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國際糧食市場動蕩,中國從容應對

發布時間:2022-03-29 16:0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解決(jue) 結構性短缺問題要樹立“大食物觀”,即從(cong) 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zhong) 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chan) 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日前發布警告,在全球氣候變化、區域衝(chong) 突、疫情持續的多重打擊下,2022年2月全球食品價(jia) 格指數平均為(wei) 140.7點,同比增長24.1%,創曆史新高,38個(ge) 國家的4400萬(wan) 人正在饑荒邊緣徘徊。

  為(wei) 應對此次危機,烏(wu) 克蘭(lan) 、匈牙利、阿根廷等國相繼出台糧食出口禁令,還有部分國家正從(cong) 國際市場上大量購買(mai) 糧食,歐盟也在醞釀史上首個(ge) 農(nong) 業(ye) 危機處置基金,總規模達15億(yi) 歐元,並計劃騰出近400萬(wan) 公頃的休耕地種植農(nong) 作物。作為(wei) 擁有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如何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球性糧食危機或將來臨(lin)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穆月英認為(wei) ,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勞動力短缺、食品供應中斷及交通運輸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到諸多國家的糧食生產(chan) ,而俄烏(wu) 局勢的持續緊張更是雪上加霜,進一步對全球糧食供應體(ti) 係造成較大衝(chong) 擊,使國際糧價(jia) 出現大幅波動。

  穆月英給出一組數據:截至2022年2月,從(cong) 月度環比價(jia) 格指數來看,國際市場中玉米和大豆半年來價(jia) 格持續上漲,月平均增長率分別為(wei) 5.23%和5.61%,且大豆價(jia) 格波動劇烈,近3個(ge) 月的平均環比上漲率約為(wei) 10%,而小麥今年2月比1月上漲了22.7%。

  憑借著肥沃的黑土地,烏(wu) 克蘭(lan) 與(yu) 俄羅斯被譽為(wei) “世界糧倉(cang) ”之一。穆月英指出,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烏(wu) 克蘭(lan) 的葵花籽油出口量則位居世界第一,兩(liang) 國小麥的出口量約占全球出口量的三分之一。2021年,兩(liang) 國葵花籽油的出口量約占全球出口量的80%。

  據烏(wu) 克蘭(lan) 農(nong) 業(ye) 政策部門預測,由於(yu) 俄烏(wu) 衝(chong) 突烏(wu) 克蘭(lan) 全境播種麵積可能會(hui) 減少30%。法國總統馬克龍稱之為(wei) 一場“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俄烏(wu) 衝(chong) 突使很多國家難以獲得小麥和穀物的正常供應,該狀況在未來一年至一年半之內(nei) 將更加嚴(yan) 峻,或將危及全球數以百萬(wan) 計民眾(zhong) 的糧食安全問題。

  包括非洲、中東(dong) 和東(dong) 南亞(ya) 在內(nei) 的中低收入國家最依賴俄、烏(wu) 兩(liang) 國的糧食供應,受到的打擊將尤為(wei) 嚴(yan) 重,比如黎巴嫩一半以上、突尼斯42%的進口小麥來自烏(wu) 克蘭(lan) 。近段時間以來,多國限製出口、相互製裁,更是引發市場擔憂,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小麥均價(jia) ,已經從(cong) 2021年的6.93美元/蒲式耳漲至超11美元/蒲式耳。

  另一方麵,穆月英分析,石油天然氣作為(wei) 農(nong) 資中化肥農(nong) 藥的主要原料,俄烏(wu) 衝(chong) 突升級引發的能源價(jia) 格暴漲,意味著糧食生產(chan) 成本劇增,這對農(nong) 產(chan) 品國際市場價(jia) 格帶來了直接衝(chong) 擊。數據顯示,俄烏(wu) 衝(chong) 突以來,一些肥料的漲幅高達40%,給全世界種糧農(nong) 民帶來農(nong) 資困擾,同樣給中國糧食供應安全帶來挑戰。

  結構性短缺問題凸顯

  國際形勢的波譎雲(yun) 詭,讓結構性短缺成為(wei) 我國糧食安全亟待解決(jue) 的突出問題,其中大豆對外依賴程度過高情況嚴(yan) 重。據中國海關(guan) 統計,2016年以來,中國每年大豆進口量約占世界大豆貿易量的60%。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大豆產(chan) 量為(wei) 1640萬(wan) 噸,相當於(yu) 同年大豆進口量的17%,大豆油料自給率較低。

  進口大豆主要用於(yu) 榨油和做飼料蛋白,旨在彌補結構性短缺、優(you) 化供給結構,是一種必要調劑,但是根據近期國際大豆供應趨緊情勢來看,“要解決(jue) 中國十幾億(yi) 人口的吃飯問題,不能過度寄希望於(yu) 國際市場,以內(nei) 為(wei) 主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始終堅守的底線。”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金善寶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李天祥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央一號文件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一號文件均明確要求提高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中央農(nong) 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指出,要下大力氣調整結構問題,下大決(jue) 心擴大大豆和油料的生產(chan) ,積極恢複東(dong) 北地區的大豆種植麵積,“能多種一畝(mu) 是一畝(mu) ,多收一斤是一斤,‘油瓶子’裏盡可能多裝中國油。”

