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3億人撐起萬億元產業 國產滑雪裝備站上“冬”風口

發布時間:2022-03-03 11:24:00來源: 北京日報

  3億(yi) 人撐起萬(wan) 億(yi) 元產(chan) 業(ye) 冰雪運動迎來巨大機遇

  國產(chan) 滑雪裝備站上“冬”風口

  本報記者 袁璐 楊天悅 實習(xi) 生 胡晨曦 餘(yu) 美霖

  冬奧會(hui) 不僅(jin) 將“冰墩墩”“穀愛淩”送上頂流位置,也讓國產(chan) 滑雪裝備站上“冬”風口。“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給冰雪運動及滑雪度假產(chan) 業(ye) 帶來巨大機遇,有望成為(wei) 未來消費增長亮點。“往年春節後天氣轉暖,滑雪經銷商的銷量就會(hui) 出現腰斬式下跌,今年卻有所不同。”GOSIK OG品牌總經理徐尼克感慨。

  《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顯示,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chan) 業(ye) 總規模將達到1萬(wan) 億(yi) 元。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未來10年將成為(wei) 國內(nei) 滑雪產(chan) 業(ye) 突飛猛進的黃金發展時期。記者也注意到,國產(chan) 品牌正在嶄露頭角,爭(zheng) 取在這1萬(wan) 億(yi) 元的大賽道裏實現“彎道”超車。

  “國潮”雪具雪服借冬奧走俏

  大都市購物中心是北京滑雪裝備店的聚集地,20多家店鋪基本以銷售國外成熟品牌的雪具和雪服為(wei) 主。過去多年時間裏,它一直是專(zhuan) 業(ye) 滑雪愛好者選購裝備的目的地,單件雪服價(jia) 格集中在三四千元,幾乎見不到國內(nei) 品牌的身影。如今,一批“國潮”雪具雪服借冬奧會(hui) 點燃的冰雪熱,進駐更多門店。

  昨晚6時,記者來到“雪族雪具”磁器口店,各色李寧滑雪服占據店鋪貨架的顯眼位置。“今年1月,李寧首推單板滑雪係列,經銷商搶著訂,我們(men) 足足等到2月份才拿到貨。”該店店主說,剛擺上店鋪不久,自己的小紅書(shu) 賬號上就有10多人想買(mai) 。“到貨量不多,我們(men) 暫時隻在實體(ti) 店銷售。”

  在大都市購物中心3樓的冷山雪具店,一對情侶(lv) 從(cong) 貨架上的滑雪手套中選中一副國貨:“舒適度挺不錯的,還帶護腕。”正在選購配件的市民湛女士也說,越來越多的雪友傾(qing) 向選擇國產(chan) 品牌配件,“性價(jia) 比高太多。”

  雪上飛雪具店則將三款國產(chan) 單板擺在店門口,每款單價(jia) 在1000元左右。店主大龍告訴記者,之前店鋪以零售法國品牌為(wei) 主,受到冬奧冰雪熱的影響,公司也開始生產(chan) 自己品牌的單板,瞄準滑雪入門級愛好者。“配齊一套進口的單板、固定器和單板鞋大約5000元起,而一套國產(chan) 品牌配齊隻需2000多元,不少滑雪新手會(hui) 把後者作為(wei) 入門首選。”

  “越來越多的國產(chan) 冰雪裝備品牌因為(wei) 款式、質量、高性價(jia) 比,逐步引領社交網絡的潮流風向和流行趨勢,從(cong) 而帶動消費者的購買(mai) 熱情。”什麽(me) 值得買(mai) 商業(ye) 運營部負責人張宇昂表示,今年1月1日至2月20日,包括滑板、滑雪杖在內(nei) 的滑雪工具,滑雪服,包括手套、頭盔、圍脖在內(nei) 的滑雪配件等滑雪裝備銷量同比增長173%,其中國產(chan) 品牌安踏的銷量同比增長134%。

  國產(chan) 滑雪單板有望彎道超車

  雖然在滑雪服、滑雪配件方麵,國產(chan) 品牌嶄露頭角,但在硬核裝備的選擇上,國際品牌仍占據相當強勢的地位——記者走訪發現,重度滑雪愛好者普遍認可國際一線品牌,放眼南山、懷北、軍(jun) 都山、漁陽等雪場,更是Burton、Capita、Atomic等品牌的主秀場。

