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殘奧越野賽道盡頭的“向日葵男孩”
冬殘奧越野賽道盡頭的“向日葵男孩”
剛剛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參加完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總結表彰大會(hui) ,蔡佳雲(yun) 次日就和隊友馬不停蹄地回到雲(yun) 南,準備接受來自家鄉(xiang) 的表彰。在這個(ge) 雪花鮮少飄落的省份,有7名運動員在北京冬殘奧會(hui) 上取得了3金2銀1銅的佳績,而2銀1銅的獲得者正是隊裏年齡最小的蔡佳雲(yun) ,這位00後選手在殘奧越野滑雪的兩(liang) 個(ge) 項目中創下了中國代表團的曆史最佳成績。
3次站上北京冬殘奧會(hui) 的領獎台後,蔡佳雲(yun) 明確了兩(liang) 件事:在體(ti) 育中得到很多溫暖,這輩子能陪他到最後的東(dong) 西得是體(ti) 育;迫切想吃媽媽做的苞米飯、炒臘肉,這個(ge) 味道那麽(me) 近卻又那麽(me) 遠。
媽媽做飯用的苞米是自己家種的,這個(ge) 藏在雲(yun) 南省昭通市彝良縣奎香鄉(xiang) 寸田村的貧寒家庭,收入主要就靠地裏賣不起價(jia) 的土豆和苞米,但夫妻倆(lia) 還是養(yang) 育了3個(ge) 孩子,蔡佳雲(yun) 是老幺。2002年,剛滿兩(liang) 歲的蔡佳雲(yun) 便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左臂,所幸家人的關(guan) 愛驅散了伺機遮蔽少年的烏(wu) 雲(yun) ,長大後的蔡佳雲(yun) 總是笑臉迎人,如向日葵一般,會(hui) 珍存每一分別人給予的陽光,也盡可能展現發自內(nei) 心的善意。
在冬殘奧賽場的第一項比賽,蔡佳雲(yun) 就因一連串舉(ju) 動被記住。殘奧越野滑雪男子長距離站姿組比賽結束後,蔡佳雲(yun) 累的趴在地上,大口喘著粗氣,隨後他起身與(yu) 教練致意,確認奪得銀牌後對著鏡頭喊出:“爸爸我愛你”。由於(yu) 項目采用間隔出發,因此,抵達終點的先後順序不等同於(yu) 最終名次,當時,已經完賽的蔡佳雲(yun) 暫列第一,直到日本選手川除大輝衝(chong) 過終點線後,他被反超至第二名,但此時在終點處的蔡佳雲(yun) 主動上前與(yu) 川除大輝握手致意,並幫助對手卸下雪板。這一幕被網友貼上“暖心”標簽刷屏,可在蔡佳雲(yun) 看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雖然和他沒說過話,但我們(men) 比過一次賽,我們(men) 都是練體(ti) 育的,殘疾人運動員更應該互相幫助。”
蔡佳雲(yun) 講的不是“漂亮話”。殘奧越野滑雪男子中距離站姿組比賽中,他奪得銅牌,而奪冠的正是他的室友王晨陽。11歲時,因為(wei) 高壓電事故,王晨陽失去雙臂,因此,比賽中其他選手能借助雪仗,他隻能全靠腿部蹬冰的力量,當他轉過最後一個(ge) 彎道,用盡全力衝(chong) 過終點時,興(xing) 奮地迎接他、為(wei) 他解下雪板的正是蔡佳雲(yun) 。
頒獎儀(yi) 式上,當主持人喊出冠軍(jun) 王晨陽的名字時,王晨陽高高地跳起來,身邊的蔡佳雲(yun) 則揮手做了一個(ge) “發射”的慶祝動作。這是蔡佳雲(yun) 為(wei) 王晨陽專(zhuan) 門設計的慶祝動作,“他這麽(me) 多年的努力,我一直見證著,這塊金牌就應該屬於(yu) 他。”頒花時,蔡佳雲(yun) 幫王晨陽把“金容融”塞進了胸前的號碼布,合影後,他又歡快地跳到了王晨陽麵前,幫兄弟戴上口罩。
敏銳地察覺對方的需要,主動伸出援手,這幾乎是蔡佳雲(yun) 的日常。王晨陽坦言,因為(wei) 殘疾程度嚴(yan) 重,很多事情自己無法完成,但性格內(nei) 向的他不願主動開口麻煩別人,可常常未等他開口,打飯、穿脫雪具、拿取物品,“小蔡”早已不動聲色地忙活起來。
