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雪遊龍”上的中國製冰師

發布時間:2022-02-15 10:1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製冰 修冰 補冰 養(yang) 護

  “雪遊龍”上的中國製冰師(冬奧同心圓)

  本報記者 王美華

  如緞帶般光滑、似鏡麵般平整、像牛奶般潔白——這是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給人的感受。北京冬奧會(hui) 上,這條被稱為(wei) “雪上F1賽道”的冰麵上共將產(chan) 生雪車、雪橇和鋼架雪車3個(ge) 項目的10枚金牌。

  冬奧會(hui) 的賽場上,運動員在“雪遊龍”中演繹著速度與(yu) 激情。比賽背後,忙碌在“雪遊龍”的中國製冰師,將剔透平整的賽道冰麵打造成了一件藝術品。

  從(cong) 製冰到養(yang) 護

  製冰師的工作難在哪兒(er)

  夜幕之下,山野無聲。走進“雪遊龍”,賽場裏亮如白晝。夜晚,完成比賽的運動員相繼離場,製冰師開始了又一輪的忙碌。

  根據賽程安排,北京冬奧會(hui) 的雪車雪橇項目多在晚間舉(ju) 行,白天則大多安排官方訓練。為(wei) 保證比賽和滑行訓練的順利進行,賽道的養(yang) 護工作一般要從(cong) 早上5點開始,夜裏零點左右才能結束。

  “我們(men) 每天都要對賽道進行多輪養(yang) 護,根據運動員滑行軌跡和冰麵破損情況及時修冰、補冰。”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製冰隊隊長、來自中國五礦所屬中冶上海寶冶集團的朱永濤介紹,製冰師的工作主要由4個(ge) 部分組成——製冰、修冰、補冰和養(yang) 護。

  製冰,是用噴頭對賽道製冷單元進行均勻的水霧噴灑,確保賽道整體(ti) 製冰成型。

  補冰,是用特製補冰鏟,將冰水混合物填補至賽車進彎、出彎及冰易脫落處等關(guan) 鍵位置,抹平並待其凝結後再緩慢灑水,使其牢固凝結並與(yu) 周邊冰麵形成整體(ti) 。

  修冰,是手持約20斤重的特製冰刀均勻用力,在賽道上持續修出成型的滑行曲麵。

  養(yang) 護,主要包括除霜、清掃和灑水養(yang) 護……

  “‘雪遊龍’由16個(ge) 傾(qing) 斜度和彎度各異的彎道組成,每個(ge) 彎道、每處曲麵都關(guan) 乎運動員成績和安危。”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運行主管、來自中國五礦所屬中冶上海寶冶集團的孫悅說,“賽道的冰麵要像嬰兒(er) 皮膚一樣順滑,對製冰師的要求非常高。”

  製冰師的工作繁瑣而沉重:往往要經曆上千次的水霧噴灑,才能使冰麵的厚度達到賽事要求;修完“雪遊龍”1975米的賽道,需要用冰刀修刮上百次;每次比賽、訓練的前後和間隙,製冰團隊都要不厭其煩地進行冰麵養(yang) 護巡查,一遍遍清理賽道冰碴和雪霜。

  從(cong) 2小時到15分鍾

  養(yang) 護速度如何越來越快

  想要成為(wei) 一名製冰師,體(ti) 能是第一關(guan) 。

  “像這樣一根灑水管,空著的時候就有40多斤重,充滿水的時候有70多斤,我們(men) 經常要背著它出入賽道進行作業(ye) ,常常大汗淋漓。賽道冰麵溫度較低,汗水就會(hui) 結成薄冰‘鎖’在身上。”朱永濤介紹,製冰師的工作強度非常大,對體(ti) 能的要求很高。

  “為(wei) 此我們(men) 開展了專(zhuan) 門的體(ti) 能訓練,每天早上跑5公裏,其他時間段也安排了相應的內(nei) 容。”孫悅說,體(ti) 能過關(guan) 之後,才會(hui) 進入製冰學習(xi) 環節。

  “雪遊龍”賽道的溫度基本在零下十幾攝氏度,晚間會(hui) 更低。記者在賽道旁待上一會(hui) 兒(er) ,明顯感到寒氣逼人。製冰師長時間在低溫的環境下工作,對體(ti) 力、技術與(yu) 意誌都是不小的考驗。

