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電影工業化——青島建設影視基地調查
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票房數據亮眼、類型日益豐(feng) 富。特別是隨著科幻片等類型影片的增多,科技創新與(yu) 電影工業(ye) 更為(wei) 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電影工業(ye) 化成為(wei) 一個(ge) 重要課題受到關(guan) 注。在中國電影工業(ye) 化發展之路上,青島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兩(liang) 年大片頻出。在探路電影工業(ye) 化的過程中,青島釋放著什麽(me) 樣的能量?又麵臨(lin) 著哪些困境?
剛過去不久的2024年春節檔,《熱辣滾燙》成為(wei) 電影市場的一抹亮色,山東(dong) 青島是其拍攝地之一。在此前的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在青島拍攝的4部電影共獲7個(ge) 獎項。從(cong) 《長城》《環太平洋2》到《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獨行月球》《萬(wan) 裏歸途》,再到“封神”係列電影等,青島製作、青島出品的大片成為(wei) 熱門檔期不可或缺的存在,青島影視基地也成為(wei) 享譽業(ye) 內(nei) 的中國電影工業(ye) 基地。
青島何以成為(wei) 電影工業(ye) 化的探路者?有著怎樣的優(you) 勢和不足?在推動中國電影工業(ye) 化進程中釋放著什麽(me) 樣的能量?探索之路又麵臨(lin) 哪些困境?對此,記者深入青島影視基地調查采訪。
差異化突圍
近年來,電影工業(ye) 、電影工業(ye) 體(ti) 係成為(wei) 業(ye) 界、學術界經常提及的熱詞,中國電影也走上了現代電影工業(ye) 體(ti) 係快速發展之路。麵對北京、上海、橫店、無錫等影視基地、數字產(chan) 業(ye) 基地的迅速崛起,青島這個(ge) 後來者壓力很大。
“需要差異化突圍,建設一個(ge) 真正對標國際水準的超大規模影視基地,為(wei) 中國電影工業(ye) 化賦能。”青島東(dong) 方影都產(chan) 業(ye) 控股集團總裁孫恒勤說。
在位於(yu) 西海岸新區的靈山灣畔、朝陽山下,青島開始了一場著眼未來的布局:以東(dong) 方影都為(wei) 龍頭,建設“東(dong) 有靈山灣、西有藏馬山”、輻射青島全域的影視基地,並提出了3個(ge) 層級目標:一要建成以東(dong) 方影都為(wei) 龍頭的影視工業(ye) 化製作基地;二要打造影視文旅目的地,開發自身影視文旅產(chan) 品,實現高價(jia) 值鏈收益;三要打造麵向世界的影視文化交流中心,成為(wei) 影視文化匯聚地。
2013年,青島影視基地龍頭項目青島東(dong) 方影都正式啟動,曆經4年零7個(ge) 月竣工落成。這座占地170萬(wan) 平方米的影視產(chan) 業(ye) 園配置了40個(ge) 國際標準攝影棚、32個(ge) 置景車間,配建有數字影音中心、影視虛擬拍攝製作平台等硬件設施,為(wei) 科幻電影和工業(ye) 大片的拍攝製作提供了有力支撐,成為(wei) 《流浪地球》、“封神”係列的最終選擇。
“青島東(dong) 方影都擁有大量專(zhuan) 業(ye) 影棚,現代化程度非常高。”在電影開拍前,“封神”係列電影導演烏(wu) 爾善曾前往多地考察,最終選擇了東(dong) 方影都作為(wei) 置景拍攝地。烏(wu) 爾善透露,“封神”影片中姬發和騎兵騎馬穿越朝歌森林的場景對攝影棚要求非常高,對比下來,青島東(dong) 方影都萬(wan) 米棚是唯一一個(ge) 可以實現該鏡頭拍攝的攝影棚。
