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論文代寫灰色產業鏈:不少學生被“坑”卻不敢聲張

發布時間:2022-03-23 10:58:00來源: 法治日報

  論文代寫(xie) 服務不少學生被“坑”卻不敢聲張

  記者調查代寫(xie) 灰色產(chan) 業(ye) 鏈

  ● 每逢開學季或畢業(ye) 季,潛伏在各個(ge) 校園群及電商平台、社交平台的論文代寫(xie) 群體(ti) 便活躍起來,“專(zhuan) 業(ye) 代寫(xie) ”“碩博團隊”等字眼屢見不鮮。尤其是每年3月至6月,在畢業(ye) 和求職的雙重壓力下,論文代寫(xie) 業(ye) 務量及價(jia) 格總是“水漲船高”

  ● 大學生找人代寫(xie) 論文本身就屬於(yu) 有關(guan) 部門明文規定的“作假情形”之一。作假者,已經取得學位的,可以撤銷其學位;仍然在讀的,可以開除學籍;在職人員除接受紀律處分外,還應通報其所在單位

  ● 要想治理論文代寫(xie) 亂(luan) 象,專(zhuan) 家認為(wei) ,第一要嚴(yan) 把論文的出口關(guan) ,比如論文的匿名評審和答辯,做到“寬進嚴(yan) 出”;第二在教育上還要從(cong) 根源強化高校的教學水平,從(cong) 本科階段開始,係統培養(yang) 學生的研究能力,讓學生具備基本的論文寫(xie) 作能力

  □ 本報記者  趙 麗(li)

  □ 本報實習(xi) 生 陳力嘉

  一項價(jia) 格幾千元的“論文代寫(xie) ”服務,最終收到的是一篇大一新生寫(xie) 的“人生第一篇論文”,想退錢時,對方卻“人間蒸發”。

  每逢開學季或畢業(ye) 季,潛伏在各個(ge) 校園群及電商平台、社交平台的論文代寫(xie) 群體(ti) 便活躍起來,“專(zhuan) 業(ye) 代寫(xie) ”“碩博團隊”等字眼屢見不鮮。尤其是每年3月至6月,在畢業(ye) 和求職的雙重壓力下,論文代寫(xie) 業(ye) 務量及價(jia) 格總是“水漲船高”。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聯係到多名被論文代寫(xie) 服務“坑”了的大學生,他們(men) 少則被騙了數百元,多則被騙了數千元,自吞苦果。

  “基本不可能把錢要回來,對方還威脅稱要找學校和網絡曝光。”一名被騙的學生告訴記者,不少學生受騙,對方就是看準了在校學生不敢聲張。

  據了解,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的《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wei) 處理暫行規定》明確,抄襲、剽竊、侵占、篡改他人科學技術成果、侵犯他人知識產(chan) 權及從(cong) 事學術論文買(mai) 賣、代寫(xie) 代投等均屬於(yu) 違規行為(wei) 。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zhuan) 家指出,大學生找人代寫(xie) 論文本身就屬於(yu) 有關(guan) 部門明文規定的“作假情形”之一。作假者,已經取得學位的,可以撤銷其學位;仍然在讀的,可以開除學籍;在職人員除接受紀律處分外,還應通報其所在單位。

  “本身就是不合規的事,騙子抓住這點鑽了空子。”上海市法學會(hui) 未成年人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郗培植說。

  不合規背後究竟隱藏著一條怎樣的灰色產(chan) 業(ye) 鏈?記者近日從(cong) 需求端的“客戶”到供應端的“寫(xie) 手”“中介”等多個(ge) 維度進行了深度調查。

  不堪壓力尋找代寫(xie)

  為(wei) 求捷徑反入騙局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雖然目前幾大電商平台、論壇等均已杜絕了“論文代寫(xie) ”等相關(guan) 搜索,但隱蔽的“論文代寫(xie) ”生意尚存,“論文代寫(xie) ”機構的手段越發隱蔽。學生和商家還是會(hui) 用“寫(xie) 作指導”“文章寫(xie) 作”等詞匯規避風險。同時,在網絡搜索框中輸入另一相似關(guan) 鍵詞,如“論文寫(xie) 作”等,就會(hui) 出現“我們(men) 幫你寫(xie) 論文”“論文指導”等話題和小組,裏麵的帖子將近一半是關(guan) 於(yu) 尋找文章代寫(xie) 、招聘寫(xie) 手等內(nei) 容。

