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支持政策應以家庭為單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yu)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談生育保障
生育支持政策應以家庭為(wei) 單位
實施三孩生育政策能夠積極應對生育水平持續走低的風險,長期看有利於(yu) 改善人口年齡結構,擴大新增勞動力供給,減輕老年人口撫養(yang) 比等。但數據顯示,此前全麵兩(liang) 孩政策實施後,出生人口仍有下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yu)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育水平或仍將處於(yu) 低位,但不必過度憂慮,除了要進行生育支持的製度性安排,還要有引導青年一代家庭婚姻觀念的舉(ju) 措。在她看來,生育保險、普惠托育服務體(ti) 係、生殖健康服務是生育保障服務製度的基本支柱。
我國進入零增長區間
北青報:您認為(wei) ,2022年中國人口會(hui) 步入負增長的階段嗎?
賀丹:中國人口正處在一個(ge) 重大轉折期,也是一個(ge) 波動比較大的時期。這個(ge) 不穩定的年限有多長,現在並不能確定。我曾提出過一個(ge) 人口“零增長區間”的概念,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等於(yu) 零,就是“零增長”,如果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相差正負100萬(wan) ,就是“零增長區間”。按照這個(ge) 概念,從(cong) 去年開始,我國已經進入了“零增長區間”。“零增長區間”這個(ge) 概念的樹立有益於(yu) 我們(men) 更加平和、中性地看待中國人口增長方式。
北青報:我國生育率近年來下降比較迅速,您認為(wei) 原因是什麽(me) ?
賀丹:我國生育水平下降快,有幾方麵原因。一個(ge) 原因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會(hui) 拉低生育水平,這是一個(ge) 自然的規律,是人口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互動的一個(ge) 必然規律,也會(hui) 是一個(ge) 長期趨勢。還有就是新一代青年群體(ti) 生育觀念、家庭觀念和婚姻觀念的變化,這也是一個(ge) 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們(men) 的調查數據顯示,90後、00後的生育觀念與(yu) 70後、80後差別較大。90年代出生的孩子是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他們(men) 也是在中國富起來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婚姻觀念受到現代文明理念的影響,變化很大。當90後和00後成為(wei) 生育的主體(ti) ,對生育水平的影響權重越來越大以後,生育水平出現了下降。
多重因素疊加在一起,造成了我們(men) 現在生育水平比較大的下跌,而且這個(ge) 趨勢也有延續的傾(qing) 向。“十四五”時期,我國生育水平可能還是會(hui) 比較低。但是我覺得也不必過度憂慮,中國跟已經陷入低生育水平不能恢複的國家不一樣。我們(men) 國家家庭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是一個(ge) 普婚普育的國家。雖然年輕人觀念變化很大,但與(yu) 一些終身不婚率、終身不育率非常高的國家還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men) 除了要有生育支持的製度性安排以外,還要有引導青年一代家庭婚姻觀念的舉(ju) 措。
不主張濫用輔助生殖
北青報:現在婚育年齡都在延後,對輔助生殖技術的需求是否會(hui) 越來越高?《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優(you) 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jue) 定》(以下簡稱《決(jue) 定》)強調要規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您怎麽(me) 看?
賀丹:由於(yu) 人口結構和經濟社會(hui) 的變化,結婚生子的年齡確實都在延後。如果生孩子太晚,可能會(hui) 麵臨(lin) 很多困難,對輔助生殖技術的需求就會(hui) 更高。以我們(men) 目前的醫療技術條件,要付出很多的精力,要承受精神上和身體(ti) 上的痛苦,且對於(yu) 年齡比較大、身體(ti) 條件不太好的女性來說,成功率也不是很高,還容易引起醫患糾紛。一些機構在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方麵也有一些不好的現象,比如過度引導需求等。
所以我們(men) 倡導鼓勵適齡婚育,該生育的時候生育,這是最好的。我們(men) 也不主張濫用輔助生殖技術,這是從(cong) 保護女性的生殖健康和身體(ti) 健康,以及促進家庭和諧幸福的角度來考慮的。下一步要加強輔助生殖技術方麵的醫學研究和臨(lin) 床經驗總結,不斷加強政策研究。未來,一些輔助生殖的技術也可以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的範圍。
生育支持政策應以家庭為(wei) 單位
北青報:一些“喪(sang) 偶式育兒(er) ”現象也讓很多女性對生育子女望而卻步,您對這一現象怎麽(me) 看?我們(men) 距離“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還有多遠?