置身於(yu) 萬(wan) 米棚,記者感受到龐大空間帶來的震撼。9層樓高,相當於(yu) 兩(liang) 個(ge) 普通足球場的麵積,12個(ge) 隔聲門、靜音空調、強大的空氣循環係統,都為(wei) 大型巨製拍攝提供了可能。
園區工作人員陳方健介紹,烏(wu) 爾善在選場地時進行過專(zhuan) 門測算,影片拍攝需要搭建一個(ge) 原始森林場景,萬(wan) 米棚的麵積和高度都能滿足要求。為(wei) 配合演員騎馬奔跑並完成拔劍出鞘一鏡到底的拍攝需求,烏(wu) 爾善在棚內(nei) 搭建了長達168米的跑道,從(cong) 而呈現出震撼的視覺效果,“騎兵鏖戰的大場麵在戶外拍攝需要打光、鋪設綠幕等複雜環節,在棚內(nei) 拍攝不受時間、天氣影響,可更好地控製燈光、溫度、濕度等,實現全天候拍攝,有效降低了拍攝成本”。
一流的硬件設施吸引了大批影視劇組在此“落戶”,並創造了中國電影的一個(ge) 個(ge) 傳(chuan) 奇。《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新的篇章,《獨行月球》打破了多項影史紀錄,以真實事件為(wei) 背景拍攝的《萬(wan) 裏歸途》奪得當年國慶檔票房冠軍(jun) ,其在影棚複刻非洲異國風情的做法給眾(zhong) 多片方打開了置景新思路。
據統計,在青島東(dong) 方影都拍攝的影片累計票房超300億(yi) 元。青島影視基地成為(wei) 中國科幻電影的搖籃,青島也被視作中國電影市場的重要票倉(cang) 。
全鏈條搭建
太空景、森林景、城市景、鄉(xiang) 村景……穿梭於(yu) 東(dong) 方影都多個(ge) 巨型攝影棚,仿佛走進了截然不同的多維空間。不同景致的搭建,離不開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支撐。
“電影工業(ye) 化是規模化前提下的標準化、精細化分工和流程化操作。鏈條體(ti) 係越緊密、越完整,電影工業(ye) 化效率越高,青島影視基地的吸引力和競爭(zheng) 力就越強。”青島西海岸新區影視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主任趙芳說。
為(wei) 加快推動全產(chan) 業(ye) 鏈搭建,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影視文化產(chan) 業(ye) 鏈工作專(zhuan) 班,通過“行業(ye) 主管部門製定產(chan) 業(ye) 招商與(yu) 發展政策,專(zhuan) 業(ye) 招商部門定向招商,國企平台資本助力,大功能區園區平台承接,鎮街做好項目服務保障”的招商機製,瞄準產(chan) 業(ye) 鏈薄弱環節補鏈、延鏈、強鏈。
“我們(men) 通過對外推介和搭建影視周、視聽峰會(hui) 等活動平台進行項目招商,園區則側(ce) 重對劇組尤其是大劇組的招引。”在趙芳看來,相較於(yu) 引入企業(ye) 、項目,大劇組往往能帶來更直接的拉動作用,“一個(ge) 劇組就是一個(ge) ‘生產(chan) 工廠’,劇組越大,涉及的產(chan) 業(ye) 環節就越多、要求也越高,越能直接帶動配套企業(ye) 落地生根”。
大劇組招引成為(wei) 青島影視基地招商引資的主打策略,大劇組的拉動效應也在《流浪地球》、“封神”係列等影視巨製拍攝中得以體(ti) 現。
希娜魔夫藝術工作室是一家物理特效公司,2015年《流浪地球》拍攝期間,作為(wei) 供貨方和設備提供方,該公司跟隨劇組來到青島影視基地,進行方向球等特殊道具的製作和六自由度平台的使用維護。
“《流浪地球》拍完後,我們(men) 又相繼參與(yu) 了《獨行月球》《流浪地球2》等影片的拍攝工作,還在這裏開設了青島分公司。”希娜魔夫青島分公司負責人萬(wan) 博遠說。
“因電影拍攝周期較長,我們(men) 在這裏待了兩(liang) 年多,無論是氣候、環境還是生活狀態都比較放鬆,交通、時間成本沒那麽(me) 高,有更多時間進行創作。”依山傍海的西海岸新區,讓“封神”係列電影的概念設計師四季“一見如故”,他在青島東(dong) 方影都成立了末那眾(zhong) 合電影特效工作室,相繼參與(yu) 《異人之下》《流浪地球2》等影片的拍攝創作。