  “冰麵作業(ye) 是一個(ge) 熟能生巧的過程。”朱永濤說,最初製冰團隊每次需要2小時才能完成整個(ge) 賽道的養(yang) 護,這遠遠超過了規定的時間。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想要提高速度,就需要特別用心,對賽道的每一處都要了然於(yu) 心,比如哪裏霜比較多,哪裏的冰需要多補點。”朱永濤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團隊對賽道的養(yang) 護時間逐漸由2小時變為(wei) 1小時、30分鍾、15分鍾……

  “現在,10個(ge) 人一組對整個(ge) 賽道進行養(yang) 護,最快的紀錄是11分鍾。”朱永濤說。

  速度大幅度提高的背後,包含了製冰師團隊的無數心血。100多天以來,朱永濤每天在賽道步行約2萬(wan) 米,累計下來,相當於(yu) 從(cong) 北京到廣州的距離;賽道製冰麵積約7000平方米,每天平均養(yang) 護4遍,累計養(yang) 護麵積相當於(yu) 6個(ge) 天安門廣場——這就是中國製冰師日常工作的縮影。

  “經過多次測試賽和北京冬奧會(hui) 的曆練,這支團隊在大型賽事的服務保障上完全可以拿得出手。”孫悅說。

  從(cong) 學習(xi) 到實踐

  中國製冰師是怎樣煉成的

  令記者驚訝的是,眼前侃侃而談的製冰隊隊長,兩(liang) 年前從(cong) 事的是與(yu) 製冰八竿子打不著的工作——銷售。從(cong) 銷售員轉變為(wei) “雪遊龍”的製冰隊隊長,朱永濤經曆了怎樣的蛻變?

  “2019年11月,‘雪遊龍’的建設到了末尾期,可以考慮製冰和運行工作了,團隊開始著手招攬一批中方製冰師。”孫悅說,通知發出後,很快就有幾百人報名,其中既有“雪遊龍”的前期建設者,也有一些國家退役的運動員。當然,還有朱永濤這樣的銷售人員。

  “當時,製冰師對我來說是一個(ge) 陌生的職業(ye) ,聽說是為(wei) 冬奧會(hui) 保障服務的,我就趕快過來參加職業(ye) 麵試。”朱永濤說,憑借出眾(zhong) 的體(ti) 能和快速學習(xi) 能力,他成功入選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首批製冰師團隊。

  “製冰師這個(ge) 名字聽起來簡單,但需要掌握的技能特別多。”朱永濤說,製冰工作會(hui) 接觸很多方麵的知識,如初期要學習(xi) 駕駛修冰拖拉機,後麵還要學習(xi) 冰刀製作、製冰工具的維修。與(yu) 外方製冰師交流要用到英語,從(cong) 最初溝通不暢到如今交流順暢,朱永濤和隊員們(men) 下了一番苦功。

  在孫悅看來,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製冰團隊的成長經曆可以分為(wei) 3個(ge) 階段:第一階段是“求知”,中國製冰行業(ye) 起步相對較晚,為(wei) 了盡快掌握製冰技術,團隊趕赴韓國平昌進行一係列學習(xi) ;第二階段是“解惑”,團隊邀請外籍製冰師指導,解答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第三階段是“自省”,中方製冰師和外方製冰師在身高、體(ti) 能、設備使用習(xi) 慣等方麵有不少差異,為(wei) 了解決(jue) 實際問題,製冰團隊一邊探索一邊學習(xi) ,圓滿完成製冰任務。

  “最初修冰時,我們(men) 配備的都是製式冰刀,後來發現和我們(men) 的身體(ti) 狀況有一定差異,大家就結合自己的身高、臂展、力量、修冰習(xi) 慣等,調整冰刀的寬度和角度,研究製作出每個(ge) 人的專(zhuan) 屬修冰刀。”朱永濤說。

  “製冰的工作有苦有淚,但能為(wei) 國家做貢獻,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朱永濤說,“我們(men) 要用精益求精的匠心,展現中國製冰師的風采。”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