賀丹:在我們(men) 新型的家庭文化裏,除了傳(chuan) 統的孝老近親(qin) 、代際互相支持之外,特別要倡導家庭成員性別平等,每個(ge) 家庭成員都要分擔自己的責任,男性也應該參與(yu) 到家庭育兒(er) 的過程中。
我一直在倡導要更加注重家庭文化建設,家庭文化建設應該上升到更高的層麵,特別是提高家庭發展能力、支持家庭養(yang) 老撫育功能應該作為(wei) 我們(men) 政策倡導的一個(ge) 主要方向。我們(men) 的政策目標不應該是簡單的代替家庭功能,而是通過政策的支持強化家庭功能,強化家庭為(wei) 個(ge) 人提供社會(hui) 保護的功能。
現在我更願意用“家庭友好”的概念來解釋“生育友好”。不僅(jin) 是在生育階段,社會(hui) 給予家庭支持,家庭友好應該是一個(ge) 生命全周期的概念。我們(men) 的支持政策,應該以家庭為(wei) 單位,這樣更能夠鞏固我們(men) 家庭的功能。
焦點
多方共同努力
加強生育保障製度建設
北青報:中央《決(jue) 定》發布之後,很多省市地區都出台了延長產(chan) 假的政策。但很多女性“不敢休”“不能休”,如何保證這些假期能夠真正得到落實?
賀丹:這一次政策調整的核心目標並不是我們(men) 要生多少孩子,而是促進家庭和諧幸福,幫助有生育意願的這些家庭實現他們(men) 的生育意願,最終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的宏觀政策目標。所以在評估中央《決(jue) 定》貫徹落實情況、政策效果時,生育支持政策出台和落地的情況是一個(ge) 主要指標。
中央《決(jue) 定》發布以後,各地在修訂人口與(yu) 計劃生育條例的過程中都把延長產(chan) 假、陪產(chan) 假,設立育兒(er) 假等作為(wei) 主要的生育支持政策。大家確實也有一些擔心,擔心這些假期能不能得到落實。實際上,生育保險就有保障女性生育期間工資待遇的功能。這是一個(ge) 保障有關(guan) 產(chan) 假政策的落實、保障女職工在生育期間的工資待遇和各種福利待遇的一個(ge) 基本製度。
我們(men) 還是要加強生育保障基本製度的建設,從(cong) 製度層麵上係統性解決(jue) 這些歧視。生育保險本身覆蓋麵很小,籌資的渠道也比較單一,企業(ye) 繳費是唯一的渠道。有些地方調整生育政策之後,可能也會(hui) 有一些兜底的政策。但總體(ti) 來說,還需要加強生育保險製度改革,擴展覆蓋麵,以滿足未來在生育保障方麵可能麵臨(lin) 的更多支付需求。
北青報:要讓大家“敢生娃”,其實涉及住房、婚育假期、婦女就業(ye) 保障、托幼服務、醫療供給、義(yi) 務教育等多方麵問題,應當如何打好組合拳?從(cong) 已出台的支持政策來看,您認為(wei) 還有哪些瓶頸需要突破?
賀丹:這次中央《決(jue) 定》與(yu) 以往生育政策調整的決(jue) 定和意見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這次中央《決(jue) 定》更加關(guan) 注人的全麵發展,這是一個(ge) 突出特征。
我們(men) 以前的政策體(ti) 係是控製生育的,現在要建立一個(ge) 生育支持和生育保障的政策體(ti) 係,是一個(ge) 完全重塑的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應該是比較長的。
令人欣喜的是,中央《決(jue) 定》出台以後,各地反映非常積極,各個(ge) 層麵都有比較好的探索和實踐,出台了一些全方位給予家庭生育支持的政策。接下來,到底應該建設一個(ge) 什麽(me) 樣的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把有限的資源精準投入到哪些方麵更好,需要研究人員、決(jue) 策者、實踐者共同努力。
文/本報記者 董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