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如何“促協調、謀共享”推進共同富裕
研習(xi) 科技創新重要論述
◎劉冬梅 冉美麗(li) 巨文忠
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重大戰略內(nei) 容,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的根本體(ti) 現。實現共同富裕既要探索“切好分好蛋糕”的製度安排,又要持續夯實共同富裕的底盤基礎。科技創新是大國崛起和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是實現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關(guan) 鍵利器。“十四五”時期,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指引,科技創新在“促協調、謀共享”上謀篇布局,有力支撐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協調和共享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順應新時期新形勢,黨(dang) 中央、國務院相繼出台了全麵振興(xing) 東(dong) 北地區等老工業(ye) 基地、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區域戰略舉(ju) 措,一些政策產(chan) 生顯著成效尚需時日。區域協調發展、城鄉(xiang) 共享發展要改變長期累積形成的路徑依賴,需要財政稅收、教育社保、科技經濟等政策相互配合,是一項宏偉(wei) 係統工程。同時,資源有限性的約束會(hui) 加劇優(you) 質資源在區域間的競爭(zheng) ,增加跨行政區協調的難度,對跨區域、跨部門的統籌提出更高要求。
應該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我國社會(hui) 發展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麵,是實現共同富裕亟待破解的難題。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我國的科研基礎設施、人才和技術等資源主要集中在東(dong) 部沿海地區。我國東(dong) 部10省(市)擁有部屬高等院校76所,2020年R&D經費達1.6億(yi) 元,碩士以上畢業(ye) 生53萬(wan) 人,分別占全國的64%、65%和49%;東(dong) 部地區人均GDP分別是中部、西部和東(dong) 北地區的2倍、2.2倍和2.4倍,“東(dong) 強西弱”態勢凸顯。二是城鄉(xiang) 發展不均衡。從(co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21年我國城鎮居民、農(nong) 村居民收入比為(wei) 2.5,比2020年縮小0.06,仍高於(yu) 發達國家處於(yu) 相同發展階段時的城鄉(xiang) 收入比。如果將區域維度與(yu) 城鄉(xiang) 維度疊加,這種不平衡更為(wei) 突出。新時期,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縮小區域差距、城鄉(xiang) 差距仍任重道遠。
科技創新“促協調、謀共享”做好五大重點工作
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下,科技創新要突出“促協調、謀共享”方向,將“科技創富”與(yu) “科技共富”相結合,做好“擴範圍、填窪地、抓銜接、促民生、做試點”重點工作,激發全體(ti) 人民的主觀能動性走向共同富裕。
1.加大全國資源統籌力度,更大範圍布局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目前北京、上海、粵港澳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及成渝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布局已經明確,“十四五”時期應將區域科技創新高地建設與(yu) “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加大對黃河中下遊和長江中遊地區科技創新發展的支持力度,篩選出有優(you) 勢、條件好、輻射性大、帶動力強的地區,建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高地。同時,深度挖掘中部、西部、東(dong) 北地區的特色資源稟賦,激發潛力優(you) 化創新生態體(ti) 係,提升科技創新能級,形成全國“點—域—網”的創新格局。
2.加強區域科技創新合作,促成“窪地”變“高坡”
“越是欠發達地區越要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越要加強區域合作依靠創新越快越好發展。探索以科技園區等為(wei) 載體(ti) 的跨區域合作模式,進一步加強東(dong) 西部科技創新合作,總結可操作的合作機製和有效方式,適時加以推廣,完善傳(chuan) 統欠發達地區與(yu) 發達地區科技合作的長效機製。在關(guan) 注東(dong) 西部科技創新合作的同時,重視南方和北方之間的協調發展,構建新時期區域協同創新網絡,加快科技人才、金融資本、先進技術等創新要素的全國流動,提高科技資源的配置效率和邊際效益。
3.加快科技扶貧與(yu) 科技振興(xing) 鄉(xiang) 村的有效銜接
推動科技扶貧工作與(yu) 科技振興(xing) 鄉(xiang) 村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有序對接,提升科技創新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一方麵,鞏固好脫貧攻堅的曆史成就,做好各個(ge) 部門定點扶貧縣扶貧幹部選派、考核方式調整等工作部署,做好原有工作和新任務的延續與(yu) 對接。繼續加強農(nong) 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縮小數字鴻溝,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另一方麵,繼續探索科技特派員製度的長效機製,統籌城鄉(xiang) 科技資源,加強農(nong) 村人才培育引進,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構建現代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體(ti) 係,開拓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的新陣地,推動鄉(xiang) 村居民共同富裕。
4.提高民生領域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和產(chan) 出質量
樹立“以為(wei) 人民為(wei) 中心”的科技創新思維,兼顧“促進民生發展”和“支撐經濟發展”,拓展國家科技計劃(基金、項目)中的民生主題。圍繞生命健康、交通出行、氣候環境等重大民生關(guan) 切,加大技術開發和推廣示範的支持力度和支持廣度。特別是圍繞“雙碳”目標,中央與(yu) 地方政府要共同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落地,加強綠色科技創新與(yu) 技術擴散,構建綠色循環技術體(ti) 係,提升全體(ti) 人民的生活品質。
5.選擇不同類型地區開展科技支撐“共同富裕”的試點
以民生科技、城鄉(xiang) 協調為(wei) 突破口,加強跨部門跨領域協商,探索科技創新支撐共同富裕的試點工作。一方麵,在浙江啟動《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科技創新行動方案》基礎上,繼續選擇具有代表性、不同類型、有條件的地區,圍繞重大民生關(guan) 切,促進關(guan) 鍵技術與(yu) 共性技術的研發突破,加快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發展,適時製定新政策舉(ju) 措開展試點。另一方麵,在城鄉(xiang) 協同創新、資源統籌與(yu) 要素跨行政區流動方麵開展試點,聚焦區域性科技創新平台載體(ti) 建設、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激發企業(ye) 內(nei) 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等方麵,探索協同創新全麵創新機製,不斷在實踐中探尋實現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作者係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