  在代寫(xie) 的文章類型中,大學通識課和拓展課的論文往往比重較高。但也有部分學生因為(wei) 自身研究能力有限,“鋌而走險”花重金請寫(xie) 手代寫(xie) 自己的畢業(ye) 論文。學生們(men) 以為(wei) 由此找到了代寫(xie) 論文的捷徑,其實是踏入了騙局。

  李然(化名)去年從(cong) 浙江某高校本科畢業(ye) ,回想臨(lin) 近畢業(ye) 時找人代寫(xie) 畢業(ye) 論文的經曆,她至今懊惱不已。

  “由於(yu) 對畢業(ye) 論文無從(cong) 下手,而交論文的時間越來越近,所以萌生了找人代寫(xie) 的想法。一開始,我在電商平台上找了一個(ge) 人代寫(xie) ,結果對方交稿遲緩,最後交來的稿子重複率極高。我隨即又找了另外一個(ge) 團隊,對方聲稱自己是專(zhuan) 業(ye) 碩博團隊,結果發來的文章邏輯混亂(luan) ,重複率依舊居高不下。”李然說,她前後共搭進去幾千元,最後隻能認栽。

  實際上,幾千元僅(jin) 僅(jin) 是代寫(xie) 本科畢業(ye) 論文的價(jia) 格。近日,記者以客戶身份接近代寫(xie) 團隊時發現,若是代寫(xie) 碩博畢業(ye) 論文,費用則高達數萬(wan) 元。

  記者還接觸了北京某高校5位曾經找過代寫(xie) 的學生,他們(men) 分別來自理工科、人文社科和藝術學科,代寫(xie) 人分別來自校園群、電商平台以及二手交易平台。他們(men) 的受騙經曆有以下幾個(ge) 共性問題:

  重複率過高。上述受訪學生均表示,在接洽初期,寫(xie) 手或中介都會(hui) 以“寫(xie) 完文章後自己先查重一遍再交稿給客戶”的回複來讓客戶放心。但最後到手的論文絕大部分是複製粘貼的,而寫(xie) 手給出的查重報告要麽(me) 是在不正規的免費查重網站檢測出具的,要麽(me) 是直接虛假P圖抹改真實數據得來的。

  坐地起價(jia) 。交稿之後,客戶發現文章質量不達標,要求整改,寫(xie) 手表示若要修改文章,則要重新付費,否則不予修改;文章寫(xie) 好之後,客戶發現文章是加密文件無法正常打開或者需要其他付費途徑打開,這時候客戶往往需要額外支付一筆費用,作為(wei) 文章的“瀏覽費”。

  虛假“包裝”。“大學教授”“專(zhuan) 業(ye) 碩博團隊”是寫(xie) 手和中介團隊慣用的“頭銜”,但最後的文章質量與(yu) 對方所宣傳(chuan) 的大相徑庭。林朗(化名)是北京某高校一名大二學生,由於(yu) 平常課業(ye) 太重,為(wei) 了完成課程論文,他便在網上找人代寫(xie) ,結果最後給的論文辭不達意、排版亂(luan) 七八糟。後來他才知道,原來對方是一名剛上大一的新生,幫他代寫(xie) 的那篇文章居然是對方第一篇大學論文。

  威脅買(mai) 家。被騙後,受訪的5名學生都去質問寫(xie) 手或中介客服,最後都是不歡而散,要麽(me) 被對方拉黑,要麽(me) 查找店鋪時發現早已“人去樓空”,有的甚至反被對方威脅要將文章上傳(chuan) 至網絡、告訴學校老師等。最後,找代寫(xie) 的學生往往選擇暗自吃下悶虧(kui) 。

  記者詢問這5名學生是否想過維護自己的“權益”,他們(men) 一致回複稱“不敢”,因為(wei) 尋找代寫(xie) 本身是錯誤的選擇,一旦曝光後果更嚴(yan) 重。

  寫(xie) 手基數十分龐大

  隻求速度不管專(zhuan) 業(ye)

