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高齡的她,每次聽診都為患者焐熱聽診器
麵對麵丨溫暖的瞬間,90歲高齡的醫生每次聽診都為(wei) 患者焐熱聽診器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已經90歲高齡的國內(nei) 外知名結核病防治專(zhuan) 家馬璵,仍在為(wei) 病人進行細致的診療。
與(yu) 難症頑疾對抗67年
馬璵從(cong) 事結核病防治工作已經67年。1932年,馬璵出生於(yu) 上海,1955年從(cong) 江蘇醫學院畢業(ye) 後,她被分配到了現在北京胸科醫院的前身——中央結核病研究所。
結核病俗稱“癆病”,發生在肺部的肺結核又稱叫“肺癆”,傳(chuan) 播途徑是排菌的肺結核患者通過大聲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排出的飛沫被周圍的人吸入,從(cong) 而感染。魯迅小說裏就提到過“人血饅頭治肺癆”的故事,從(cong) 中大家能感受到100多年前這個(ge) 病帶給人們(men) 的恐懼。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國結核病疫情還十分嚴(yan) 重,在各類傳(chuan) 染病中是出了名的難症頑疾。
記者:您那麽(me) 近距離跟傳(chuan) 染病在一起生活工作,您不害怕嗎?
馬璵:對病人我覺得首先是責任,第二個(ge) 我覺得對病人要平等,好多專(zhuan) 家教授談到醫學是科學,但是醫學更是文學,更是人學。我覺得因為(wei) 我們(men) 服務的對象是人,是有病的人,那就比一般人的平等還要再高一個(ge) 檔次。所以我覺得我們(men) 學醫以後,通過醫德教育我老認為(wei) 病人是弱勢人群,我們(men) 就應該為(wei) 他更好地服務,所以病人有時候有些埋怨或者什麽(me) 的我們(men) 都能夠忍耐和理解,尤其今天做了X光片或者CT肺上有個(ge) 病灶,但是一個(ge) 月以後兩(liang) 個(ge) 月以後再做沒有好轉,病人毫無疑問有點埋怨,有時候同他說結核病是慢性病,還要勸勸他。
“為(wei) 病人做一輩子的功課”
心懷悲憫,馬璵選擇了注定艱辛甚至存在被感染風險的事業(ye) 。但從(cong) 醫之初,她還是遇到了一件讓她感到懊悔的事情。
馬璵:有個(ge) 病人肺結核,經過治療以後肺上的病變明顯好轉了,但是病人的臨(lin) 床症狀不見改善,不規則的發熱,有時候還頭疼。結核科的大夫看到病人頭痛,就要想到這個(ge) 人頭腦裏有沒有結核性腦膜炎,所以我還是很認真給他做了好多的物理學檢查,做了好多觀察,沒有發現有結核性腦膜炎,最後我對病人說你就是肺結核,好了那麽(me) 多,你不要憂慮不要緊張,我覺得我已經態度挺好了。但是某天病人晚上突然抽搐,後來就昏迷了,當然這個(ge) 病人最後我們(men) 治好了,但是我很內(nei) 疚。我給他做的所有檢查都是有沒有結核性腦膜炎的症狀,但這個(ge) 病人不是結核性腦膜炎,他是顱內(nei) 有一個(ge) 結核球,當時我年輕的時候根本沒有腦CT也沒有腦核磁。
結核菌是一種非常頑固的病菌,即使患者被治愈了,也還有複發的可能,而且這種病菌可以感染人體(ti) 除指甲和頭發外的任何一處器官,這就對結核病防治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馬璵:我老說學無止境,有一個(ge) 報道裏麵一句話我特別欣賞,為(wei) 病人做一輩子的功課,確實是這樣,我到現在這麽(me) 大年歲了,人家都說你的經驗也很多了,你幹什麽(me) 還要那麽(me) 奮鬥?我說我告訴你學無止境,結核病老在挑戰我們(men) 。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有效的抗結核藥物還很有限,看到許多肺內(nei) 有空洞的患者得不到及時治療,馬璵在鼻導管治療的基礎上,發明了全新的肺導管治療方法——這可以使注射藥物直達肺部空洞。這在當時是一個(ge) 創舉(ju) ,也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
多次主動找回患者
