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勾選明顯改善 誤導搭售仍存在
網購時商家捆綁搭售有沒有以顯著方式提醒?是否存在誤導消費者購買(mai) 搭售商品或服務的行為(wei) ?近日,針對互聯網消費捆綁搭售問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hui) 委托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開展了調查。調查顯示,互聯網捆綁搭售默認勾選問題明顯改善,誤導搭售問題仍然存在。
調查采用網絡問卷和消費體(ti) 驗兩(liang) 種方式,收回有效網絡問卷4266份。體(ti) 驗調查選取攜程旅行、同程旅行、去哪兒(er) 旅行、美團、飛豬旅行、高鐵管家、驢媽媽旅遊、智行火車票、馬蜂窩旅遊、途牛旅遊、藝龍旅行、鐵友火車票、訂票助手、航班管家、巴士管家、快票出行、縱橫航旅和買(mai) 火車票等18個(ge) 互聯網平台作為(wei) 體(ti) 驗調查對象。每個(ge) 平台選取1-2個(ge) 消費項目進行模擬消費體(ti) 驗,共完成35個(ge) 體(ti) 驗調查樣本。
在35個(ge) 體(ti) 驗調查樣本中,沒有發現默認勾選等明顯捆綁搭售行為(wei) ,但有11個(ge) 樣本涉嫌通過突出不同顏色的方式誤導消費者購買(mai) 搭售商品或服務,有6個(ge) 樣本涉嫌通過模糊語言誤導消費者購買(mai) 搭售商品或服務,有2個(ge) 樣本涉嫌沒有事先告知誤導消費者選擇收費項目。
比如體(ti) 驗人員在部分平台體(ti) 驗訂購火車票時,填寫(xie) 乘車人信息後,發現可以選擇座位,但沒有提示需要收取相關(guan) 費用。而體(ti) 驗人員選擇座位後,票價(jia) 自動增加了6-10元的“人工審核服務”。類似收費項目沒有事先明示收費標準,導致消費者在不充分知情的情況下選擇了收費項目,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體(ti) 驗員還發現部分平台在購買(mai) 保險或其他增值服務彈窗中,將“放棄”“不需要”按鈕設計為(wei) 普通淺灰色或白色,而把“購買(mai) ”“繼續訂購”按鈕設計為(wei) 醒目顏色或加大字號,可能誤導消費者做出錯誤選擇;還有部分平台將收費項目的選擇按鈕設計為(wei) 醒目的深色,而其他不選擇的按鈕則設計為(wei) 不顯眼的白色,可能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在6個(ge) 樣本涉嫌通過模糊語言誤導消費者購買(mai) 其搭售商品或服務中,體(ti) 驗員發現,有的平台用“添加保障”代替“購買(mai) 保險”,有的平台用“享受立減”代替“購買(mai) 保險”,有的平台用“放棄優(you) 惠”代替“不買(mai) 保險”。類似模糊語言可能對消費者造成誤導,需要引起重視。
除此之外,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1.86%的受訪者表示有過網購被捆綁搭售經曆,81.97%的受訪者表示商家捆綁搭售時沒有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90.86%的受訪者認為(wei) 商家捆綁搭售的並非自己真正需要購買(mai) 的商品或服務,61.84%的受訪者認為(wei) 《電子商務法》實施後捆綁搭售依然存在,64.79%的受訪者建議對捆綁搭售問題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
建議
搭售行為(wei) 的法律屬性和邊界應進一步明確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針對互聯網捆綁搭售問題,市消協結合本次調查結果建議有關(guan) 部門進一步明確搭售行為(wei) 的法律屬性和邊界。
目前法律並未禁止所有搭售行為(wei) ,但強製捆綁搭售行為(wei) 顯然損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建議有關(guan) 部門盡快完善有關(guan) 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商家搭售行為(wei) 的法律屬性和法律邊界,為(wei) 經營者劃定搭售行為(wei) “紅線”,也為(wei) 監管部門提供明確具體(ti) 的執法依據。
針對少數企業(ye) 在《電子商務法》實施之後,仍然通過模糊語言、突出不同顏色或者不事先告知收費等方式誤導消費者購買(mai) 其搭售商品或服務的行為(wei) ,有關(guan) 部門應進一步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一旦發現違法違規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捆綁搭售行為(wei) ,要依法給予嚴(yan) 厲處罰。同時引導和督促企業(ye) 改變靠捆綁搭售實現盈利的商業(ye) 模式,誠信守法經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