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焦慮”成“中考焦慮”?普職分流焦慮咋緩解
近年來,社會(hui) 性的教育焦慮愈演愈烈。隨著“5∶5”式普職分流政策的提出,長期存在的教育焦慮也逐步表現為(wei) 中考分流的升學焦慮。“取消普職分流”,一度成為(wei) “雙減”後社會(hui) 各界關(guan) 注的熱點教育話題。
多位受訪專(zhuan) 家指出,取消普職分流、延長義(yi) 務教育年限隻是將焦慮延後、拉長。普職分流重在分流,而不是淘汰,這是多元培養(yang) 機製帶來的個(ge) 人成才機會(hui) 的增量。推動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辦好職業(ye) 教育,完善多元化人才培養(yang) 模式,才是緩解焦慮的根本之道。
普職分流焦慮從(cong) 何而起?
2021年是“雙減”實施元年,孩子減負,但部分家長卻沒能“減憂”。以考試分數為(wei) 依據的普職分流成為(wei) 家長焦慮的最強催化劑。
在不少家長看來,中考之後按照5∶5的比例進行普職分流,意味著50%的學生隻能進入中職學校。“一半學生不能升普通高中,更別談考大學了,現在家長對於(yu) 普職分流的焦慮已經大於(yu) 對高考的焦慮。”一位家長說。
根據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ye) 統計結果,2021年大學本科專(zhuan) 科一共招生1001.32萬(wan) 人,而高考報名人數為(wei) 1078萬(wan) 人,高考升學率達93%,中考升學率僅(jin) 有50%。
“高考焦慮”提前至“中考焦慮”,家長們(men) 的“備戰計劃”也不得不提前。“以前為(wei) 了高考,初中學習(xi) 一定要抓緊。而現在為(wei) 了備戰中考,連小學都有了緊迫感,絲(si) 毫不敢鬆懈。”小學家長何新遠說。有家長更是擔心:“中考的孩子們(men) 心智尚未成熟,還不大明白學習(xi) 的重要性,更不懂得考不上高中對他們(men) 意味著什麽(me) 。提倡普職分流的中考製度,提前把他們(men) 從(cong) 高考路徑上淘汰,無異於(yu) 剝奪了他們(men) 成長轉變的機會(hui) 。”
由此,一些學者建議將高中教育納入義(yi) 務教育,乃至取消中考,讓學生坐上“12年一貫製直通車”,減輕家長學生的焦慮。在發出類似呼聲的專(zhuan) 家、學者看來,首先,中考分流太早,青少年難以科學、客觀地決(jue) 定自己的人生道路;其次,分流前的知識儲(chu) 備不足以應付未來的產(chan) 業(ye) 升級,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與(yu) 時代脫鉤;此外,還有人認為(wei) 避免教育分層的最好方式就是取消中考,同時也可實現教育減負。
普職分流製度為(wei) 何而設?
中南大學社會(hui) 學教授李斌指出,普職分流重在分流,而不是淘汰。在普職分流之前,所有的孩子都為(wei) 了高考“獨木橋”而奔跑,普職分流的改革,是在高考之外增加了另外一條路徑,讓那些可能不太擅長書(shu) 麵知識學習(xi) 的孩子能夠盡早地學到技能專(zhuan) 長,在不同的賽道上體(ti) 現自己的價(jia) 值。
有學者假設,如果取消普職分流,初中生全部湧入高中,而高等教育的本科招生規模並沒有擴大,3年以後進入本科學習(xi) 的學生仍然還是那些學生。取消普職分流不過是將焦慮後移3年,並不能解決(jue) 根本問題,而其中耗費的巨大的時間、精力成本難以計算。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說,從(cong) 全世界範圍看,各國的高中階段教育都有中職教育,隻不過模式不同。美國、加拿大、英國的高中,普遍為(wei) 綜合高中,將普通高中課程與(yu) 技能課程融合在一起,由學生自主選擇普高學術課程或技能課程。在高中畢業(ye) 後,以高中課程成績以及統一考試成績申請綜合性大學,或者社區學院、職業(ye) 學院。德國則實行分流方式,高中有學術高中和職業(ye) 高中,由於(yu) 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地位相同,技能人才受到社會(hui) 尊重,選擇職業(ye) 高中的學生超過選擇學術高中的學生。
事實上,中等職業(ye) 教育也有普通高中教育不可替代的一些長處,且吸引力正在逐漸增強。山東(dong) 省教育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鄧雲(yun) 鋒說,2021年山東(dong) 省中考有2.95萬(wan) 人達到了普高線,沒有選擇上普通高中,而是選擇職業(ye) 學校,還有1.7萬(wan) 名學生在普高學習(xi) ,然後轉到了中職來學習(xi) 。這證明,隻要中職教育在技能培養(yang) 和促進就業(ye) 方麵持續提升,家長和孩子是願意選擇的。
普職分流焦慮何解?
不少專(zhuan) 家認為(wei) ,家長的普職分流焦慮,實際折射的是我國現階段職業(ye) 教育存在的問題——中職教育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仍需完善,以及中職生與(yu) 大學生的就業(ye) 差距較大。辦好職業(ye) 教育、完善多元化人才培養(yang) 模式,才是緩解焦慮的根本之道。
近幾年,國家逐步建立職教高考製度,發展職業(ye) 本科教育,給接受職業(ye) 教育的學生和家長一個(ge) 更好的期待。“普職分流讓不少人因為(wei) ‘被定型’產(chan) 生焦慮,建議建立普通高等教育與(yu) 職業(ye) 高等教育兩(liang) 個(ge) 教育體(ti) 係之間互認標準的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hui) 委員許進認為(wei) ,這樣不僅(jin) 使孩子在人生重要的成長階段有更多的選擇機會(hui) ,同時也避免普通高等教育和職業(ye) 高等教育形成兩(liang) 個(ge) 死胡同。
李斌指出,如今一些職業(ye) 院校對市場研究不夠,專(zhuan) 業(ye) 設置和教學調整不及時,人才培養(yang) 和市場需求錯位,職業(ye) 教育社會(hui) 吸引力不高。建議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ti) 製、保障機製改革,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ye) 的辦學方向,優(you) 化學校專(zhuan) 業(ye) 布局,開設更多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更多符合產(chan) 業(ye) 發展、社會(hui) 發展的有用之才,讓職業(ye) 教育“有學頭、有盼頭、有奔頭”。
中華職業(ye) 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認為(wei) ,應盡量改變社會(hui) 對職業(ye) 教育的刻板印象。普職分流不應變成“普職分層”。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發展,提升職校畢業(ye) 生的含金量,加大技術技能人才的薪酬激勵力度,逐漸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hui) 地位,通過實現高質量就業(ye) 來逐步改變社會(hui) 對職業(ye) 教育的觀念。
來源:《半月談》2022年第6期 原標題:《普職分流焦慮咋緩解?》
半月談記者:謝櫻 (參與(yu) 采寫(xie) :李子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