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森林要糧不是毀林種田
劉慧
向森林要糧食,大力發展木本糧油產(chan) 業(ye) ,把森林建設成為(wei) “糧庫”“油田”,對保障國家糧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要強化科技研發,讓越來越多的森林蔬菜、森林糧食、森林食用油、森林水果走向消費者的餐桌,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但要認識到,開發森林資源時,一定要摒棄毀林造田的狹隘思維。
走進鬱鬱蔥蔥的森林,人們(men) 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氣,聆聽悅耳的鳥鳴,還可以采摘野菜、堅果等天然食物。繼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提出“向森林要糧食”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近日在參加首都義(yi) 務植樹活動時又指出森林是“糧庫”,足見森林對於(yu) 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開發豐(feng) 富多樣的森林食物,可以拓寬食物生產(chan) 和供給渠道,但一定要在嚴(yan) 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決(jue) 不能走“開山種糧,越種越荒”毀林造田的老路。
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yang) 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實現了從(cong) 吃不飽到吃得飽、進而到吃得好的曆史性轉變,正向吃得健康、吃得營養(yang) 轉型。然而,從(cong) 中長期看,我國糧食供需仍將處於(yu) 緊平衡,大豆和油料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問題短期內(nei) 難以改變。而且,受到資源與(yu) 環境雙重硬約束,糧食增產(chan) 難度越來越大。樹立大食物觀,從(cong) 有限的耕地資源向整個(ge) 國土資源拓展,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和食物品種,就成為(wei) 當前保障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
森林自古以來就是人類食物的寶庫,為(wei) 人類源源不斷地提供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等食物資源。我國山地遼闊,森林資源豐(feng) 富,生物資源種類多樣,蘊藏著豐(feng) 富的農(nong) 產(chan) 品。包括香椿、魚腥草、蘑菇、木耳等山野蔬菜,能代替糧食的大棗、柿子、板栗、榛子等森林糧食,能榨油的油茶、油桐、油橄欖、核桃等木本油料,蘋果、藍莓、荔枝、柚子等森林水果,金銀花、咖啡、苦丁茶、甘草等森林飲料,花椒、胡椒、八角等森林香料,等等。
向森林要糧食,大力發展木本糧油產(chan) 業(ye) ,把森林建設成為(wei) “糧庫”“油田”,對保障國家糧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根據《林草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25年)》,到2025年,我國經濟林種植麵積達6.5億(yi) 畝(mu) ,各類經濟林產(chan) 品總產(chan) 量穩定在2億(yi) 噸以上;木本油料種植麵積達2.7億(yi) 畝(mu) 左右,木本食用油年產(chan) 量達250萬(wan) 噸,其中油茶種植麵積達9000萬(wan) 畝(mu) ,茶油年產(chan) 量達200萬(wan) 噸。發展木本油料產(chan) 業(ye) ,既可以避免糧油爭(zheng) 地的矛盾,又可以大幅改善我國食用植物油自給能力不足的現狀。
從(cong) 目前來看,我國森林食物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開發力度不足。如一些丘陵山區木本油料產(chan) 業(ye) 化程度低,尚未形成規模,再加上加工技術不足、產(chan) 品附加值低,造成木本油料利用率偏低。要聚焦保障國家糧油安全,推進木本糧油生產(chan) 基地建設,推進樹種結構調整、品種改良和基地建設,做優(you) 做強特色果品、木本糧油、木本調料、林源飼料等產(chan) 業(ye) 。強化科技研發,讓越來越多的森林蔬菜、森林糧食、森林食用油、森林水果走向消費者的餐桌,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需要警惕的是,森林也是“水庫”“碳庫”,能夠涵養(yang) 水源、保育土壤,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向森林要糧食,是開發森林資源,一定要摒棄毀林造田的狹隘思維。靠山吃山需要有底線意識,林地是農(nong) 民重要的生產(chan) 資料和生活保障,要在持續鞏固提高森林覆蓋率的前提下,按照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的發展思路,探索發展林下種植、養(yang) 殖及相關(guan) 產(chan) 品采集加工。這樣不僅(jin) 可以從(cong) 森林中獲取食物,還可以不斷提升林區農(nong) 民收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真正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多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