  中國人民大學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表示,今年國家重點在做兩(liang) 大準備,其一就是在全國16個(ge) 省份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模式1500萬(wan) 畝(mu) 以上,采用大豆帶與(yu) 玉米帶間作套種,充分利用高位作物玉米邊行優(you) 勢,擴大低位作物空間,實現作物協同共生、一季雙收、年際間交替輪作,有效解決(jue) 兩(liang) 者的爭(zheng) 地問題。

  唐仁健表示,目前全國試點試驗的種植麵積已達700多萬(wan) 畝(mu) ,種植模式和種植技術已基本成熟,今年將強化品種、農(nong) 機農(nong) 藝配套方麵的服務。與(yu) 玉米淨作相比,每畝(mu) 玉米產(chan) 量相當,但可增收大豆100-150公斤,大豆還有固氮培肥功能,每畝(mu) 地可減施純氮肥4-6公斤。

  近日,在黃淮海、西南、西北、東(dong) 北等地,相關(guan) 部門及農(nong) 技人員已經開始抓緊落實,教農(nong) 民學習(xi) 農(nong) 機農(nong) 藝以做準備。江蘇省堅持“一縣(場)一策略”思路完成國家下達的60萬(wan) 畝(mu) 推廣任務;黑龍江省明確原則上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每畝(mu) 高於(yu) 玉米生產(chan) 者補貼200元左右;吉林省建立大豆擴種示範縣、高產(chan) 示範縣,力爭(zheng) 大豆種植麵積比去年增加80萬(wan) 畝(mu) 以上。

  鄭風田強調,解決(jue) 結構性短缺問題還要樹立“大食物觀”,即從(cong) 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zhong) 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chan) 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把抓好糧食生產(chan) 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擺在首要位置,其中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加快擴大牛羊肉和奶業(ye) 生產(chan) 、提升漁業(ye) 發展質量等方麵的部署,就是“大食物觀”的一個(ge) 具體(ti) 體(ti) 現。

  中國有底氣應對

  “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針對俄烏(wu) 衝(chong) 突、全球性糧食短缺,穆月英認為(wei) ,中國有底氣打贏這場糧食“保衛戰”。鄭風田同樣表示,俄烏(wu) 衝(chong) 突對於(yu) 中國糧食而言影響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國際糧價(jia) 波動對我國影響有限,還在國家的掌控之中。這份底氣從(cong) 何而來?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糧食總產(chan) 量13657億(yi) 斤,比2020年增產(chan) 267億(yi) 斤,糧食生產(chan) 喜獲“十八連豐(feng) ”,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連續多年高於(yu) 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口糧自給率達到100%,讓“禾下乘涼夢”近在眼前。

  從(cong) 新中國成立開始,中央和地方就在不斷完善糧食儲(chu) 備,提高糧食有效倉(cang) 容,以保障糧食安全。目前,中儲(chu) 糧在全國建立起了980多個(ge) 直屬庫和分庫,覆蓋全國90%的地級城市和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區95%的縣,總倉(cang) 容、罐容超過1億(yi) 噸,占全社會(hui) 倉(cang) 容的五分之一,構築起“大國糧倉(cang) ”的儲(chu) 存和調控網絡體(ti) 係。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新聞發言人秦玉雲(yun) 日前表示,國內(nei) 糧食庫存一直處於(yu) 較高水平,調控物質基礎十分紮實,除充足的原糧儲(chu) 備外,目前36個(ge) 大中城市及市場易波動地區成品糧油庫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總體(ti) 上看,涵蓋加工、供應、配送、儲(chu) 運的糧食應急保障體(ti) 係基本建立,截至目前,全國共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ye) 5507家、糧食供應網點45939個(ge) 。

  另一方麵則是得益於(yu) 我國長期高度重視農(nong) 業(ye) 發展的政策,比如中央已經連續出台19個(ge)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一號文件,與(yu) 國際糧食市場波動相比,我國糧價(jia) 近年來總體(ti) 保持平穩,在合理區間內(nei) 小幅波動。“以國內(nei) 穩產(chan) 保供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考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時指出。

  在保障今年的糧食種植方麵,去年受極端天氣的影響,我國冬小麥晚播半個(ge) 月左右、苗情長勢非常複雜,但是夏糧生產(chan) 也有一些有利條件。唐仁健曾表示,有信心奪取夏糧豐(feng) 收,確保今年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近日,中央財政還下達200億(yi) 元資金,對實際種糧農(nong) 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緩解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穩定農(nong) 民收入,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

  3月25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財政部明確2022年糧食生產(chan) 重點工作及綜合實施獎勵、金融等一攬子支持政策,要求各地全力以赴保夏糧小麥豐(feng) 收,千方百計擴種大豆油料,緊盯不放做好農(nong) 資穩價(jia) 保供,毫不鬆懈抓好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救災。日前,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統籌安排下,2022年度第1批300多萬(wan) 噸春耕肥儲(chu) 備已經開始向市場投放,後續還有大量儲(chu) 備化肥將陸續投放市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婉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3月29日 05 版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