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爭分奪秒建起核酸檢測氣膜實驗室
每一顆螺絲(si) 都要安裝準確,錢報記者一線親(qin) 曆,和消防員們(men) 一起熬夜幹 一個(ge) 通宵爭(zheng) 分奪秒 建起核酸檢測氣膜實驗室
本報記者 謝春暉 通訊員 楊博軒
深夜,杭州濱江南環路上很冷清,沒什麽(me) 車。
路邊的一處工廠裏卻燈火通明,三四十人忙得熱火朝天。
“廠房裏要搭建一座核酸檢測氣膜實驗室。”一名工作人員說。
原來,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杭州一座核酸檢測氣膜實驗室要遷移至此,須趕在昨天天亮前完成整體(ti) 搭建。
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濱江大隊派遣轄區內(nei) 長河、高新、浦沿三個(ge) 消防站的消防員,連夜參與(yu) 核酸檢測氣膜實驗室的搭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在實驗室搭建現場和消防員們(men) 一起熬夜幹,記錄下了這個(ge) 爭(zheng) 分奪秒的通宵。
每一顆螺絲(si) ,都要確保安裝在正確的位置
連夜搭建的核酸檢測氣膜實驗室,共有6個(ge) 艙室,占地1000多平方米。
“4月4日我們(men) 接到氣膜實驗室的轉移任務。”長河消防站指導員趙蔣軍(jun) 說,這座氣膜實驗室是從(cong) 附近一處場地拆除後轉移過來的。
4月5日傍晚,再次接到氣膜實驗室搭建任務後,消防員們(men) 迅速集結。
趙蔣軍(jun) 說,這是濱江消防大隊第四次參與(yu) 氣膜實驗室的搭建工作,“第一次是今年1月底,包括濱江大隊在內(nei) ,杭州出動了一百多名消防員搭建氣膜實驗室。第二次是去增援富陽搭建氣膜實驗室。再後來,我們(men) 又在濱江一個(ge) 場地裏搭建了一座氣膜實驗室。”
雖說參與(yu) 這次搭建的消防員們(men) 都是“熟練工”,但在搭建前的集合時間,趙蔣軍(jun) 還是再三向大家強調:“不管你參與(yu) 過幾次搭建,都要把這次當成第一次!”
安裝實驗室框架時,對每一根支架都要反複核對,才算放心。
“這是專(zhuan) 業(ye) 的實驗室,容不得絲(si) 毫誤差,每一個(ge) 支架、每一顆螺絲(si) ,都要確保安裝在正確的位置。”趙蔣軍(jun) 說,搭建過程既要拚速度,更要追求準確。
16個(ge) 600多斤重的實驗台,怎麽(me) 從(cong) 50米外移過來
搭好框架,蓋上氣膜,內(nei) 部鋪好地毯……
當晚7點多開始到夜裏9點多,六個(ge) 艙室的框架基本建完。
4月5日深夜11點半,隨著最後一個(ge) 艙室的氣膜蓋上艙室框架,六個(ge) 艙室的雛形已成。
“這算完成了嗎?”記者問。
“還早著呢,這才是最簡單的艙室搭建,更複雜的還在後頭。”一名消防員喝了口水,指著不遠處的箱子和鐵架說,“箱子裏有檢測儀(yi) 器,都要按規定放到相應的艙室裏,還要擺好安放儀(yi) 器的鐵架。”
浦沿消防站站長助理徐劍濤向大家分配接下去的工作。消防員們(men) 被分成兩(liang) 組,一組負責搭建安放儀(yi) 器的鐵架,另一組負責搬運現場的大型儀(yi) 器。
長河站消防員黃偉(wei) 忙著搭建鐵架。
“要搭近30個(ge) ,每個(ge) 鐵架都由8根鐵條和6塊鐵板組成,共14個(ge) 部件,這些部件又分為(wei) 3種類型。”黃偉(wei) 說,要把部件一一組合起來,並精準安裝,需要非常專(zhuan) 注。
此時已近4月6日淩晨1點。
大家幹著活,偶爾互相之間開個(ge) 玩笑,以便解乏。
記者也參與(yu) 了鐵架的搭建。鐵架上布滿了卡扣,要把相應的卡扣對準扣上,才能完成安裝。
安裝過程不算複雜,但深夜勞動,不由得會(hui) 有幾分困意,容易出錯。有時整個(ge) 鐵架搭好,但因為(wei) 其中有塊鐵板裝錯,就要整個(ge) 拆掉重來。
另一邊,徐劍濤帶著幾名消防員在搬運檢測儀(yi) 器。
這裏有16個(ge) 大型實驗台,每個(ge) 高2米多、重600多斤,擺放在離艙室50多米外。這讓大家有點犯難:如果全靠人力抬,不僅(jin) 消耗體(ti) 力,而且稍有不慎容易發生意外。
環顧一周後,徐劍濤很快想到了辦法——他把兩(liang) 根鋼管墊在一輛推車的平台上,並延伸出去以承載實驗台。
“用推車把實驗台推到艙室,再搬下來,就省力了。”徐劍濤和隊友小心翼翼地進行了第一次嚐試,600多斤的大家夥(huo) 被順利轉移。
現場的操作,不時會(hui) 出現一些小困難,但都被機智的消防員成功化解。大家越來越熟練,進度也一步步加快。
隻休息了15分鍾,就有人喊醒大家“加油幹”
淩晨2點,往往是人感覺最困的時候。
“吃夜宵了,大家稍微停停。”後勤人員送來了夜宵,有酸菜餡的餃子,有炒飯,還有一大箱功能飲料。
消防員們(men) 圍坐在旁邊一個(ge) 房間的餐桌邊,吃得很快。沒有人聊天,隻有大口大口咀嚼的聲音。
迅速吃完並清理餐桌後,大家在房間角落或桌邊休息。“趕緊眯一會(hui) 兒(er) ,一會(hui) 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此時杭州氣溫為(wei) 10℃左右,記者冷得有點發抖。有消防員從(cong) 消防車上拿出了防火服,穿了起來。
短暫休息的15分鍾裏,現場很安靜,靜得能聽到大家的呼吸聲。
“加油幹!還有最後三分之一的任務。”隨著徐劍濤一聲喊,大家起身,喝上幾口功能飲料,又走向搭建現場。
已經有幾十台檢測儀(yi) 器被搬到了它們(men) 該在的位置,最輕的儀(yi) 器也有40多斤。“不累的,比平時訓練扛假人要輕鬆。”消防員輕描淡寫(xie) 地說著,可額頭上滿是汗珠。
臨(lin) 近4月6日淩晨4點,隨著最後兩(liang) 台重達400多斤的儀(yi) 器被轉移到指定位置,核酸檢測氣膜實驗室的整體(ti) 搭建任務進入尾聲。
“我們(men) 的任務算是完成了,會(hui) 有更多的人在這裏忙起來。他們(men) 比我們(men) 更辛苦,我們(men) 應該向他們(men) 致敬。”一名消防員說。
消防員們(men) 收拾工具離開時,還有電力、疾控等工作人員在現場忙碌。氣膜實驗室還需要通電、測試,才能最終投入使用。
三輛消防車開出廠區,載著消防員返回各自的消防站,長河、高新站往東(dong) ,浦沿站往西。
淩晨4點多的杭州街頭,車很少。
一路向東(dong) 的消防員回去路上看到了點點晨光,“希望所有疫情防控人員的努力,都能化成勝利的曙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