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心移植”真的失敗了嗎?
首例豬心髒移植手術本身,就是人類在生命探索道路上的巨大突破。“基因編輯豬”具備成為(wei) 更多器官移植供體(ti) 的潛力,或許將成為(wei) 未來健康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藍海”。
全球首位接受豬心髒移植的患者大衛·貝內(nei) 特日前不幸去世,這讓不少為(wei) 該手術歡呼過的人感到失望。“豬心移植”真的失敗了嗎?
其實,從(cong) 豬心移植手術的開創性和高難度來看,術後兩(liang) 個(ge) 月的存活期並不算短。
心髒移植曾是外科手術的禁區。1967年12月,世界首例人類心髒移植手術在南非進行,術後患者因肺部感染僅(jin) 存活了18天。而現在,心髒移植手術已在全球廣泛應用,手術成功率高達95%,患者術後最長存活時間已超過30年。
與(yu) 同種心髒移植相比,異種器官移植難度更大。1984年,科學家首次嚐試異種心髒移植,給一名女嬰移植了狒狒的心髒,但發生了免疫排斥反應,患者術後僅(jin) 存活20天。在今年的世界首例豬心髒移植手術中,美國馬裏蘭(lan) 大學醫學院給57歲的心衰患者貝內(nei) 特移植了一顆經過10項基因編輯的豬心髒。手術成功克服了超急性排斥反應。
貝內(nei) 特的死因目前未知,尚待醫院徹底檢查後公布。但從(cong) 接受手術到離世,貝內(nei) 特兩(liang) 個(ge) 月的術後存活時間,已經大大超過了首例同種心髒移植手術的18天紀錄和首例異種心髒移植手術的20天紀錄。
進步從(cong) 起步開始。首例豬心髒移植手術本身,就是人類在生命探索道路上的巨大突破。未來,技術進步,移植豬心髒的患者或許可以和移植人心髒的患者那樣長期存活。
從(cong) 豬心移植手術的必要性和高需求來看,相關(guan) 科技有巨大應用潛力。當前,中國大約有1200萬(wan) 心衰病人,其中有5%左右為(wei) 重症心衰患者。對很多人來說,心髒移植是他們(men) 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目前,心髒移植的4條技術路線,中國都有布局:同種的人類心髒,技術最成熟,移植成功率高、存活時間長,但供體(ti) 極度短缺;機械的人工心髒,技術較成熟,已發展到第三代全磁懸浮人工心髒,但價(jia) 格昂貴,需隨身攜帶外接設備和電源,且並非所有心衰患者都適用,比如貝內(nei) 特就因無法使用機械心泵而冒險移植豬心;異種心髒移植,科學家們(men) 探索過靈長類動物心髒,但最終還是公認豬的心髒更有優(you) 勢——因為(wei) 豬心髒與(yu) 人類心髒的大小結構更為(wei)
相似,且更容易實現大規模養(yang) 殖供應;3D打印心髒,以幹細胞為(wei) 原料,通過實驗室培養(yang) 定製心髒,這項技術前景美好,但還處於(yu) 很不成熟的實驗室階段,離臨(lin) 床試驗非常遙遠。
社會(hui) 需求是技術進步的強大推動力。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200萬(wan) 人需要器官移植,包括心髒在內(nei) 的所有人體(ti) 器官都存在供體(ti) 緊缺問題。豬心髒移植有巨大而迫切的現實需求,又存在近期技術突破的基礎,“基因編輯豬”具備成為(wei) 更多器官移植供體(ti) 的潛力,或許將成為(wei) 未來健康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藍海”。(佘惠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