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強、帶兵牛,他是軍營裏的“斜杠青年”
自身強、帶兵牛,他是軍(jun) 營裏的“斜杠青年”
軍(jun) 中典型
身材短小精幹,雙眼矍鑠有神,熟悉武警兵團總隊某執勤支隊作訓科參謀劉俊的官兵都認為(wei) ,他是一個(ge) 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斜杠青年”是指在多個(ge) 領域都有建樹的年輕人,而劉俊就是這樣一位年輕軍(jun) 人。
翻開他的檔案,一連串榮譽格外醒目:參加總隊首屆指揮員暨參謀業(ye) 務比武榮獲分隊指揮員第一名;作為(wei) 中隊長曾帶領中隊年年被總隊評為(wei) “標兵中隊”;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他用滿腔熱血書(shu) 寫(xie) 了矢誌打贏的強軍(jun) 故事。
用血汗鑄就輝煌
用血汗鑄就夢想的每一分每一秒,劉俊至今記憶猶新。
當兵第四年,他作為(wei) 總隊“種子選手”備戰武警部隊教練員比武。麵對嚴(yan) 苛的集訓,很多隊員打起了“退堂鼓”。雖然劉俊也因進行理論講解時表達不清,當場被集訓隊隊長“請”下台;因組訓方法不靈活,當眾(zhong) 被訓斥,但他並沒有退縮。
越難越向前,什麽(me) 不會(hui) 就專(zhuan) 攻什麽(me) 。為(wei) 了練好戰術口語表達,他頂著烈日反複試講,經常練到嗓子“冒煙”;為(wei) 了靈活運用各種組訓方法,他搜集整理各類教學視頻和教案,寫(xie) 下10萬(wan) 餘(yu) 字的心得筆記,在專(zhuan) 攻精煉中不斷突破自我。最終,他從(cong) 數百人的集訓隊中脫穎而出,並在武警部隊組織的教練員比武中奪得佳績。
“本是平凡人,曾經輝煌過;若想再輝煌,再做平凡人。”提幹後的劉俊一直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
一次比武前,他右腳腳踝因訓練強度大受傷(shang) ,走路一瘸一拐。戰友勸他不要跟自己的身體(ti) 過不去,可他不聽勸,僅(jin) 冷敷了10分鍾、貼了幾片膏藥,就再次出現在比武場,咬牙堅持到比武結束。
針對中隊無職務士官發揮作用不明顯、部分官兵幹勁不足等問題,劉俊逐一摸排大家的真實想法和興(xing) 趣特長,為(wei) 每一名戰士量身打造成才崗位,千方百計助力官兵成長成才。
在劉俊的帶領下,這個(ge) 中隊先後有10人考上軍(jun) 校,9人榮立三等功,2人被總隊評為(wei) “十佳教練員”,5人被評為(wei) 總隊“五好”先進典型,2人獲得武警部隊優(you) 秀士官人才獎,中隊年年被評為(wei) 標兵中隊。
帶領官兵淬煉硬功
前不久,一場反恐戰鬥演練在天山腹地某地域拉開戰幕。由於(yu) 方案中的演練科目被導調組組長劉俊臨(lin) 時調整,導致“紅軍(jun) ”被打了個(ge) 措手不及。演練結束後,“紅軍(jun) ”官兵吐槽導調組“不按套路出牌”。
“演練是實戰的預演,隻有把情況構想得更接近實際、把戰場環境設置得更複雜,才能確保關(guan) 鍵時刻一招製敵。”已調任至作訓科參謀崗位的劉俊擲地有聲的總結發言,讓參演官兵醍醐灌頂。
“問題不講就會(hui) 演變成致命硬傷(shang) !”劉俊說,隻有正視問題,解決(jue) 問題,才能離勝利更近一步。這也是他從(cong) 中隊長崗位上學到的經驗。
還記得初任中隊長時,劉俊被分到“老牌”標兵中隊。這個(ge) 中隊長期處在繁華鬧市,導致部分官兵逐漸滋生了懈怠思想,出現各種消極狀態:哨兵打瞌睡被上級通報,拉動演練“慢半拍”,臨(lin) 時突發情況處置方式不靈活……
對此,他假扮恐怖分子搞“偷襲”,讓哨兵時刻處於(yu) 高度警惕狀態;組織官兵學法規、研戰例、推方案、練戰術,不斷強化官兵憂患意識和打贏能力;帶隊組織教練員對官兵進行集訓,把訓練課堂搬到戈壁大漠、雪山草甸等陌生地域,倒逼官兵淬煉打贏硬功。
“既要過得硬,更要打得贏。”劉俊說。近年來,他始終堅持極限化、反常規訓練,帶領官兵先後成功處置多起突發事件,得到上級一致褒獎。
牛小龍 曹希陽 本報記者 張 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