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疫情下的上海,他們堅守科研崗位分秒必爭

發布時間:2022-04-08 15:11:00來源: 科技日報

  不能丟(diu) 下連續培養(yang) 的細胞模型,動物實驗不能間斷,保障重大攻關(guan) 不停歇,儀(yi) 器設備不能沒有人看守維護……當前,上海浦東(dong) 疫情封控已逾數周,但仍然有一群人,始終堅守在實驗室和公共研發服務平台。

  科研道路上分秒必爭(zheng)

  麵對重點科研任務,上海藥物所各課題組長仍主動留所堅守崗位,帶頭戰鬥在一線。藥效評價(jia) 、藥代評價(jia) 、藥物安全性評價(jia) 、冷凍電鏡、實驗動物等關(guan) 鍵技術平台技術人員主動申請留所,堅守在實驗台前,時間最長的一住就是近20天,克服困難,全力保障攻關(guan) 任務不停歇。

  得到園區封閉管理的消息,上海藥物所藥物代謝研究中心鍾大放研究員課題組的郭子濤第一時間想到實驗室還培養(yang) 著十餘(yu) 種細胞,其中包括需要連續培養(yang) 21天才能用於(yu) 實驗的Caco-2細胞。如果因園區封閉管理而全部舍棄,那後續重新複蘇培養(yang) 需要很長時間,耽誤科研進展,於(yu) 是他主動請纓留所負責這些細胞的培養(yang) ,截至記者發稿前他依然堅守崗位。

  上海藥物所神經精神疾病研究中心高召兵研究員課題組的張小川預判可能到家就無法回所,而所裏的4台MOST設備正在夜以繼日進行數據采集,必須維護。他早早收拾好鋪蓋來到所裏,開始了吃住在研究室的生活。

  從(cong) 園區封閉管理開始,張小川一邊承擔起MOST儀(yi) 器設備運行維護、數據采集與(yu) 處理,以及樣本製備、小鼠繁育等實驗任務,一邊響應支部號召,參加留所人員誌願服務活動,負責統計人員名單、發布最新通知、發放防疫物資、配送餐食等等。

  “我們(men) 的科研任務是研究健康人群與(yu) 各類重大疾病人群的蛋白質組學,發掘潛在的生物分子標誌物,用於(yu) 疾病診斷篩查、治療指導與(yu) 新藥研發,這離不開設備的精密保障和數據產(chan) 出。”當前,上海市市級科技重大專(zhuan) 項“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I期)”正處在結題衝(chong) 刺階段。作為(wei) 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也是實驗室的運行管理員之一,譚素北選擇在複旦大學校園準封閉管理期間留守實驗室。

  “這是一項科研服務型工作,儀(yi) 器設備不能沒有人看守維護。”譚素北介紹,“在蛋白質組質譜檢測平台,我們(men) 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維持平台內(nei) 9套超高分辨率質譜儀(yi) 器的正常樣品檢測,隻有保護好儀(yi) 器設備,才能保障在檢研究項目的數據正常產(chan) 出,才能不延誤相關(guan) 的三四十個(ge) 在研項目的進度。”

  抗原篩查“疫測達”上線

  麵對越來越龐大的抗原檢測數量,如何實現檢測數據的高效上傳(chuan) 、管理、分析是亟需解決(jue) 的問題,抗原檢測數字化服務升級迫在眉睫。

  為(wei) 此,中國信通院上海工創中心依托多年在智慧醫療研發服務、數據管理等領域的豐(feng) 富經驗,第一時間成立研發團隊,迅速上線新冠抗原檢測數字化服務平台“疫測達”,利用數字化技術和手段幫助廣大市民順利完成自測,企業(ye) 和社區高效便捷統計檢測結果,實現抗原檢測數據有效匯總分析,提高疫情管控精準性和高效性。

  平台上線之後,用戶量暴漲,對於(yu) 並發量處理、數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工創中心工作人員實時跟進、加班加點,反複壓測、調優(you) ,快速解決(jue) 了“疫測達”大用戶量並發訪問導致係統延緩的問題。

  截至4月6日19:00,“疫測達”新增抗原檢測記錄244.1萬(wan) 條,累計1285.73萬(wan) 條。“疫測達”服務全國用戶超 778萬(wan) 人,其中上海 682萬(wan) 人、占比87.6%,累計點擊量達1.81億(yi) 。

  為(wei) 更好地提升用戶體(ti) 驗感,上海工創中心還發動全員內(nei) 測,全體(ti) 管理幹部、黨(dang) 員積極響應,連夜查糾、反複測試、齊心攻堅,以保障“疫測達”高效穩定運行。對於(yu) 研發團隊來說,“疫測達”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平台產(chan) 品,更是可以惠及民生、保障你我他生命安全的利器。讓創新更有溫度,上海工創中心團隊正在用他們(men) 最擅長的數字化新方式守護著這座城市。

  後續,上海工創中心將在保證“疫測達”平穩運行的同時,積極與(yu) 各地相關(guan) 主管部門、廠商和科研機構等開展數據對接,打破原有數據壁壘,充分發揮多方數據資源優(you) 勢,實現數據資產(chan) 全麵應用,為(wei) 疫情防控期間決(jue) 策研判和調度指揮提供重要保障。

  潘盼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