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塌陷”到“振興” 縣中困境如何破解
從(cong) “塌陷”到“振興(xing) ” 縣中困境如何破解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誌勇長期關(guan) 注縣域高中教育問題,今年他再次為(wei) 破解“縣中困境”奔走呼籲。
隨著“縣中困境”等對縣域整體(ti) 教育警示信號的出現,縣域普通高中教育成為(wei) 關(guan) 注的焦點。麵對曾經的“被掐尖”、教育資源的跨地區流動,一些縣中“塌陷”的根源在哪?從(cong) “縣中困境”到“振興(xing) 縣中”,縣域普通高中教育的困局如何破解?校長及教育工作者如何守好自己的“責任田”?
前不久,張誌勇牽頭組織了一場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和博鼇教育論壇聯合主辦的“振興(xing) 縣中的難點與(yu) 路徑”座談會(hui)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和一線教育工作者針對“縣中困境”的一係列問題展開討論,他們(men) 認為(wei) ,建設高質量教育是振興(xing) 縣中的關(guan) 鍵。
“縣域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底色
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要求嚴(yan) 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you) 秀校長和教師,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我國有2800多個(ge) 縣,容納了全國50%以上的學生。從(cong) 縣域內(nei) 普通高中的分布看,縣鎮和農(nong) 村高中占全國普通高中近一半。”在張誌勇看來,“縣域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底色,是普通教育的基礎,這些學生的教育狀況關(guan) 乎中國未來的社會(hui) 麵貌。
在他看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取得了曆史性發展。但由於(yu) 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進程、公共教育政策等多方因素的影響,近年來不少地方縣域普通高中優(you) 秀教師和學生不斷流失,導致縣中教育質量不斷下滑,形成了以優(you) 質教育資源流失和教育質量下降的惡性循環為(wei) 突出表現的“縣中發展困境”。
煙台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旋對此感受明顯。
他結合煙台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的現狀說,近些年,部分縣中的教育教學質量存在下降趨勢。無論是優(you) 生培養(yang) 還是本科上線率,都出現下滑跡象,有的下滑明顯。
“有些縣域高中教育教學工作長期沒有起色,各段上線率低位徘徊,或在特色辦學、拓展學生升學途徑方麵缺乏務實舉(ju) 措,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王旋說。
談及當下縣中教師的生存狀態,山東(dong) 省招遠市第二中學校長孟祥勝說,縣中教師相對待遇低、壓力大,職稱評審還困難。
“比下,沒有鄉(xiang) 村補貼,不如鄉(xiang) 村教師待遇高;比上,縣域財政收入少,縣中教師不如地市級以上教師工資高,待遇遠遠低於(yu) 市直學校。”孟祥勝說,多種原因疊加,導致縣中不僅(jin) 留不住優(you) 秀教師,也招不到優(you) 質人才。
孟祥勝告訴記者,要想從(cong) “縣中困境”中走出來,根本任務要改善和提高縣中教師的待遇。隻有教師待遇上去了,條件改善了,優(you) 秀教師才能留住,高端人才才會(hui) 引進來,師資問題才能解決(jue) 。
“我們(men) 一定要重視這個(ge) 問題,要深刻認識縣中振興(xing) 的戰略格局意義(yi) 。”張誌勇說,必須將縣中教育放在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治理現代化的大視野中,才能破解“縣中困境”,全麵振興(xing) 縣中教育。
縣中麵臨(lin) “五大困境”
“師資之困”帶來的教育質量下降,隻是縣中麵對的教育難題之一。
國家特約教育督導員、廣西柳州市教育局原局長撒忠民說,近年來,除個(ge) 別縣中外,我國大部分的縣中也普遍麵臨(lin) 著“生源之困、師資之困、硬件之困、保障之困、質量之困”五大困境。
前不久,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在就《計劃》答記者問時指出,2020年全國普通高中大班額比例為(wei) 9.45%,比2017年下降了近21個(ge) 百分點,但中西部地區大班額比例仍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部分地方還存在大規模學校問題,直接影響了教育質量,也不利於(yu) 學校管理和學生身心健康。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一位專(zhuan) 家通過調研也發現上述問題。該專(zhuan) 家認為(wei) ,縣中生師比的情況,難以適應選課走班等課程改革需要。縣中的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改革的基礎條件仍需夯實。新課程改革提出,高中設置課程以分科課程為(wei) 主,學生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個(ge) 性發展,對高中教育資源配置提出新要求。
根據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校長呂建的觀察,部分地區的“超級中學”、民辦學校、省市級中學跨地、市、縣區爭(zheng) 搶生源,“掐尖”招生的行為(wei) 愈演愈烈。
“優(you) 質生源逐漸流失,使得留下的學生要麽(me) ‘自我放逐’,要麽(me) ‘小富即安’,很難出現家長普遍認可的、以高考成績為(wei) 主要依據的辦學業(ye) 績。”呂建說,辦學業(ye) 績的下滑又會(hui) 加劇家長、學生的恐慌和不信任,當跨區域招生存在時,家長往往“用腳投票”。
“振興(xing) 縣中”的出路在哪兒(er)
“縣中問題,表麵看是縣中優(you) 質生源、優(you) 秀教師不斷向大中城市流動帶來的教育質量下滑,其實是城鄉(xiang) 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差距不斷擴大、生產(chan) 力布局大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公共教育政策‘市場化偏好’造成的。”張誌勇說。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開發研究所所長杜曉利認為(wei) ,解決(jue) “縣中問題”需要明確將強化政府責任作為(wei) 基本工作原則之一。地方政府要加強統籌,形成合力是振興(xing) 縣中的關(guan) 鍵。
“南通的7個(ge) 市縣區沒有一所縣中‘塌陷’,是因為(wei) 南通一直嚴(yan) 格禁止跨縣(區)招生,不會(hui) 出現一所名校‘掃蕩優(you) 生’、其他學校‘泯然眾(zhong) 人’的局麵。”呂建說,“發達地區學校允諾優(you) 厚工資待遇,甚至不要任何人事關(guan) 係,隻要一紙辭職報告的挖人政策,使得縣中的優(you) 秀教師不斷流失。”
在他看來,這種流失往往是淨流失,因為(wei) 一旦優(you) 質教師的流失漸成風潮,引進優(you) 秀人才就更無可能。
張誌勇認為(wei) 學生跨區域流動在一定意義(yi) 上是趨利性行為(wei) 。在高考升學競爭(zheng) 中,優(you) 勢高中和部分“超級中學”掏空了資源弱勢地區的優(you) 質學生和教師,最終讓一些縣域的教育陷入困境。
“縣中要走出發展困境,首先要穩住生源。”張誌勇說,如果這個(ge) 現象再持續下去,城鄉(xiang) 之間的教育差距會(hui) 越來越大。解決(jue) “縣中困境”還要進行中考招生辦法改革,均衡區域教育資源,支持學校創新中考招生方式。
張誌勇認為(wei) ,振興(xing) 縣域普通高中教育,一方麵,要改善縣中的辦學條件;另一方麵,要加強頂層製度安排,優(you) 化縣中教育辦學格局,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縮小校際資源配置和辦學水平的差異,讓轄區內(nei) 所有高中學校公平競爭(zheng) 、錯位發展、特色辦學,形成良性競爭(zheng) 生態。
教育部基教司高中處處長李靜波表示,當前縣域高中的問題是教育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大家對縣中的發展充滿信心。
在他看來,縣中要發展提升,就是要補短板促公平,就是要實現整體(ti) 高質量發展。“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若沒有半壁江山以上的縣域高中的發展,就沒有整個(ge) 普通高中的發展。”李靜波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