“能幫就多幫一點。”蔡佳雲(yun) 一句話輕輕帶過,反而強調王晨陽給他的鼓勵,“雖然他比我小,但心態比我好,我賽前緊張都得他開導我。”一句安慰、鼓勵和勸誡,通常能牢牢嵌在蔡佳雲(yun) 心底,他至今視舅舅為(wei) “對我影響最大的人”,隻因小時候調皮搗蛋,舅舅認真批評了他,“看見我有錯,主動糾正我,證明他很愛我,關(guan) 心我。”雲(yun) 南人“無辣不歡”,外教提示辛辣的飲食會(hui) 影響訓練,蔡佳雲(yun) 便戒了辣椒;賽前焦慮到淩晨3點睡不著,第二天拿到銀牌後他專(zhuan) 門提及了深夜為(wei) 他做心理輔導的心理老師,“有那麽(me) 多人幫助我,我也應該幫助別人,‘幫助’應該傳(chuan) 遞下去。”
回想當年隻身從(cong) 雲(yun) 、貴、川三省結合部的烏(wu) 蒙山區到冰天雪地的牡丹江,蔡佳雲(yun) 的2銀1銅背後也不全是暖色。
2016年,通過雲(yun) 南省殘聯的選拔,16歲的蔡佳雲(yun) 首次接觸到冰雪運動,“我立即喜歡上了冰雪運動,看到白雪就很激動,下決(jue) 心一定要把這個(ge) 項目練好。”他被推薦輸送到黑龍江省中國殘聯體(ti) 育訓練基地參加集訓,備戰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hui) 。
3600多公裏,那是他第一次獨自出遠門要趟過的路,從(cong) 彝良坐5個(ge) 多小時的大巴抵達昆明,坐4個(ge) 小時的飛機抵達牡丹江,前往基地還要轉乘3個(ge) 多小時的大巴。可一見到皚皚白雪,舟車勞頓全都被拋在腦後,“剛開始我特別愛玩雪,經常往雪堆裏紮”,而對於(yu) 新項目,他也總有“使不完的勁兒(er) ”。
可零下30多攝氏度的天氣裏,不變的景色是,兩(liang) 三個(ge) 人共用一雙鞋、一副雪板,等待是常態,加上技術動作不成熟,胳膊、腳、膝蓋經常摔傷(shang) ,沒有成就感當作柴薪,熱情迅速燃盡,蔡佳雲(yun) 給那段日子的注腳是“遭罪”。通過選拔的同齡選手少之又少,大多數隊友都比自己年長,他常常形單影隻,孤獨感空前脹大,“每天我都想回家,給家人打電話也哭著要回家。”聽筒兩(liang) 端,蔡佳雲(yun) 哭,媽媽也哭。
但為(wei) 了改變命運,順便證明“南方人也能滑雪”,蔡佳雲(yun) 選擇了繼續熬,“好好熬”。夏天穿旱冰鞋訓練,摔跤、磨出血泡是常事,冬訓雪上速度快,傷(shang) 筋斷骨也不稀奇,他一邊適應一邊尋找突破。對大部分殘疾人選手而言,掌握平衡是從(cong) 事運動項目的關(guan) 鍵,蔡佳雲(yun) 很少受到困擾,這讓他“贏在起跑線上”,可他的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較差,這是突破的關(guan) 鍵。為(wei) 了對抗“放棄”的念頭,他學著在每次克服身體(ti) 肌肉酸疼的臨(lin) 界點找成就感,慢慢地,他開始享受挑戰自己的極限。
此時,國家對項目的投入也有了明顯變化,從(cong) 一塊藍色的金雞牌雪板開始,蔡佳雲(yun) 等選手擁有了專(zhuan) 屬的裝備,教練團隊和科技保障團隊也不斷壯大。外部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疊加,蔡佳雲(yun) 進步明顯,隊內(nei) 測試,曾經在10多名徘徊的他很快成了前三名的常客,到了全國殘運會(hui) 上,他已經能收獲冠軍(jun) 。
競技成績的突破讓蔡佳雲(yun) 扭轉了對體(ti) 育的態度,“最初,我想靠體(ti) 育改善生活,中間有一段還很不喜歡,但當我能拿獎牌、能證明自己之後,我對體(ti) 育已經變為(wei) 純粹的熱愛了,物質、利益啥都沒了,就想在賽場上證明自己。”漸漸地,離家的極限從(cong) 4個(ge) 月變成1年,滑雪成了他最關(guan) 心的事,當意識到“毛毛躁躁”的毛病會(hui) 影響成績,他便靜下心來折紙鶴、織毛線,盡管說到19歲生日給自己織的毛拖鞋以失敗告終時,他還是忍不住嚷嚷“草率了”,但此時的蔡佳雲(yun) 已經從(cong) 曾經對著電話啜泣的孩子成了“報喜不報憂”的大人。
“我想對我的父母、舅舅說‘你們(men) 辛苦了’,也希望姐姐考試順利。”蔡佳雲(yun) 千叮萬(wan) 囑,站到高處就是為(wei) 了讓家人看到,“讓他們(men) 知道我獨自在外也能生活得很好,我已經懂事了、長大了。”從(cong) 領獎台下來後,他盼著回家吃媽媽做的飯,更盼著4年後把獎牌換個(ge) 顏色,“畢竟我什麽(me) 顏色的都有了,就差塊金的了。”
本報北京4月1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璿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