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位曾患大病的“小巷總理”仍咬牙堅持在一線
浦東(dong) 新區浦興(xing) 路街道長島路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李秀勤已在社區堅守了一個(ge) 月
這位曾患大病的“小巷總理”仍咬牙堅持在一線
堅守社區抗疫一線一個(ge) 月,浦東(dong) 新區浦興(xing) 路街道長島路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李秀勤的嗓音已完全嘶啞,雙眼也早就布滿血絲(si) 。
前天淩晨4點,她帶領著社工和誌願者開始當天的核酸檢測準備工作,下午兩(liang) 三點鍾才吃上“早飯”;下午4點半,整個(ge) 小區5400人次的核酸檢測全部完成後,又一直忙到晚上8點,才勉強扒了幾口冷飯冷菜,還趕著去協調居民連夜轉運的安排……
每天隻睡兩(liang) 三個(ge) 小時,累到幾乎不想吃飯,就是在如此持續高壓的環境下,這位曾患大病的“小巷總理”仍然咬牙堅持抗疫,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應居民需求,“我是黨(dang) 員,又是書(shu) 記,倒也要倒在崗位上。疫情不退,我決(jue) 不退!”
一雙“光榮退休”的運動鞋
李秀勤很少發微信朋友圈,最近的一條卻收獲了無數點讚與(yu) 評論:“送完一波愛心蔬菜。伴著我8年踏過4個(ge) 居民區有著特殊意義(yi) 的鞋,光榮退休了。抗疫期間,儀(yi) 式從(cong) 簡。”配圖是一雙底都磨破了的運動鞋以及幾包蔬菜。
這一切的故事要從(cong) 3月8日晚上說起。接到小區進行封閉管理的通知後,李秀勤立即召集誌願團隊以及居委會(hui) 幹部開會(hui) 布置疫情防控工作,帶領成員投入到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即使身體(ti) 狀況本來就欠佳,腎結石和膝蓋積液的舊疾也像商量好似的齊齊來襲,但她總是想著讓別人多休息,對自己的疼痛輕描淡寫(xie) 。
就在閉環管理第九天,天降大雨。為(wei) 了在當天中午前把新鮮蔬菜送到隔離樓道的住戶手中,李秀勤帶領誌願者們(men) 拎著大包小包,腳步不停地穿行在小區內(nei) 。回到辦公室後,她才感覺雙腳冰涼,原來連日的奔走竟讓她完全忽略了鞋底破損的不適,雨水從(cong) 磨破的鞋底浸透了雙腳,像踩在吸水海綿裏冰冷到不受控製。
李秀勤脫下了這雙陪伴了8個(ge) 年頭的運動鞋,為(wei) 它拍下最後一組“退休照”,於(yu) 是就有了開頭那一條引人發笑又令人感動的朋友圈。在場的同事們(men) 都被她的幽默逗笑了,笑著笑著,眼裏就含了淚。隻有他們(men) 知道,李書(shu) 記這一陣子是怎麽(me) 過來的。
“反正也沒有時間吃”的盒飯
從(cong) 小區封控的第一天開始,每到晚上,李秀勤就守在前台值班,堅持回應完每一名居民當天提出的問題,往往過了午夜時分才能休息。而每一輪核酸檢測的現場,她總是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在小區裏前前後後忙碌著,不是帶頭維持秩序,就是在處理突發事件,一站就是四五個(ge) 小時,腳後跟早磨出了不知道多少個(ge) 水泡。
每天睡覺都隻能睡兩(liang) 三個(ge) 小時,李秀勤的嗓子很快就說啞了,隱隱透著血腥味。好不容易有些好轉了,沒過個(ge) 把天又完全啞掉了。大家勸她去休息一下。她卻擺擺手,“不了,等忙完”。
177個(ge) 樓棟、5400多人進入閉環管理,生活保障、就醫配藥的重擔全部壓在了李秀勤和她的團隊身上。過去一個(ge) 月,李秀勤遇到過太多的難題:每天都要處理厚厚一疊醫保卡,聯係社區醫院幫居民們(men) 配好藥,有些特殊藥品的需求,還得想方設法找專(zhuan) 管醫生;封控樓棟的管理難度更大,隔離戶的餐食、垃圾等都要考慮周到,才能在避免風險的情況下做好保障服務工作;陽性確診病人被轉運了,家中如果留下的是老人或者兒(er) 童,就更需要關(guan) 心和照顧,有時為(wei) 了保證他們(men) 能吃上熱飯,她會(hui) 把自己的盒飯送過去,還自嘲“反正我也沒時間吃”。
遇上情緒激動、不依不饒的居民,委屈、無奈肯定有,但因為(wei) 一直身處一線,能對老百姓的實際難處感同身受,她每一次都會(hui) 盡力反複解釋和勸說,再去想辦法推動問題的解決(jue) 。前天深夜,接完記者的采訪電話,她就要去協調當天確診者的轉運工作了,“這次轉運的居民有老人,也有孩子,我們(men) 得一家一家做工作,安撫好他們(men) 的情緒”。
“關(guan) 鍵時刻迎難而上,奔赴自己負責的戰場。”李秀勤說,再累自己也不會(hui) 退縮,“因為(wei) 我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
記者 唐瑋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