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發揮專項債穩增長作用

發布時間:2022-02-17 14:27:00來源: 經濟日報

  據報道,截至2月8日,年內(nei) 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發行5114億(yi) 元,完成提前下達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務限額(1.46萬(wan) 億(yi) 元)的35%,2022年專(zhuan) 項債(zhai) 前置發力意圖明顯。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形勢,要穩住中國經濟基本盤,投資的作用不可小覷。其中一個(ge) 重要抓手就是管好用好專(zhuan) 項債(zhai) 。

  近年來,隨著地方政府融資渠道持續收緊、債(zhai) 務日趨顯性化,不列入赤字的專(zhuan) 項債(zhai) 券日益受到地方政府青睞,成為(wei) 了穩投資、穩增長的“壓艙石”。由於(yu) 專(zhuan) 項債(zhai) 強調收益自平衡,難以適用所有基建項目,地方政府必須精心籌劃,認真做好資源整合和項目篩選工作,提前儲(chu) 備一批強基礎、管長遠、增後勁的重點項目。

  發揮專(zhuan) 項債(zhai) 的穩增長作用,至少可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發力。一方麵,可聚焦新基建、產(chan) 業(ye) 園區等公共屬性較強的領域,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更好發揮此類基建項目的跨周期調節功能。據悉,在2022年1月新增的4844億(yi) 元專(zhuan) 項債(zhai) 券中,投向市政和產(chan) 業(ye) 園區基礎設施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高於(yu) 其他領域的專(zhuan) 項債(zhai) 規模。另一方麵,可進一步引導、鼓勵專(zhuan) 項債(zhai) 投向“十四五”規劃及有關(guan) 專(zhuan) 項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培育經濟增長的持續內(nei) 生動力。

  在推動專(zhuan) 項債(zhai) 落地的過程中,地方政府需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加大各部門協調力度,依法合規、快速有效推進專(zhuan) 項債(zhai) 券項目的開工建設,優(you) 先支持在建項目和具備施工條件的新獲批項目,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以穩健的項目投資,積極應對“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避免項目倉(cang) 促上馬和“半拉子”工程。對於(yu) 分階段實施的重大項目,需形成持續滾動發行和項目接續機製,確保專(zhuan) 項債(zhai) 與(yu) 項目規模及周期相匹配。另外,應進一步強化專(zhuan) 項債(zhai) 的事前評估、目標管理、運行監控、績效評價(jia) 等工作,督促地方政府將資金花在刀刃上,切實提升債(zhai) 券資金的使用效益和乘數效應,拉動其他行業(ye) 投資和消費。

  專(zhuan) 項債(zhai) 對項目收益自平衡的要求,與(yu) 社會(hui) 資本逐利屬性有一定的吻合度,所以應以優(you) 質項目為(wei) 載體(ti) ,積極發揮專(zhuan) 項債(zhai) 的引導功能,凝聚社會(hui) 投資的強大合力。當前,我國專(zhuan) 項債(zhai) 用作項目資本金規模占全部專(zhuan) 項債(zhai) 比重持續低於(yu) 10%,遠小於(yu) 25%的政策規定限額。可進一步挖掘、策劃適宜項目,適度加大專(zhuan) 項債(zhai) 用作項目資本金的範圍及力度。與(yu) 此同時,應加大財政金融政策的協同,支持實施“專(zhuan) 項債(zhai) +社會(hui) 資本”的融資組合,尤其是在更加注重投資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兩(liang) 新一重”項目背景下,需要更加精準的財政政策和更加多元的金融產(chan) 品,提高項目的融資可得性。

  由於(yu) 專(zhuan) 項債(zhai) 的還本付息主要來源於(yu) 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專(zhuan) 項收入,到期償(chang) 付風險仍是各級政府高度關(guan) 注的問題。應進一步完善專(zhuan) 項債(zhai) 資金償(chang) 還機製和提前還款的製度安排,增強地方政府對項目收益的歸集能力和對專(zhuan) 項債(zhai) 資金的全過程監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加快建立償(chang) 債(zhai) 備付金製度,並對備付金的來源、規模、使用範圍等事項予以明確。同時,應按照“誰舉(ju) 債(zhai) ,誰償(chang) 還”原則,落實舉(ju) 債(zhai) 風險的主體(ti) 責任,避免償(chang) 債(zhai) 風險過度向省級財政集聚。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張 琦)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