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兼治,湧流更多正能量
標本兼治,湧流更多正能量(人民時評)
互聯網與(yu) 日常生活深度融合,改變人們(men) 的溝通交流方式,也影響道德規範、價(jia) 值觀念、行為(wei) 習(xi) 慣的形成。前不久,中國正能量2021“五個(ge) 一百”網絡精品評選結果發布,一位位網絡正能量建設者、一個(ge) 個(ge) 正能量網絡內(nei) 容產(chan) 品,為(wei) 網絡空間向上向善注入強大動力。
網絡空間是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激濁揚清,則精神家園正能量充沛。一段時間以來,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等問題成為(wei) 汙染網絡生態的頑瘴痼疾。或是借助網絡熱點挑動網絡對立,或是肆意製造謠言,或是躲在鍵盤後麵施放“冷箭”,或是發動人肉搜索侵害隱私……網絡暴力不僅(jin) 給當事人帶來身心傷(shang) 害,更毒化網絡風氣、汙染網絡生態、降低網絡格調,讓每個(ge) 網絡參與(yu) 者深受其害,特別是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
有人說互聯網時代最稀缺的是注意力。的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關(guan) 注的焦點、接受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影響網絡生活質量。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互聯網陣地上正能量充沛,負能量的空間就會(hui) 被壓減。具體(ti) 到網絡暴力而言,作為(wei) 一項世界級的治理難題,網絡暴力背後既有錯綜複雜的利益鏈條,也有“唯流量”的內(nei) 容創作導向,更有畸形價(jia) 值觀的傳(chuan) 播,這些構成了網絡暴力滋生的土壤。以更廣闊的視野來觀察,治理網絡暴力既是社會(hui) 治理課題,也是道德文明工程。
治理網絡暴力,需要破立並舉(ju) 、標本兼治,既切除病灶,也鏟除病根。中辦、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圍繞“道德建設邁出新步伐,網民思想道德素質明顯提高,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網絡風尚更加濃厚”等目標,作出了重要部署。近年來,加強網絡內(nei) 容建設、培養(yang) 文明自律網絡行為(wei) 、豐(feng) 富網絡道德實踐,推動網絡暴力治理不斷從(cong) 治標向治本邁進。例如,開展“中國好人”網上評議,有效弘揚網絡文明;組織開展“青年網絡文明誌願行動”,積極發出“青年好聲音”。這些文明創建的品牌活動,廣泛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社會(hui) 共識,體(ti) 現了標本兼治的政策導向,必將不斷提升治理網絡暴力的成效、建設網絡文明的質量。
往深層次看,網絡暴力時有發生,也體(ti) 現部分網民的網絡素養(yang) 不高,適應互聯網發展的網絡道德、倫(lun) 理有待進一步培育。一方麵要持續加大正能量內(nei) 容建設的力度,讓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成為(wei) 主流。另一方麵也要堅持自律與(yu) 他律相結合,推進網絡素養(yang) 教育,引導廣大網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動、理性表達。與(yu) 此同時,作為(wei) 互聯網內(nei) 容的建設者、傳(chuan) 播者,主流媒體(ti) 應當發揮引領導向作用,以形式多樣的內(nei) 容供給、傳(chuan) 播方式提升正能量作品的吸引力、感召力;社會(hui) 各界也應積極參與(yu) ,發揮各自優(you) 勢、拓展網絡道德實踐模式、壯大網絡正能量的版圖。堅持問題導向、協同發力,才能讓正能量更加充沛、網絡文明蔚然成風。
治理網絡暴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提升網絡文明也需久久為(wei) 功。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2022年“清朗”係列專(zhuan) 項行動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2022年“清朗”係列專(zhuan) 項行動情況,具體(ti) 包括10個(ge) 方麵重點任務,其中一個(ge) 重要方麵就是開展“清朗·打擊網絡謠言”專(zhuan) 項行動。持之以恒、一步一個(ge) 腳印,匯聚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我們(men) 必能消除網絡暴力滋生的土壤,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本係列評論到此結束)
桂從(cong) 路
桂從(cong) 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