  在論文代寫(xie) 的整條產(chan) 業(ye) 鏈中,寫(xie) 手基數龐大,這個(ge) 群體(ti) 根據客戶的需求生產(chan) 文字稿件,借此賺取費用。

  “最初接觸代寫(xie) ,就是因為(wei) 想賺點零花錢、生活費。這行入行門檻不高,算是操作比較簡單的副業(ye) 。”入行3年的寫(xie) 手小靜告訴記者,由於(yu) 是低門檻,所以當寫(xie) 手的什麽(me) 人都有。

  記者調查發現,寫(xie) 手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兩(liang) 類:第一類是背靠大樹型。這類寫(xie) 手的背後是中介團隊,在論文代寫(xie) 的產(chan) 業(ye) 鏈中,中介本身不能直接為(wei) 客戶提供代寫(xie) 服務,而是替客戶尋找並安排寫(xie) 手代寫(xie) ,他們(men) 不僅(jin) 掌握大量的客戶資源,還管理數量眾(zhong) 多的寫(xie) 手。

  記者通過筆尖飛書(shu) 科技(龍岩)有限公司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的寫(xie) 手招聘帖,添加對方聯係方式後,進入了一個(ge) 被命名為(wei) “5號群”的寫(xie) 手群。進群初期,對方簡單詢問了記者的學曆及專(zhuan) 業(ye) ,要求記者提供本人的電話號碼和相應作品。確認記者的基本情況後,對方發給記者一份詳細的《寫(xie) 手兼職合作守則》,稱“禁止接私單及私下添加客戶微信”“時刻在線回複客戶消息”“嚴(yan) 格按照約定時間交稿”“維護好評率”等。根據團隊規定,好評度越高的寫(xie) 手,越能獲得穩定的優(you) 質客戶,享受優(you) 先派單權以獲得更高的結算獎勵。

  記者調查發現,“禁止私自與(yu) 客戶聯係”,這一條幾乎是所有中介要求合作的寫(xie) 手必須遵守的鐵律。

  這類模式中還包括中介與(yu) 寫(xie) 手合作方式,常見於(yu) 長期從(cong) 事代寫(xie) 論文的中介。由於(yu) 近年論文審查要求愈加嚴(yan) 格,為(wei) 了安全起見,他們(men) 不再建立寫(xie) 手群,而是選擇單獨派單或者在朋友圈裏派單,願意接單的寫(xie) 手再與(yu) 中介單獨溝通。

  記者聯係了一位“專(zhuan) 業(ye) ”負責論文代寫(xie) 的中介米老師。米老師簡單了解記者的學曆水平後問道:“能否寫(xie) 一篇非相關(guan) 學科的論文?”據其介紹,重點並非是論文寫(xie) 得多專(zhuan) 業(ye) ,是否切題也不重要,而是要速度快,按時交稿。

  第二類是單打獨鬥型。一些寫(xie) 手在與(yu) 中介合作一段時間後,決(jue) 定要“單打獨鬥”,背後原因大多是希望能獲得更高收入。

  小靜剛剛接觸論文代寫(xie) 時正讀大三,采用與(yu) 中介合作的模式,後來有一次她私下加了客戶的聯係方式,才發現中介在客戶和寫(xie) 手之間賺取了超過50%的差價(jia) ,“而且群裏的寫(xie) 手數量不斷增加,每一單的均價(jia) 一直在下降,寫(xie) 手賺得越來越少,而中介作為(wei) 中間商,手裏不隻有一個(ge) 寫(xie) 手群,利潤巨大”。

  中介團隊分工明確

  賺取差價(jia) 獲得收益

  這些管理著眾(zhong) 多寫(xie) 手的中介團隊往往成規模地散布在電商平台、社交平台以及各大校園群中。通常,他們(men) 會(hui) 用一些專(zhuan) 業(ye) 名稱顯示其專(zhuan) 業(ye) 性,如“某某教育”“某某科技有限公司”“某某工作室”等。

  記者在寫(xie) 手群發現,代寫(xie) 論文的中介團隊分別由推廣人員、人事專(zhuan) 員、派單人員以及接待人員等組成。推廣人員向各高校的學生群體(ti) 推廣代寫(xie) 團隊、尋找客源;人事專(zhuan) 員管理寫(xie) 手;派單人員在寫(xie) 手群中派發代寫(xie) 任務;而接待人員則負責一係列維護客戶關(guan) 係和好評率的工作。對待不同的群體(ti) ,團隊人員便會(hui) 使用不同的社交賬號,而且對應聘寫(xie) 手的身份來源十分謹慎。