對病人的高度負責和對醫療技術的孜孜追求,使馬璵從(cong) 臨(lin) 床大夫做到了科室主任,又從(cong) 主任醫師成為(wei) 知名教授,最終成了享譽國內(nei) 外的結核病學界的權威專(zhuan) 家。但無論身處哪個(ge) 階段,馬璵都努力做到嚴(yan) 於(yu) 律己,寬以待人。
馬璵:有一個(ge) 病人是體(ti) 育老師,他在心髒病檢查過程中發現兩(liang) 上有兩(liang) 個(ge) 結節,當時心髒科大夫就檢查心髒,對這兩(liang) 個(ge) 結節他們(men) 就說你到結核病醫院看看是不是結核,他就找我看了,看完了我說你這兩(liang) 塊病不像結核,隨便一說他就走了,再也不回來了。我就追問這個(ge) 人怎麽(me) 不回來了,我僅(jin) 僅(jin) 告訴他不像結核,還沒有告訴他還有什麽(me) 病,最後又把他找回來了。最後這個(ge) 病人在進一步檢查的過程中兩(liang) 上是肺癌,還好他這個(ge) 肺癌是比較惰性的,不是那麽(me) 凶險的,兩(liang) 上手術證明都是肺癌,有時候病人家屬說大夫找病人少見,這個(ge) 病人到現在我們(men) 是老朋友了。
記者:您要是不找他很難想象。
馬璵:不找他就耽誤事了,所以有時候做大夫總是要心細點,我這是做得比較注意的,病人有時候我覺得我的問題還沒有給他解決(jue) ,有時候會(hui) 追著把他找回來。
90歲高齡仍然堅持每周出診
2021年,馬璵獲得“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盡管已經90歲高齡,但她依然堅持每周四出診。她還在辦公室旁邊開設了第二門診部,利用非門診時間給一些急需診治的患者看病。而且她說,時至今日,她仍在學習(xi) 中。
記者:現在您還在出診看病人在學習(xi) ,您還覺得學不完嗎?
馬璵:學不完,現在又麵臨(lin) 著新的挑戰,比如艾滋病病人是很嚴(yan) 重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所以艾滋病引起感染的最嚴(yan) 重的就是結核病,我有一次門診就碰到一個(ge) 病人,這個(ge) 病人是腦結核,肺上沒有病,但是他有HIV陽性,最後腦結核都給他開顱了,但是怎麽(me) 預防太難了,對於(yu) 我們(men) 醫生來說都是個(ge) 挑戰。他用的抗艾滋病的藥,同時要用抗結核藥物,抗結核藥物和抗艾滋病的藥物互相有協同作用,還是互相有拮抗作用?這個(ge) 病人我非常坦率告訴他,你今天來了我給你做檢查,你下星期還要來,他說為(wei) 什麽(me) ?我說我回去得要學習(xi) ,看這個(ge) 抗艾滋病的藥和抗結核病的藥互相有沒有拮抗的,我說這個(ge) 對於(yu) 我結核科大夫來說算一個(ge) 新問題,老戰士遇到新問題。
記者:您對病人的細心和體(ti) 貼能夠細心到聽診器在聽他心髒時候,都會(hui) 焐一焐。
馬璵:因為(wei) 我也得過病,人家給我看病,一個(ge) 冰涼的聽診器接頭冰得我一哆嗦,我受過這個(ge) ,我就焐一下。而且還跟他說有點涼,這個(ge) 病人就有思想準備了。
從(cong) 醫67年,馬璵接待的患者不計其數,在她的幫助下,數以萬(wan) 計的患者驅走病魔,走出陰影。直到今天,90歲高齡的馬璵仍然奮戰在結核病防治的第一線。
記者:您同事跟我們(men) 說,現在馬老上班就做一件事,我們(men) 醫院所有的疑難雜症都找您。
馬璵:沒到那個(ge) 程度,現在我告訴你,我們(men) 研究所成長挺快,現在我們(men) 中層的年輕主任們(men) 都早超過我了,唯一的我這個(ge) 老大夫也有優(you) 勢,畢竟摔跟頭的教訓多點,或者成功的經驗多點,所以想的可能多點。我從(cong) 80年代開始每次辦班到哪去講課,我的講課任務是講肺結核的鑒別診斷,每一年講課我對自己有個(ge) 要求,不能老調重唱,一定要增加新內(nei) 容。
記者:您這一輩子的功課為(wei) 了多少人在做。
馬璵:我們(men) 作為(wei) 大夫盡力吧,不要做懊悔不要做遺憾的事,我曾經說過一句話,58年前一個(ge) 病人肺空洞,給他做肺導管治療好了,他58年以後給我來一封信,還給我寄來照片,我說這是對我的最高獎賞,我覺得做大夫一想到這個(ge) 就無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