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慈城:儒風雅韻 文脈悠長
【中華古跡巡覽】
光明日報記者 趙洪波 曾毅
春天的慈城,最為(wei) 美麗(li) 。櫻花、茶花、桃花、玉蘭(lan) 花……各色春花姹紫嫣紅,盛開在幽深寂靜的巷子和白牆烏(wu) 瓦的老宅大院中。一座千年古城散發著古樸而又迷人的芳香。
慈城地處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是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為(wei) 彰顯霸主地位,在東(dong) 海之濱挑選了這塊三山環抱、碧水縈繞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城池。公元738年,唐朝在這裏設置慈溪縣,因縣城建於(yu) 此處,故取名慈城。
經過2000多年的曆史沉澱,慈城擁有著眾(zhong) 多的文物古跡和豐(feng) 厚的曆史遺存。孔廟、古縣衙、校士館、清道觀、馮(feng) 愈宅……密集的古建築鱗次櫛比。早在2006年,“慈城古建築群”便被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大東(dong) 門處,拾階登上城牆,可以眺望慈城全貌。眼前的古城背靠連綿青山,麵朝清澈姚江,全城以中街為(wei) 中軸線,街弄三縱四橫,猶如棋盤。慈城鎮黨(dang) 委委員王逸介紹說:“慈城建築格局類似於(yu) 古長安城的‘井’字形,完整地保留著唐代縣城的布局特色。”
慈城古建築裏孔廟最為(wei) 知名,它就位於(yu) 這座古城中心的位置。國內(nei) 外有二千多座孔廟,而它可謂江南地區保存最為(wei) 完整的孔廟之一。一進到孔廟裏麵,時光就仿佛流轉千年,外邊街上的嬉鬧聲都聽不見了,一切都安靜下來。一條中軸線貫穿南北,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明倫(lun) 堂、梯雲(yun) 亭坐臥其上,兩(liang) 側(ce) 的左右軸線上還建有多個(ge) 祠閣,盡顯儒家的“中正和諧”之美。
慈江、慈湖、慈溪、慈孝路……在慈城,我們(men) 發現許多地名帶有“慈”字。古城的街巷和山水都深深烙印著儒家的慈孝文化。在古城,流傳(chuan) 著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孫董黯汲水奉母的慈孝傳(chuan) 說。後來,慈城曆史中又湧現出許多慈孝人物、故事,留下許多慈孝文化古跡,如節孝祠、張孝子祠、三忠墓、寶善堂等。近年,慈城加強對慈孝古跡的修繕和保護,新建了“慈孝館”“慈孝廣場”“慈孝文化園”等多處慈孝教育場所。
穿行尚誌路找尋周信芳戲劇藝術館時,我們(men) 還未到院落,就已遠遠聽見美妙動聽的京胡聲。古色古香的院落裏許多京劇愛好者正在學習(xi) 京劇。周信芳祖籍慈城,是京劇“麒派”藝術的創始人,京劇界素有“北有梅蘭(lan) 芳,南有周信芳”的說法。院子南北兩(liang) 側(ce) 的老房子裏集中展示了周信芳的藝術人生、“麒派”藝術等內(nei) 容。在名家名唱音畫作品牆處,觀眾(zhong) 還可以戴上耳機,聆聽韻味醇厚的名家選段。“周信芳戲劇藝術館是慈城繼曆史文化展覽館、藥商博物館、馮(feng) 定真理園、談家楨生命科學教育館之後,打造的又一個(ge) 集內(nei) 涵和顏值於(yu) 一身的文化打卡地。通過係列文化展館和文化新空間的建設,我們(men) 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寧波市江北區區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長胡文斌說。
在古城,還有一個(ge) 讀書(shu) 人喜歡打卡的地方——抱珠樓。它由清代慈城舉(ju) 人馮(feng) 本懷創建,因北依抱珠山而得名,是清代道光年間浙東(dong) 著名的藏書(shu) 樓。它極盛時期藏書(shu) 曾達數萬(wan) 卷,與(yu) “天一閣”“五桂樓”媲美。2022年7月,經過修繕它重啟開館。煥然一新的抱珠樓不僅(jin) 保留了清淡素雅的傳(chuan) 統風格,還將現代建築風格融入其中。作家馮(feng) 驥才是慈城馮(feng) 氏後人,他說:“抱珠樓重啟,對保護和傳(chuan) 承曆史文化遺產(chan) 具有積極意義(yi) 。它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圖書(shu) 館,更是人民的空間。希望大家不僅(jin) 能走進抱珠樓讀書(shu) ,也能把自己喜歡的書(shu) 放在裏麵,共同參與(yu) 建設。”
慈城的美,在古樸精致的一磚一瓦,在寧靜舒卷的一草一木,也在源遠流長的文化。那些染著明清煙火的甲第世家裏和風雨斑駁的瓦爿牆後,總保留著古老的文化墨痕。想要讀懂這座古城,我們(men) 需要放慢腳步,讓心寧靜下來,細細品味它的文化之美。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31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