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原創成為主流
【影視銳評】
作者:彭成(西南大學影視傳(chuan) 播與(yu) 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隨著改編自韓國電影《季春奶奶》的電影《燦爛的她》上映,改編自日本電影《百元之戀》的電影《熱辣滾燙》票房突破34億(yi) 元,翻拍海外IP的影視作品以及影視界熱衷於(yu) 翻拍海外IP的創作趨勢再次引發大眾(zhong) 熱議。
“翻拍海外IP”,可謂近年來影視創作的一個(ge) 關(guan) 鍵詞。《好像也沒那麽(me) 熱血沸騰》改編自西班牙電影《籃球冠軍(jun) 》;《二手傑作》改編自美國電影《世界上最偉(wei) 大的父親(qin) 》;《超能一家人》翻拍俄羅斯電影《超能力家庭》……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登上院線的翻拍海外IP作品已有十多部,且涵蓋不同題材類型。
創作者為(wei) 何對翻拍海外IP如此青睞?主要是出於(yu) 經濟利益的考量。相較於(yu) 開發周期長、結果難以預測的原創,以及已為(wei) 很多人熟知的國產(chan) IP,部分創作者更傾(qing) 向於(yu) 改編經過市場檢驗,票房和口碑較好,故事情節相對成熟,對於(yu) 中國觀眾(zhong) 來說又有一定神秘度和新鮮感的海外IP,這樣創作效率相對較高,投資風險相對較低。不僅(jin) 如此,翻拍海外IP,還可以激發觀眾(zhong) 圍繞翻拍作品與(yu) 原作相比刪減或增加了哪些人物情節,為(wei) 何這樣處理等問題展開討論,從(cong) 而借助原作的知名度擴大翻拍作品的文化空間和影響範圍。
但是,翻拍並非影視創作的終南捷徑。海外IP誕生於(yu) 與(yu) 中國不同的社會(hui) 文化背景下,擁有獨特、自洽的文化邏輯。如果隻是照搬照抄,在改編過程中不能秉持原創精神,從(cong) 根本上觀察中國人的生活,站在中國觀眾(zhong) 的立場去思考,以獨特的藝術巧思彌合文化差異,作品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近年來,翻拍海外IP作品的口碑評分大多低於(yu) 原作,在及格線上下徘徊。比如懸疑片《瞞天過海》關(guan) 鍵劇情的走向、特定節點反轉的設定,以及結局與(yu) 原作如出一轍,故事發展已被熟悉原作劇情的觀眾(zhong) 預測到,驚險刺激程度大大減弱。電視劇《深夜食堂》將原作中日本的居酒屋文化生硬插入中國故事裏,讓熟悉路邊攤、大排檔的中國觀眾(zhong) 產(chan) 生違和感。電影《人潮洶湧》裏冷麵殺手與(yu) 群眾(zhong) 演員互換身份的故事,也因劇情設定過於(yu) 離奇,脫離中國社會(hui) 實際,難以引發觀眾(zhong) 的深層情感共鳴。
翻拍之作翻車的例子多了,就給觀眾(zhong) 留下一種印象——翻拍海外IP就是“炒冷飯”,代表主創團隊原創能力匱乏、創作誠意不足。近年來,每當有翻拍片登陸影院,就會(hui) 激起輿論關(guan) 於(yu) 翻拍是不是“東(dong) 施效顰”的討論。2023年年底,某製片公司官宣將要翻拍日本電影《花束般的戀愛》。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爭(zheng) 論。不少網友甚至展開二創比賽,各地版本的“花束般的戀愛”故事次第湧現。搞笑之外,足見觀眾(zhong) 對於(yu) “翻拍海外IP”的唱衰心理和誠心拷問。所以,影視市場上,片方主動將翻拍作為(wei) 營銷話題的情況越來越少。比起借力原作的知名度,他們(men) 更在意觀眾(zhong) 對主創能力和誠意的看法。一邊是創作上對翻拍海外原創IP的趨之若鶩,另一邊是宣傳(chuan) 上對翻拍海外原創IP的遮遮掩掩,業(ye) 界的矛盾心態可見一斑。
當翻拍形成一種創作風潮,就容易導致行業(ye) 原創意識缺失,原創能力萎縮。一個(ge) 國家影視業(ye) 的健康發展,始終要依靠原創精品不斷湧現的強力支撐。盡管海外IP具有一定商業(ye) 價(jia) 值,也不宜一味依賴、過度開發。中國要想成為(wei) 影視強國,就要提高原創能力,弘揚原創精神。一方麵,有關(guan) 部門可出台相關(guan) 促進政策,鼓勵原創。比如,設立專(zhuan) 項資金,用於(yu) 原創作品的製作推廣。對參與(yu) 原創的企業(ye) 和個(ge) 人,給予稅收優(you) 惠。對優(you) 秀的原創作品及其創作者進行表彰獎勵。設立原創影視基地,為(wei) 創作者提供優(you) 質的創作環境和資源,包括設備、場地、資金、技術支持等,降低創作成本,提高創作效率。加大對原創作品的市場推廣力度,包括影院、電視台、網絡平台、影視節展等渠道。加強與(yu) 國際市場的合作交流,引進先進的製作理念和技術,推動本土原創與(yu) 世界接軌。加強對知識產(chan) 權的保護,打擊盜版和侵權行為(wei) ,保障原創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麵,大力培養(yang) 影視創作人才,強化“劇本為(wei) 王”。高校、教育機構可與(yu) 影視公司合作,提供更多實踐機會(hui) 和資源,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原創事業(ye) 。加強劇本創作培訓,培養(yang) 優(you) 秀編劇人才,通過劇組實踐活動,傳(chuan) 授劇本寫(xie) 作實戰技巧。提高編劇環節的投入,激發編劇創造力。
俗話說,“別人嚼過的饃不香”。要讓影視創作充滿原創動力、煥發生命活力,與(yu) 其絞盡腦汁一再站在外國IP的肩膀上止步不前,不如紮根中國火熱的現實生活和深厚的曆史文化之中,從(cong) 策劃、製作、播出,每個(ge) 環節都拿出創新的態度,創造的勇氣,共同努力創作出更多新的優(you) 秀作品,讓原創精神成為(wei) 創作主流,這樣才能為(wei) 影視行業(ye) 在高質量發展的主航道上破浪前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7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