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電動自行車以換代充可行嗎

發布時間:2022-02-18 14:36:00來源: 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王軼辰

  電動自行車快速發展,充換電問題日益凸顯。在近日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兩(liang) 輪充換電設備城市布局實踐與(yu) 思考走訪座談會(hui) ”上,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近年來兩(liang) 輪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已有血的教訓,社會(hui) 關(guan) 注度高,采取“以換代充”模式較為(wei) 可取,能破除居民傳(chuan) 統私樁、家中充電、飛線拉電等安全問題,通過專(zhuan) 業(ye) 企業(ye) 統一充換服務、係統智能的安全監測手段等,可有效解決(jue) 居民自主充電的安全問題。

  數據顯示,全國兩(liang) 輪非機動車保有量有7億(yi) 多輛,相當於(yu) 每2人就有1輛非機動車。其中,電動自行車越來越受歡迎。由於(yu) 收入增長讓居民傾(qing) 向於(yu) 選擇質量好的、有動力的代步工具,且摩托車在很多城市限製上牌,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購買(mai) 電動自行車。據統計,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超3億(yi) 輛。

  近年來,因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頻頻發生,造成了嚴(yan) 重的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損失,全社會(hui) 已形成電動自行車不應上樓充電的共識。2021年8月1日施行的《高層民用建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明確禁止在高層民用建築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wei) 電動自行車充電。各省份也相繼出台地方法規,對電動自行車上樓作出嚴(yan) 格要求。

  中國安全生產(chan) 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興(xing) 凱表示,電動自行車安全問題確實是“小切口、大民生”,關(guan) 係著老百姓生命財產(chan) 安全及切身利益。從(cong) 近年調查看,電動自行車火災爆炸呈快速上升趨勢。

  “存量電動自行車新舊標準、老舊程度不一,電池質量不過關(guan) ,在充電過程中不可控,這是電動自行車起火的最主要原因。”在哈囉出行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周錦秀看來,要對這些老舊超標私人電動自行車實施監管,難度極大。

  目前,全國通用的解決(jue) 方案是在小區內(nei) 建充電樁,但這樣的解決(jue) 方案無法解決(jue) 電動自行車在使用過程中或者充電過程中失火的源頭問題。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副秘書(shu) 長劉永東(dong) 認為(wei) ,充電模式不可能對電池的充電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因為(wei) 沒有通信協議。此外,現在所有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插座標準都是民用標準。“家用插座是基於(yu) 家庭場景設計,不用每天插拔,而兩(liang) 輪電動自行車充電的應用場景是公用環境,存在不適配的問題。”

  劉永東(dong) 建議,要對充電過程監控,電池特性、充換電櫃信息和企業(ye) 平台信息一定要打通。他呼籲,有關(guan) 部門要建立一個(ge) 監管平台,數據統一到監管平台上,解決(jue) 對電池的狀態安全監測問題,並出台信息互聯互通的相關(guan) 標準。

  “兩(liang) 輪電動自行車的生產(chan) 和安全使用要過三關(guan) ,本質安全關(guan) 、使用安全關(guan) 、政策促進關(guan)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先進說,首先,在源頭上保證車輛、電池、充換電設備的產(chan) 品安全。通過技術攻關(guan) 、產(chan) 品生產(chan) 、質量標準把關(guan) ,保證源頭安全。其次,兩(liang) 輪電動自行車日常用電、充換電服務應納入社會(hui) 基本公共服務,城市布局、場地使用、電價(jia) 傾(qing) 斜、成本分攤等相關(guan) 現實問題應納入公共政策製定與(yu) 供給引導層麵加快解決(jue) 。

  在當下市場發展階段,“以換代充”模式已被大型共享助力車企業(ye) 、城市廣泛商業(ye) 配送群體(ti) 及部分城市居民接受。由企業(ye) 提供的“以換代充、車電分離”的兩(liang) 輪換電服務,通過對電池、換電網點的全天24小時實時智能安全監控及平台化管理運營,可減輕城市消防安全管理負擔,解決(jue) 充換電城市社區居民充電難、充電慢、充電不安全等難題。

  北京市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工作專(zhuan) 班負責人陳忱介紹,通過對市場上經常見到的充電樁、充電櫃、換電櫃,從(cong) 安全性、便利性、經濟性上進行對比,初步得出結論:在商業(ye) 樓宇、外賣快遞的集散地適合優(you) 先推廣換電櫃,老舊小區、平房區等公共區域空間不足的地方適合建設充電樁作為(wei) 過渡措施。

  據小哈換電技術副總裁王政判斷,“充+換”一體(ti) 的靈活互補模式將在一段時間內(nei) 持續成為(wei) 城市兩(liang) 輪出行補能發展方向。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