入推進司法體(ti) 製改革,嚴(yan) 格公正司法、堅持司法為(wei) 民,力爭(zheng) 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個(ge) 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yi) ;我們(men) 還紮實推進依法行政,精簡大量不需要的行政審批,全麵推進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努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這一切,都有助於(yu) 持續優(you) 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取得了豐(feng) 碩的成果。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我國的營商環境在全世界的排名,從(cong) 2017年的78名躍升到2020年的31名,進步顯著。相應的,根據聯合國有關(guan) 組織公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額,達到創紀錄的1891億(yi) 美元,創改革開放以來的曆史新高。總之,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也是一部法治進步的曆史,是人民群眾(zhong) 基於(yu) 法治進步的勤勞致富史。

  為(wei) 什麽(me) 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背後的原理其實也不複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於(yu) 發展”,這就點出了背後的原理。其實,這個(ge) 世界上並不缺少資金、人才和技術,而是缺少能讓各類資金、人才和技術迸發活力的營商環境。有了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財產(chan) 權有了保障、經營自主權有了保障、知識產(chan) 權有了保障、市場公平競爭(zheng) 有了保障,才能讓各類資金、人才和技術迸發活力,才能從(cong) 全世界吸收各類資金、人才和技術,促進本地發展,這樣原本落後地區也就逐漸發展起來、富裕起來了。放眼世界,我專(zhuan) 門梳理了全世界兩(liang) 百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狀況和法治狀況,我發現富裕的國家多種多樣,貧窮的國家也多種多樣。但有一個(ge) 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法治狀況比較好的國家,經濟普遍都比較發達,老百姓普遍比較富裕。所以說,法治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法治興(xing) 則百姓富,要想國家強、要想百姓富,就要大力完善法治建設,持續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個(ge) 道理全世界都通用。這恰恰說明這是真理,真理就是普遍適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men) 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是指良法善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不要把法治僅(jin) 僅(jin) 理解為(wei) 嚴(yan) 刑峻法,僅(jin) 靠嚴(yan) 刑峻法是不能聚人聚財的,也是不能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的。所謂良法善治是指法治要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溫度,關(guan) 鍵是要讓人感受到公平正義(yi) 。比如,2023年五一期間,全國各地遊客湧入山東(dong) 淄博,淄博地區原本規劃的停車位一下子不夠用了,很多外地遊客的車輛隻能停在規劃停車位的外邊。在這種情況下,淄博地區沒有一刀切地對外地遊客的車輛一律施加罰款,而是重在引導,讓他們(men) 盡量停在不影響交通的路邊,這就是良法善治。有了這種良法善治才能有利於(yu) 吸引全國的遊客到淄博旅遊,有利於(yu) 優(you) 化本地的營商環境。大家一定要記住,不是有法律就有法治,也不是有了嚴(yan) 刑峻法就有法治。能夠吸引人才、投資的法治,必須是符合天理人情、滿足群眾(zhong) 需求和遵循客觀規律的良法善治。

  此外,還有一個(ge) 誤區需要澄清,有些人以為(wei) 對於(yu) 經濟落後地區應該先抓經濟,等經濟發展起來了再搞法治建設。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我們(men) 就看溫州的曆史,溫州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人均GDP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但溫州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創下不少法治建設的全國第一。這說明法治建設和經濟建設之間不能一先一後,必須同步進行,甚至法治建設還要先行一步。經濟落後地區,必須從(cong) 法治建設入手,以刮骨療毒的勇氣和壯士斷腕的魄力,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才能實現彎道超車,正可謂“栽下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我想,法治環境搞好了,才能走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當前,中國正處於(yu) 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社會(hui) 各界都越來越深刻體(ti) 會(hui) 到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很多企業(ye) 在選擇投資地的時候,不僅(jin) 要看具體(ti) 的優(you) 惠政策,還要看當地的法治環境。為(wei) 此,我們(men) 必須更加深入地推進法治建設,持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賦予各類經營主體(ti) 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有效管用的依法維權手段,要從(cong) 法治改革上實現改革開放事業(ye) 的新突破,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發展的潛能。總之,隻要我們(men) 能夠緊密圍繞各類經營主體(ti) 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實際需求,將各項法治改革推向深入,切實讓各類經營主體(ti) 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實現“依法辦事不求人”“有理走遍天下”“合法經營誰也不怕”,就一定能激發出中國億(yi) 萬(wan) 人民的偉(wei) 大創造力,進而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wei) 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最終在法治的軌道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