  記者調查發現,有的中介因欺騙學生和寫(xie) 手被大量投訴曝光,但“改頭換麵”後依舊活躍在各電商平台及校園群,“生意”風生水起。

  此外,還有一些中介承包了撰寫(xie) 、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一整條“生產(chan) 線”,這種模式的收費價(jia) 格往往更高。

  360期刊網一名客服人員介紹稱,該公司一篇文章包寫(xie) 包發的價(jia) 格為(wei) 7500元,其中代寫(xie) 一篇4000字符至5000字符的論文價(jia) 格為(wei) 1500元,發表則需6000元起。

  曾在某論文代寫(xie) 代發中介公司任職的“林編輯”告訴記者:“現在,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太少,需要發論文的高校人員太多,一般作者自己投雜誌社不太好投,又不想花精力動筆寫(xie) ,所以大多數會(hui) 找中介。比如要在期刊雜誌發一篇論文,找到中介,中介會(hui) 收作者一定的費用,再加上還能額外賺取找寫(xie) 手代寫(xie) 時的差價(jia) ,這背後遠不止雙倍利潤。”

  建立科學評價(jia) 體(ti) 係

  多措並舉(ju) 治理亂(luan) 象

  對於(yu) 代寫(xie) 論文亂(luan) 象,國家相關(guan) 部門一直在行動。

  根據教育部2013年開始施行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wei) 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學位申請人員的學位論文出現購買(mai) 、由他人代寫(xie) 等作假情形,可以取消其學位申請資格,並且3年內(nei) ,各學位授予單位不得再接受其學位申請。如果是在讀學生,所在學校可以將其開除學籍。《辦法》還規定,為(wei) 他人代寫(xie) 學位論文、出售學位論文,屬於(yu) 在讀學生的,可開除學籍;屬於(yu) 學校教師或其他工作人員的,可開除或解除聘任合同。

  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的《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wei) 處理暫行規定》明確,抄襲、剽竊、侵占、篡改他人科學技術成果、侵犯他人知識產(chan) 權及從(cong) 事學術論文買(mai) 賣、代寫(xie) 代投等均屬於(yu) 違規行為(wei) 。

  這也成為(wei) 許多學生在受騙後不敢報警、自吞苦果的主要原因。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調研室主任呂豔濱告訴記者,論文代寫(xie) 亂(luan) 象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問題。在需求端上,學校缺乏對於(yu) 學生基本研究能力的係統性培養(yang) ,而學生本身也缺少論文寫(xie) 作過程中所需要的一係列基本學術能力,因此他們(men) 的論文水平一直沒有係統提升,導致許多學生無法獨立完成一篇合格的論文。

  另外,呂豔濱還提出,在目前以期刊為(wei) 導向的學術評價(jia) 環境下,部分高校要求學生、青年老師必須以論文發表於(yu) 核心期刊為(wei) 畢業(ye) 或評定職稱的要求,在目前期刊版麵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了供需矛盾。有些學生和學者為(wei) 了能更快捷地發表文章達到高校要求,就會(hui) 選擇找人幫忙代寫(xie) 。

  在供給端上,郗培植認為(wei) ,市場上大量向高校群體(ti) 頻繁投送廣告的代寫(xie) 團隊,也為(wei) 這種論文代寫(xie) 亂(luan) 象提供了溫床。

  這種亂(luan) 象如何治理?呂豔濱認為(wei) ,第一要嚴(yan) 把論文的出口關(guan) ,比如論文的匿名評審和答辯,做到“寬進嚴(yan) 出”;第二在教育上還要從(cong) 根源強化高校的教學水平,從(cong) 本科階段開始,係統培養(yang) 學生的研究能力,讓學生具備基本的論文寫(xie) 作能力。

  “希望我國能推出一部行政法規。學校也應當切實加強責任,給這種學術不端行為(wei) 劃一條紅線,同時也要盡量改善高校‘唯論文論’和‘唯項目論’的指標,讓老師能有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去培養(yang) 學生綜合素養(yang) 。”郗培植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