不僅(jin) 年輕團隊紛紛加入,資深力量也在此築巢。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舞美道具總製作黃寶榮,從(cong) 拍攝《長城》時便入駐青島東(dong) 方影都。如今,他將旗下的影視工業(ye) 超市、影視服務公司、影視服裝研發公司、影視置景公司等都放在了青島。參與(yu) 過《功夫》《捉妖記》《紅海行動》等影片置景工作的影視置景道具製作專(zhuan) 家鍾劍偉(wei) 也在青島成立了工作室。
大劇組的拉動效應已從(cong) 青島影視基地輻射至整個(ge) 青島市的產(chan) 業(ye) 布局。“這裏的產(chan) 業(ye) 配套齊全,鈑金、噴漆、鑄造、3D打印等企業(ye) 很多,能夠極大滿足我們(men) 的產(chan) 品需求。”萬(wan) 博遠認為(wei) ,一部電影的製作能建立在某一區域的工業(ye) 發展之上,這是中國電影從(cong) 電影文化到電影工業(ye) 的一個(ge) 巨大進步。
全流程服務也是青島搭建影視全產(chan) 業(ye) 鏈的重中之重。“我們(men) 組建了3個(ge) 服務機構,目標是把影視製作各方麵的服務都做到位。”趙芳介紹,青島西海岸新區影視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負責構建全流程服務體(ti) 係,包括規劃研究、政策扶持、公共服務等,協調各級部門開通綠色通道,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務平台,為(wei) 影視企業(ye) 、劇組提供項目備案、拍攝協調、政策兌(dui) 現等服務;青島海發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構建影視供應鏈體(ti) 係,包括影視產(chan) 業(ye) 園+外景地、產(chan) 教融合基地、“1+N”影視上市公司、影視科技平台、5G高新視頻園區、影視產(chan) 業(ye) 基金等,從(cong) 資金、技術、發行、人才培育等方麵全方位參與(yu) 扶持;東(dong) 方影都影視產(chan) 業(ye) 園建立涵蓋外聯製片、美術製作、影視器材、吊裝、群演、餐飲、住宿、車輛等服務板塊的一站式影視服務平台,提供“保姆式”服務。
“各機構相互配合、互為(wei) 補位,企業(ye) 、園區不好協調的,我們(men) 就多方對接,合力做好融合文章,為(wei) 電影工業(ye) 化助力。”趙芳說。
對此,第四次來青島拍攝的製片人楊毅深有感觸:“這裏的場景、住宿、車輛配套設施成本較低。就拍攝《極限逃生》來說,西海岸新區不僅(jin) 幫我們(men) 解決(jue) 了大場景拍攝難題,還將劇組400多人安排在同一酒店住宿、統一管理,大大降低了劇組管理成本。”
楊毅的感受並非個(ge) 例。為(wei) 滿足“封神”係列電影劇組的高效管理需求,青島東(dong) 方影都為(wei) 劇組開辟了專(zhuan) 用食堂,還在園區外提供了大麵積置景用地。《流浪地球2》拍攝期間,為(wei) 滿足劇組機場置景需求,西海岸新區、影視產(chan) 業(ye) 園積極溝通協調,使流亭機場太空電梯等宏大場麵置景順利完成。
科技化賦能
記者到東(dong) 方影都影視產(chan) 業(ye) 園5號攝影棚采訪時,正好遇見兩(liang) 位演員穿著動作捕捉裝備演示打鬥場景,旁邊的大屏幕則實時顯示了兩(liang) 個(ge) 太空人的纏鬥畫麵。
“這是我們(men) 打造的影視虛擬化製作平台,主要包含三維掃描係統、動作捕捉係統以及虛擬拍攝係統3個(ge) 模塊,串聯起完整的數字化製作流程。”三維掃描工程師朱紅昌舉(ju) 例說,《獨行月球》《流浪地球2》就是通過影視虛擬化製作平台完成了預演。
