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給人民幣現金業務辦理劃底線

發布時間:2022-02-24 15:06: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凡設有實體(ti) 網點的商業(ye) 銀行、農(nong) 信社等機構必須辦理人民幣現金存取業(ye) 務——

  給人民幣現金業(ye) 務辦理劃底線

  本報記者 徐佩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2月24日 第 04 版)

  前不久,北京中關(guan) 村銀行和遼寧振興(xing) 銀行分別發布公告稱,將於(yu) 近期起停辦現金業(ye) 務,引發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

  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聯合召開銀行業(ye) 金融機構人民幣現金服務工作座談會(hui) ,再次強調人民幣現金的重要地位,為(wei) 人民幣現金業(ye) 務辦理劃出底線。

  央行有關(guan) 負責人指出,人民幣現金是國家法定貨幣,現金服務是最基礎、最根本的金融服務,現金投放收儲(chu) 是銀行業(ye) 金融機構最基本的業(ye) 務,在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需要、服務實體(ti) 經濟、維護貨幣金融體(ti) 係穩定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設有實體(ti) 網點的商業(ye) 銀行和農(nong) 信社等必須辦理人民幣現金存取業(ye) 務。各金融機構不得以業(ye) 務轉型升級、現金業(ye) 務較少、控製成本、降低業(ye) 務管理風險等為(wei) 由,停辦人民幣現金存取業(ye) 務。

  近年來,隨著非現金支付特別是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很多人已習(xi) 慣於(yu) 出門不帶實物現金。但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當前現金需求依然旺盛。截至2021年末,中國流通中現金(M0)為(wei) 9.0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7%,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全年現金淨投放6510億(yi) 元。其中,櫃麵現金存取是現金服務的主要渠道。2021年上半年,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對私現金業(ye) 務量占客戶現金業(ye) 務量超90%,櫃麵現金存取占現金存取總量超70%。

  現金需求主要來自哪些方麵?據介紹,一方麵,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人口結構以及傳(chuan) 統習(xi) 慣等基本國情,決(jue) 定了中國現階段仍存在較大實物現金需求。另一方麵,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等市場主體(ti) 數量增長較快,特別是中國個(ge) 體(ti) 工商戶數量突破1億(yi) 戶,有效拉動了經營性現金需求。此外,現金使用門檻低,小額零售等場景、老年人和農(nong) 民等特定群體(ti) 更偏好使用現金。

  座談會(hui) 上透露,當前人民幣現金服務總體(ti) 情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關(guan) 注的問題。社會(hui) 上拒收現金現象仍有發生,個(ge) 別銀行機構辦理現金業(ye) 務意願有所下降,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小麵額人民幣服務等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新苗頭要高度重視,嚴(yan) 肅對待,妥善解決(jue) 。

  央行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現金在維護貨幣和金融體(ti) 係穩定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現金是維護公眾(zhong) 對銀行存款信心的重要基礎,公眾(zhong) 可將銀行存款貨幣等值兌(dui) 換為(wei) 現金,有助於(yu) 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維護銀行體(ti) 係穩定。現金不僅(jin) 是基礎貨幣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貨幣派生過程中還影響貨幣乘數,進而影響貨幣調控體(ti) 係。現金對電子係統依賴較小,不受係統故障、電力中斷等意外事件影響,在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麵具有重要戰略保障作用。

  相關(guan) 專(zhuan) 家認為(wei) ,我國商業(ye) 銀行是社會(hui) 主義(yi) 性質的商業(ye) 銀行。一方麵要符合銀行業(ye) 經營的一般規律,另一方麵也要充分體(ti) 現其社會(hui) 屬性。銀行業(ye) 金融機構作為(wei) 現金服務的主力軍(jun) ,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緊貼人民群眾(zhong) 在金融服務方麵的需求,統籌經濟利益和社會(hui) 責任,充分認識做好人民幣現金服務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現金服務能力和水平。紮實做好人民幣現金存取業(ye) 務,凡設有實體(ti) 網點的商業(ye) 銀行、農(nong) 信社等機構必須辦理人民幣現金存取業(ye) 務。不斷強化現金服務合規管理,持續提升流通中的現金整潔度,紮實推進小麵額人民幣兌(dui) 換工作,共同建設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長效機製,推動人民幣現金服務再上新台階。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