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現金業務怎能一停了之
陳果靜
近期,兩(liang) 家銀行先後宣布停辦人民幣現金業(ye) 務,引發廣泛關(guan) 注。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明確表示:凡設有實體(ti) 網點的商業(ye) 銀行、農(nong) 信社等機構必須辦理人民幣現金存取業(ye) 務。
近年來,個(ge) 別農(nong) 信社、外資銀行甚至國有大行,出現了個(ge) 別停辦現金業(ye) 務的苗頭,停辦的借口更是五花八門:業(ye) 務轉型升級、現金業(ye) 務較少、控製成本、降低業(ye) 務管理風險,等等。當前,需要警惕這些認為(wei) 人民幣現金業(ye) 務“隻賺吆喝不賺錢”,甚至想“一停了之”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苗頭。
現金是國家向全社會(hui) 提供的基礎公共產(chan) 品,具有非營利性,追求的是社會(hui) 效益和社會(hui) 福利最大化。而且現金是維護公眾(zhong) 對商業(ye) 銀行存款信心的重要基礎,公眾(zhong) 可隨時將商業(ye) 銀行存款貨幣等值兌(dui) 換為(wei) 現金,有助於(yu) 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維護銀行體(ti) 係穩定。對於(yu) 商業(ye) 銀行、農(nong) 信社等機構來說,現金服務是最基礎、最根本的金融服務,是安身立命之本。如果一心隻想著壓降成本,無視社會(hui) 效益,缺乏服務意識,那就脫離了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本源,銀行也將因此失去安身立命的基礎。
近年來,雖然“掃碼”等非現金支付方式已十分便利,但人們(men) 的現金需求依然旺盛。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現金淨投放6510億(yi) 元。截至2021年末,我國流通中現金(M0)達9.08萬(wan) 億(yi) 元,首次突破9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M0同比增長7.7%,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
當前,現金仍是居民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現金使用幾乎不受環境、場景、物質條件限製,尤其對老年人、農(nong) 民、低收入人群等特定群體(ti) 和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等市場主體(ti) 至關(guan) 重要。近年來,部分發達地區由於(yu) 民營經濟繁榮、小微企業(ye) 活躍,現金需求始終較為(wei) 旺盛,而中西部地區隨著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大、城鎮化水平提升、農(nong) 民工本地就業(ye) 增多,現金投放也快速增長。2021年上半年,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對私現金業(ye) 務量占客戶現金業(ye) 務量超90%,櫃麵現金存取占現金存取總量超70%。可以看出,人們(men) 對現金和現金服務的需求有增無減。
個(ge) 別銀行停辦人民幣現金業(ye) 務,雖然對我國現金業(ye) 務“總盤子”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停辦現金業(ye) 務可能形成的預期及其帶來的不良影響不可小覷。對於(yu) 監管層來說,出現這樣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苗頭,要高度重視,嚴(yan) 肅對待,妥善解決(jue) 。
對於(yu) 銀行業(ye) 金融機構來說,現金服務不僅(jin) 不能停,接下來還需要繼續提升現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通過優(you) 化流程,大力發展金融科技,通過建設數字化、集約化的現金服務體(ti) 係等來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精細化水平,切實把金融為(wei) 民落到實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