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爭分奪秒,中建二局數千建設者趕建上海最大方艙醫院

發布時間:2022-04-08 15: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爭(zheng) 分奪秒,中建二局數千建設者趕建上海最大方艙醫院

  中新網上海4月8日電 (鍾爾軒)當下,上海進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關(guan) 鍵,最吃勁”階段,各方力量馳援上海,同上海人民並肩作戰、攻堅克難。

  關(guan) 鍵時刻,中建二局成立援建上海國家會(hui) 展中心方艙醫院項目臨(lin) 時黨(dang) 委,帶領3500餘(yu) 名建設者,投入到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的改造工作中,力爭(zheng) 盡早建成上海最大方艙醫院。

  與(yu) 疫情賽跑:“再快一步,趕早出發!”

  “我們(men) 必須在保證速度的同時確保質量過硬,這也是對醫護人員和病患負責。”中建二局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項目現場片區負責人蘇憲新說。

  與(yu) 此同時,一批建設者朝著同一個(ge) 目的地,迅速匯集。4月5日晚8點,完成南京疫情隔離房交付不到10天,蘇憲新接到帶隊前往上海,援建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的緊急任務。按照規劃,該方艙醫院將提供超4萬(wan) 張床位,將是上海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共有八個(ge) 展館,由多家承建方施工。其中,中建二局負責改建方艙醫院B區2號館,館內(nei) 麵積5萬(wan) 平方米,可提供6000張床位。

  時間緊、任務重、現場物料緊張、人員配備短缺、參與(yu) 單位眾(zhong) 多、臨(lin) 時團隊多來自全國各地,如何協同作戰?這是擺在蘇憲新麵前的一道嚴(yan) 峻考驗。

  蘇憲新立即著手聯動公司各地項目,火速組織動員、協調各方資源,越來越多誌願者開始奔赴在做核酸、收拾行囊的路上。5日晚10點,團隊已集結在寧的二十餘(yu) 個(ge) 項目的項目經理,召開援滬動員會(hui) 。一個(ge) 小時緊鑼密鼓的動員部署會(hui) 議後,蘇憲新和與(yu) 會(hui) 人員達成了默契共識:“再快一步,趕早出發!”

  6日淩晨1點,蘇憲新率隊出征,破曉之時,大部隊抵達現場。當務之急,便是梳理人員。這是一個(ge) 新團隊,如何最短時間調動還不熟悉的團隊戰鬥力?蘇憲新以各項目帶隊負責人為(wei) 抓手,重新布置帶班責任劃分,點對點聯係各專(zhuan) 業(ye) 、各工種勞務工人,妥善進行人員分配管理和工序組織,組建物資協調、後勤保障、防疫安全等7個(ge) 小組。

  2天時間,一車接一車的工友,陸續從(cong) 中建二局分布全國各地的工地奔赴而來。截至7日下午5點,中建二局累計投入3500餘(yu) 名工友建設方艙醫院,目前B區2號館的隔板搭建、電線鋪設、開關(guan) 插座安裝、廁所基礎砌築已全部完成,館外集裝箱完成70%拚裝任務。

  放眼望去,2號館已方艙林立——這是與(yu) 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

  趕建方艙:“早一點建成,就能早一點收治病患”

  “進場人員務必做好登記,完成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方可入內(nei) ”,4月6日晚10點,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改建方艙醫院B區2號館項目現場依舊燈火通明,人員機械往來穿梭,頂著黑眼圈的王盛鑫沙啞著嗓子,叮囑陸續進場的施工人員。

  今年35歲的王盛鑫是中建二局安裝公司援建方艙醫院後勤組副組長,已在上海生活11年。4月6日淩晨2點,他進入項目,此刻已投入援建工作30多個(ge) 小時。“根本來不及休息,早一點建成,就能早一點收治病患”,王盛鑫表示,“工人從(cong) 全國各地趕來,每一位施工人員都必須查問清楚,確保施工現場防疫安全。”

  作為(wei) 後勤組副組長,組織防疫排查、人員進場、辦理車輛出入證,王盛鑫身兼數職,一刻也閑不下來。

  在接到方艙醫院建設任務後,中建二局組織各省市施工力量分批向上海集結,目前已進場3500餘(yu) 人。“夜間是人員進場的高峰期,我必須堅守崗位”,王盛鑫表示。

  後勤工作繁雜,即使是工程經理出身,對王盛鑫來說也是一個(ge) 挑戰。5萬(wan) 多平米的場館相當於(yu) 7個(ge) 標準足球場,可容納6000多張床位。為(wei) 了提升施工速度,王盛鑫還積極想辦法,優(you) 化現場施工組織,分批切塊管理。

  對於(yu) 王盛鑫,申城早已刻進了記憶深處。接到援建通知,王盛鑫立馬報了名,“剛畢業(ye) 就留上海工作,希望一切都快點好起來,生煎包的味道讓人懷念。眾(zhong) 誌成城,守望相助,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為(wei) 戰疫加速:“一天下來幾乎是連軸轉”

  “我們(men) 項目接到了公司援建的通知,沒啥猶豫的,就是幹!”今年22歲的東(dong) 北小夥(huo) 李斌,是中建二局援建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的5000名建設者之一。

  4月5日深夜,接到通知的李斌,十分激動。他所參與(yu) 建設的項目,就在上海臨(lin) 港區,伴隨著疫情越來越嚴(yan) 重,他內(nei) 心也有擔憂。“得知我們(men) 要參與(yu) 援建時,自己反而堅定下來,這麽(me) 艱難的時刻,能出力就一定要出力!”2020年的李斌,因為(wei) 剛畢業(ye) ,沒能和同事一起參與(yu) 武漢‘兩(liang) 山’醫院援建,這一次,他衝(chong) 在了一線!

  在緊急趕往方艙醫院的大巴車上,他把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捋了一遍又一遍:認真做好防護準備、日常消毒、戴好口罩、多吃高熱量的食物、少喝一點點水……

  “援建工作工期短,任務重,我們(men) 主要負責的是場館內(nei) 的水、電、暖,穿線盒、在每個(ge) 床位側(ce) 邊接電、安裝空調、保證通風……這些事情雖然技術難度不大,但要想做好,不僅(jin) 要花力氣,還要有耐心。”李斌說,一天下來幾乎是連軸轉的狀態,偶然坐下吃口飯,放鬆一下身體(ti) ,都會(hui) 覺得渾身痛。為(wei) 了提高效率,他常向身邊經曆過以往方艙建設的前輩們(men) 學習(xi) 經驗。

  深夜23時,方艙醫院的搶建工作還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作為(wei) 青年建設者,一名年輕的黨(dang) 員,李斌明白,為(wei) 上海戰疫加速,一刻也不能放鬆,要再加把勁兒(er) 。

  中建二局“千軍(jun) 出動”,馳援上海,共同守“滬”。未來,將持續堅定信心,爭(zheng) 分奪秒,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