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西關高蹺隊表演“踩高蹺":每天8場 一年130多場
【新春紀事】濟南西關(guan) 高蹺隊表演“踩高蹺":每天8場 一年130多場
2月13日,農(nong) 曆正月十三,濟南西關(guan) 高蹺隊在濟南市曆城區柿子園村表演“踩高蹺",不少附近村民慕名而來觀看演出。濟南西關(guan) 高蹺,也叫“高蹺秧歌”,是一種廣泛流傳(chuan) 於(yu) 濟南西關(guan) 回族群體(ti) 中的民間舞蹈,因舞蹈時多雙腳踩踏木蹺而得名。
高蹺一般以舞隊的形式表演,舞隊人數十多人至數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個(ge) 古代神話或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飾多模仿戲曲行頭。隊員們(men) 分為(wei) 踩“文蹺”和踩“武蹺”兩(liang) 類,臉譜化妝也比較誇張,裝束多以大紅大綠為(wei) 主調,具有濃鬱的鄉(xiang) 土氣息。
“90後”傳(chuan) 承人劉海峰,從(cong) 5歲起開始踩高蹺,在他的帶領下,西關(guan) 高蹺戲入選濟南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劉海峰介紹,西關(guan) 高蹺隊已有200餘(yu) 年的曆史,現有50餘(yu) 人,隊員最大80歲、最小14歲。西關(guan) 高蹺隊走進社區、鄉(xiang) 村等,平均每天8場,一年130多場精彩表演,高蹺表演多為(wei) “踩街”和“大場”相結合。(張順 梁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