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綠色發展,為美麗中國添華彩

發布時間:2022-03-10 10:1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綠色發展,為(wei) 美麗(li) 中國添華彩(兩(liang) 會(hui) 聚焦)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jin) 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wei) 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guan) 鍵時期。

  ——習(xi) 近平

  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9.1%;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0億(yi) 千瓦;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長江十年禁漁全麵實施……過去一年,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蹄疾步穩,踏石留印。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代表委員紛紛稱讚,愈加廣闊的藍天、碧水、淨土,令人幸福感十足。

  新的一年,如何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如何繼續走好綠色發展道路?代表委員們(men) 踴躍獻策,期待為(wei) 美麗(li) 中國的畫卷再添華彩。

  汙染防治築牢底線

  環境汙染不僅(jin) 影響著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更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隻有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解決(jue) 好大氣汙染、黑臭水體(ti) 等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才能為(wei) 高質量發展厚植生態底色。

  “當年人們(men) 評價(jia) 村裏的生活,是‘住著別墅吸石灰,開著小車聞臭氣’!”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鎮白沙村黨(dang) 委書(shu) 記侯二河回憶起以前的情況,感慨良多。石子廠、焦化廠雖然讓村裏富起來了,但也使村民飽受汙染之苦。如今,白沙村在廢棄礦山原址上建起綠色環保的高活性氧化鈣生產(chan) 線,將村莊周邊的千畝(mu) 荒山用覆膜技術進行了綠化。昔日煙塵彌漫的白沙村,又恢複了清麗(li) 的模樣。

  洪湖,既是盛產(chan) 魚米的湖北第一大湖,又是荊楚大地的重要生態屏障,還肩負著長江中下遊防洪安全的重要責任。“近年來,湖北持續開展洪湖流域‘五水共治’碧水行動,積極推進流域‘清河渠’‘除黑臭’‘截汙水’‘重修複’。”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生態環境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呂文豔表示,洪湖作為(wei) 重要的糧油、畜禽及水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麵源汙染治理工作至關(guan) 重要,湖北將繼續加大對流域內(nei) 生態農(nong) 業(ye) 、清潔農(nong) 業(ye) 、現代化農(nong) 業(ye) 的推廣和扶持力度。

  “當前,農(nong) 村供水安全尚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其中一個(ge) 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態水係遭受破壞或汙染。”全國政協委員、湖南供銷合作社原巡視員李雲(yun) 才建議,加強智慧水利建設,建立優(you) 質高效的鄉(xiang) 村供水保障體(ti) 係和長效管理機製,有效防治農(nong) 村地下水汙染,加強水源生態區保護,涵養(yang) 和充分利用優(you) 質水源。

  係統保護穩定生態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係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係的有機鏈條。因此,保護生態需要有係統思維,堅持全國一盤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

  2021年,三江源、大熊貓、東(dong) 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中國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進入了新階段。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yu) 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看來,國家公園裏的當地居民在長期生產(chan) 生活中,形成了具有顯著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農(nong) 耕文化,表現出明顯的文化多樣性特征,且大多具有生態環境保護、資源持續利用的生態文化內(nei) 涵,是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地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麵。

  長江作為(wei) 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其保護與(yu) 治理有著舉(ju) 足輕重的意義(yi) 。“長江生物多樣性退化趨勢初步得到遏製,長江江豚旗艦物種的出現頻率增加。”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總工程師仲誌餘(yu) 建議,要完善水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ti) 係,強化水文、水質、水生態協同監測,建立健全水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平台與(yu) 共享機製,定期開展流域江河湖泊水生態健康評價(jia) ,發布健康報告,強化公眾(zhong) 監督。

  作為(wei) 中國首部針對特定流域保護的全國性法律,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已有一年。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生龍告訴記者:“重慶法院發布非法捕撈犯罪量刑指引,出台服務保障‘十年禁漁’10條意見,將長江保護法落到司法實處,加強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地區環境資源司法協作,設立跨域巡回法庭,共建跨省司法協作生態保護基地,為(wei) 加快建設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和山清水秀美麗(li) 之地提供了司法服務和保障。”

  江畔海灣,濕地相連。作為(wei) 重要的“儲(chu) 碳庫”和“吸碳器”,濕地保護的生態意義(yi) 不容小覷。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局長蔣和生建議,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建設力度,拓寬紅樹林保護修複等項目資金來源、資金使用範圍,不斷提高紅樹林造林設計及施工專(zhuan) 業(ye) 性,強化重點海灣係統治理和濱海濕地係統保護修複,抓好抓實濕地保護和恢複。

  綠色低碳漸成風尚

  近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雙碳”目標清晰指引著減汙降碳的步伐。兩(liang) 會(hui) 上圍繞“綠色轉型”“低碳發展”等熱詞展開的討論越來越多,代表委員們(men) 圍繞產(chan) 業(ye) 轉型、生態經濟和碳排放、碳交易機製等方麵積極建言獻策。

  鋼鐵行業(ye) 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chan) 業(ye) ,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呂文豔代表建議進一步優(you) 化鋼鐵產(chan) 業(ye) 布局,全麵推進廠區能源智能優(you) 化係統建設,通過精細化管理為(wei) 節能降碳賦能,同時,積極研發低碳冶煉新工藝,加強對氫能冶煉、非高爐煉鐵以及碳捕獲、利用與(yu) 封存等低碳冶煉技術的研發應用力度。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的關(guan) 鍵組分和肥力基礎,構成了巨大的有機碳庫,對氣候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提升土壤固碳潛力對助力碳中和與(yu) 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ti) 建議,製定農(nong) 業(ye) 減排固碳技術標準和規程,建立農(nong) 業(ye) 碳中和專(zhuan) 業(ye) 研究平台,同時,將土壤碳匯列入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的基本框架,加強與(yu) 森林碳匯等市場的協同,建立起土壤碳匯市場交易、碳稅征收與(yu) 生態補償(chang) 等協同推進土壤固碳的新機製。

  探索生態經濟,讓綠色產(chan) 業(ye)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邯鄲市肥鄉(xiang) 區曙光學校校長劉衛昌的心聲:“留得住青山,才能贏得了未來。建議更多的鄉(xiang) 村因地製宜探索生態經濟,推動農(nong) 業(ye) 向生產(chan) 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chan) 業(ye) 模式生態化發展,利用良好生態環境的優(you) 勢,積極發展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有機食品,推進生態產(chan) 業(ye) 化,讓鄉(xiang) 村生活更加富裕、更加美好,讓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惠及更多群眾(zhong) 。”

  如今,綠色低碳已經成為(wei) 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北區環境衛生管理所有償(chang) 服務管理大隊副大隊長林少群建議,繼續加強環境宣傳(chuan) 教育,提高全社會(hui) 的環保意識,從(cong) 源頭做好垃圾分類和水資源循環利用,倡導綠色低碳出行。

  (本報記者範昊天、葛亮亮、邵玉姿、劉新吾、李縱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