  中國不是沒有滑雪裝備的生產(chan) 能力,相反,中國的供應鏈支撐起了全球龐大的滑雪裝備產(chan) 業(ye) 群。以Burton為(wei) 例,這個(ge) 創始於(yu) 1977年的美國品牌在滑雪界知名度頗高,一塊滑雪單板售價(jia) 在3000元至6000元不等,目前單板品類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是30%至40%。但品牌公開表示,早在2018年,公司大部分滑雪板就都是在中國製造。

  “滑雪產(chan) 業(ye) 較小且技術壁壘較高,是製約國內(nei) 專(zhuan) 業(ye) 滑雪裝備品牌發展的主要原因。”徐尼克表示,隨著更多初學者加入滑雪圈,亞(ya) 洲人的審美與(yu) 歐美主導的產(chan) 品風格不匹配造成市場空缺越來越明顯,國產(chan) 品牌有了更多“出山”的機會(hui) 。

  國產(chan) 品牌在滑雪單板領域率先“撕開”一道口子。零夏這一品牌的平均客單價(jia) 為(wei) 1600元左右,王牌產(chan) 品“小黑板”在天貓平台衝(chong) 上了滑雪板品類銷冠。Nobaday則定位中高端玩家,平均客單價(jia) 4000元左右。加拿大選手Max Parrot在冬奧會(hui) 單板滑雪男子坡麵障礙技巧奪金,使用的滑雪板就是Nobaday。

  雪鴞科技更是將旗下THE WHIP品牌的滑雪單板價(jia) 格定為(wei) 6.5萬(wan) 元。“一體(ti) 式的支架設計、碳纖維材料的升級,以及供應鏈的複雜程度,種種因素都決(jue) 定了其他公司在兩(liang) 三年內(nei) 不太可能做出同樣的產(chan) 品,這也是我們(men) 能賣這麽(me) 貴的原因。”企業(ye) 負責人表示。此外,雪鴞科技還在打造自有品牌Overide,定價(jia) 為(wei) 2500元至4800元,融入國潮元素,開拓海外市場。

  滑雪裝備製造期待民族自信

  盡管中國滑雪愛好者越來越多,但多名雪店店主對記者表示,很多市民的滑雪消費多為(wei) 一次性體(ti) 驗型滑雪和戲雪型娛樂(le) 活動,普通體(ti) 驗者變成愛好者的轉化率並不高。“普通體(ti) 驗者以租賃為(wei) 主,隻有愛好者才可能不斷購買(mai) 雪具雪板。”一位店主對記者表示。

  該如何促成消費者從(cong) 體(ti) 驗者到發燒友的轉化?市滑雪協會(hui) 主席李曉鳴表示,後奧運時代,整個(ge) 冰雪運動仍需加快建立相關(guan) 標準、製度和規範。“隻有中國冰雪運動得到極大發展,冰雪裝備產(chan) 業(ye) 才能健康持續長久地發展,滑雪裝備製造企業(ye) 才會(hui) 有成長的土壤和拓展的動力。”李曉鳴說。

  在徐尼克看來,國產(chan) 滑雪裝備想要拓展市場,除了要豐(feng) 富多種價(jia) 格區間外,也離不開外部環境,比如雪場基礎環境建設和教學體(ti) 係的完善:“租賃雪具的工作人員能否根據身高體(ti) 重推薦合適的雪板,雪場的纜車運力能否滿足滑雪者的需求,雪場教練能否更新教學體(ti) 係吸引新手快速入門,都會(hui) 直接影響消費者是否多次前往雪場。”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也呼喚真正適合中國人的滑雪裝備。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隨著冰雪運動熱度攀升,越來越多年輕人傾(qing) 向於(yu) 購買(mai) 國貨。

  “歐洲人的骨骼構造、麵部輪廓和亞(ya) 洲人差別很大,很多人會(hui) 發現買(mai) 國外雪鏡會(hui) 出現卡不住鼻子、漏氣起霧的現象。”滑雪愛好者胡先生對記者表示,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yu) 雪鞋上。“許多國外雪鞋穿上後內(nei) 靴尺寸雖然合適,屈膝滑行也沒問題,但直立站姿大腳趾就會(hui) 頂得厲害,沒辦法站很久。這也跟人種腳型差異有關(guan) 。”

  “冰雪裝備產(chan) 業(ye) 的發展不是對歐美亦步亦趨,一定要有民族自信,努力建立適合中國人特點的行業(ye) 標準,進行自適應。”李曉鳴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