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海底撈預告去年最高虧45億元 初嚐瘋狂擴張惡果?

發布時間:2022-02-22 14:46: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xi) 記者 王君 賀王娟

  2月21日,海底撈2021年最高虧(kui) 45億(yi) 元的消息引發關(guan) 注。公司盈利警告稱,2021年淨利虧(kui) 損約38億(yi) 元至45億(yi) 元;營業(ye) 收入預計超過400億(yi) 元,增長超過40%。

  該消息一出,2月21日港股餐飲板塊大跌。其中,海底撈股價(jia) 大跌6.04%,九毛九跌4.26%、快餐帝國跌3.53%、呷哺呷哺跌2.85%。

  對於(yu) 2021年業(ye) 績虧(kui) 損的原因,海底撈歸因於(yu) 2020年、2021年門店網絡快速擴張以及公司內(nei) 部管理問題等對經營狀況帶來的衝(chong) 擊。

  急速擴張

  半年或虧(kui) 掉三年淨利

  2月21日早間,海底撈發布的盈利預警顯示,預計2021年全年虧(kui) 損38億(yi) 元至45億(yi) 元,而在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還實現了9453萬(wan) 元淨利潤。這意味著,海底撈在半年之內(nei) 虧(kui) 掉了上市以來近三年的淨利潤。數據顯示,海底撈自2018年至2020年分別實現淨利潤為(wei) 16.46億(yi) 元、23.45億(yi) 元和3.09億(yi) 元,合計約43億(yi) 元。

  相較於(yu) 淨利潤的不斷下滑,海底撈的營收卻步步高升,預計2021年全年營收將實現400億(yi) 元,同比增長超40%,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這樣的業(ye) 績情況或與(yu) 海底撈此前門店急速擴張有關(guan) 。中國食品產(chan) 業(ye) 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底撈依靠擴張治標不治本,短期來看門店擴張有利於(yu) 提升收入,但急速的擴張則會(hui) 加大整體(ti) 的管理成本及經營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海底撈全球門店總數為(wei) 1597家。受益於(yu) 門店擴張帶來的利好,2019年海底撈營收增長56.5%,彼時,海底撈便立下快速擴張目標,並在疫情之下不改擴張之勢,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分別新開門店544家、299家,逆勢擴張843家門店。

  擴張之下各項成本也在增加,據海底撈半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原材料及易耗品的成本達85.02億(yi) 元,同比增長95.5%,員工成本達71.61億(yi) 元,同比增長75.8%。物業(ye) 租金及相關(guan) 支出達1.98億(yi) 元,同比增長125.2%。此外,業(ye) 務擴張導致其2021年上半年資本負債(zhai) 率達75.4%,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約一倍。

  瘋狂擴張之後,海底撈終於(yu) 按下“暫停鍵”,2021年11月5日,海底撈發布公告稱,將於(yu) 12月31日前緊急關(guan) 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的門店。此外,海底撈還推出了“啄木鳥”計劃,持續關(guan) 注經營業(ye) 績不佳的門店,並相應采取改善措施;重建並強化集團部分職能部門,恢複大區管理體(ti) 係,適時收縮集團的業(ye) 務擴張計劃。

  關(guan) 停300多家餐廳以及餐廳經營業(ye) 績下滑等因素導致海底撈處置長期資產(chan) 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合計約33億(yi) 元至39億(yi) 元。

  “雖然海底撈已經開始斷臂止血,關(guan) 停近300家門店整體(ti) 虧(kui) 損麵有所收窄,但在疫情之下,龐大的門店規模或將繼續拖累海底撈2022年的整體(ti) 業(ye) 績。”朱丹蓬表示,“目前的海底撈失去了差異化競爭(zheng) 優(you) 勢,淪為(wei) 平庸大眾(zhong) 品牌,整體(ti) 的品牌效應並不足以支撐其擴張後帶來的規模效應。因此,預計2022年海底撈仍將麵臨(lin) 虧(kui) 損的局麵。”

  近一年市值蒸發超3600億(yi) 港元

  海底撈能打翻身仗嗎?

  從(cong) 餐飲行業(ye) 發展來看,根據中國烹飪協會(hui) 發布的《2021年中國餐飲市場分析及2022年市場前景預測》顯示,2021年,全國餐飲收入46895億(yi) 元,與(yu) 上年相比由負轉為(wei) 正增長18.6%,兩(liang) 年平均下降0.5%,還未恢複至疫情之前的2019年水平。鑒於(yu) 疫情反複多發,餐飲業(ye) 不斷調整發展策略,采取關(guan) 停部分門店等措施應對當前困境。

  同樣為(wei) 火鍋頭部企業(ye) 的呷哺呷哺亦在2021年關(guan) 閉虧(kui) 損門店,實行外賣、呷煮呷燙、茶飲等為(wei) 新增長點的策略。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火鍋企業(ye) 崛起搶灘市場,火鍋行業(ye) 成為(wei) “吸金賽道”。《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1月份,重慶火鍋直營品牌珮姐宣布完成億(yi) 元A輪融資。而自去年以來,周師兄、巴奴等多個(ge) 火鍋餐飲連鎖品牌接連獲得融資,且融資額均為(wei) 上億(yi) 元級別。

  其中,2021年,有消息稱巴奴毛肚火鍋將完成超5億(yi) 元新一輪融資。對此,巴奴創始人杜中兵在20周年媒體(ti) 交流活動上透露,目前還在與(yu) 資方接觸,並未完成融資。“巴奴會(hui) 遵循自己的拓店節奏,3年之內(nei) 巴奴依然會(hui) 聚焦一二線城市”。

  艾媒谘詢創始人張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資本加持下,火鍋行業(ye) 賽道表現勢頭強勁,各品牌競爭(zheng) 不斷白熱化。“火鍋已經成為(wei) 競爭(zheng) 最激烈的賽道之一。越來越多的人殺入賽道,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倒下。”

  “目前海底撈的主題應該就是調整,去掉冗餘(yu) 門店,重新將每個(ge) 店的效率發揮到極致,但是要恢複到4700億(yi) 港元的市值,短期來看,超出了基本邏輯支撐。”前宅食送CEO、“餐飲老板內(nei) 參”副總裁穆楊對《證券日報》坦言,近期來看,海底撈在調整戰略下市值能回到初期就不錯了。“當然,前提是調整成功”。

  盈利預警消息發布後,截至2月21日收盤,海底撈股價(jia) 大跌6.04%,報收18.98港元/股。相比於(yu) 去年海底撈股價(jia) 衝(chong) 破曆史高點達85.75港元/股,總市值一度接近4700億(yi) 港元。然而,近一年以來海底撈股價(jia) 已跌超75%,市值蒸發超3600億(yi) 港元。

  作為(wei) 頭部火鍋企業(ye) ,雖然麵臨(lin) 閉店收縮窘境,但壯士斷腕的整改決(jue) 心能否讓海底撈重回巔峰?仍需拭目以待。(證券日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