在這裏,記者還看到了車載三維掃描陣列、球形掃描係統“穹頂光場”等科技感十足的數字製作裝備。朱紅昌介紹,“角色的燃燒、灰飛煙滅等無法進行實拍的危險鏡頭,以及成千上萬(wan) 人的大場景,都需要通過後期特效來完成。三維掃描係統的相機陣列可采集演員全身照片信息,通過軟件建模生成數字演員”。
在整個(ge) 電影工業(ye) 化製作過程中,劇本可視化是極為(wei) 重要的一環。數字資產(chan) 製作是劇本可視化的重要基礎,朱紅昌告訴記者:“在這一過程中,演員穿上帶有標記點的動作捕捉服,根據劇本要求走位表演,動捕攝像頭捕捉演員身上的點,把表演運動信息生成動畫,綁定到虛擬角色上,再通過虛擬引擎實時合成到相對應的數字場景中,完成劇本預演。預演鏡頭可用於(yu) 影視後期數字資產(chan) 的製作,實現實拍與(yu) 後期的同步進行。”在預演階段,導演、攝影指導和視效總監可以嚐試不同場景的藝術調度,從(cong) 中選擇最合適的拍攝方案,但無需承擔實際製作成本。
記者了解到,《流浪地球2》的數字資產(chan) 和特效場景數量龐大,開機前經過3個(ge) 月的預演製作,剪輯出一部4小時左右的預演片,確定了演員走位、拍攝角度、景別等。劇組根據預演片完成了實景拍攝。正是有了預演片,實拍階段所有主創人員都明確知道每個(ge) 拍攝階段要做什麽(me) ,演員調度、置景、攝像燈光器材準備等方麵工作高效完成,節省了時間,提升了效率,實現了製作流程標準化。
“預演鏡頭確定後便發至後期公司,提前近一年就開始了後期製作。如果等影片拍完再進行製作,很難按期上映。”朱紅昌說,“電影藝術是鏡頭與(yu) 畫麵的深度結合,劇本可視化相當於(yu) ‘數字彩排’,無需主演參與(yu) 即可查看拍攝效果,是看得見的成本壓縮。”
除此之外,依托影視基地專(zhuan) 屬雲(yun) 服務和5G全覆蓋網絡傳(chuan) 輸係統,《流浪地球2》實現4個(ge) 海外拍攝團隊與(yu) 國內(nei) 劇組的實時畫麵傳(chuan) 遞、高效溝通和同步拍攝。“我們(men) 把紐約等地拍攝的畫麵以小於(yu) 1秒鍾的延遲傳(chuan) 輸到東(dong) 方影都的攝影棚裏,實現實時溝通。”為(wei) 《流浪地球2》提供跨國同步拍攝技術支持的三界影業(ye) 團隊負責人劉楊說。
“電影藝術推動科技生產(chan) 力的發展,科技生產(chan) 力保障藝術的完整性。隨著拍攝想法的不斷升級,更多設備會(hui) 推陳出新。”正如朱紅昌所言,隨著影片中“雙生”演員、元宇宙人物角色等超寫(xie) 實數字人的製作需求逐漸增多,超高精度麵部掃描係統應運而生。
在5號攝影棚一角,一個(ge) 鏤空球狀裝備引人駐足。朱紅昌介紹,這是由上海科技大學Mars實驗室自主研發的超高精度麵部掃描係統“穹頂光場”。人臉數字建模可精細到皮膚微結構,每個(ge) 毛孔都清晰可見,數字資產(chan) 生成效率由從(cong) 前的30天壓縮到2天至3天。
在原有影視虛擬化製作平台基礎上,東(dong) 方影都產(chan) 業(ye) 園還與(yu) 阿裏大文娛達成合作,將在東(dong) 方影都建設幀享數字影棚,深耕LED虛擬拍攝,目前已在電視劇項目中進行試水。
如今,青島幀享視界影視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克蘇魯影視科技(青島)有限公司、靈山灣靈山(青島)科技有限公司、超動靈視(青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60餘(yu) 家影視科技企業(ye) 落戶青島影視基地;LED虛擬拍攝影棚和數字實景棚正在加緊推進;東(dong) 方影都與(yu) 青島電影學院合作共建虛擬拍攝產(chan) 業(ye) 學院,共同開發數字資產(chan) ;中國科學院海洋所、嶗山國家實驗室等國家級實驗室也積極“入局”,為(wei) 電影工業(ye) 升級開展自主研發,努力打破電影工業(ye) 技術應用的國際壟斷,為(wei) 中國電影工業(ye) 爭(zheng) 取更多話語權。(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