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青年人與短視頻的關係未必是“沉迷”

發布時間:2022-04-13 11:22:00來源: 光明日報

  青年人與(yu) 短視頻的關(guan) 係未必是“沉迷”

  【文化評析】

  當形容年輕人與(yu) 短視頻的關(guan) 係時,也許不少人會(hui) 選擇“沉迷”一詞。

  短視頻確已成為(wei) 互聯網的底層應用。《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短視頻用戶有8.73億(yi) ,青年群體(ti) 是絕對主力軍(jun) 。作為(wei) 互聯網原住民一代,青年會(hui) 被短視頻“集體(ti) 攻陷”並不奇怪:“短”迎合了信息時代消費內(nei) 容快餐化的需求,而“視覺化”帶來的生動直觀、即時滿足等特點,實現了對年青一代沉浸式體(ti) 驗的“注意力抓取”。

  誠然,當“注意力經濟”和“體(ti) 驗經濟”成為(wei) 關(guan) 鍵性評價(jia) 標準時,博關(guan) 注、賺眼球的低劣內(nei) 容極易充斥網絡,也早有批評指出短視頻是青少年過早“成人化”的重要原因。但是,經過數年沉澱,一批在短視頻風潮中成長起來的年青人,也逐漸在各自領域深耕創新,以視頻之名,吹起一陣清新之風。

  垂類專(zhuan) 長+融合創意,打造破圈可能。當下的青年視頻創作者往往是某個(ge) 領域的KOL(意指在特定領域擁有影響力的人),並以此為(wei) 基礎嚐試創新。如某視頻網站突破千萬(wan) 播放量的短視頻作品:《1920—2020百年變遷,我眼中的中國女性真實之美》,以淡雅的色調呈現了中國女性服飾和妝容的百年變遷。4分鍾的視頻串聯起了布拉吉、黃軍(jun) 裝、的確良、非主流裝扮,還回顧了“五四運動”、抗日戰爭(zheng) 、上山下鄉(xiang) 、改革開放等曆史時期和電影《神女》《街上流行紅裙子》、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形象。而在彈幕中被最多提及的,卻是UP主在演繹不同曆史時期人物時眼神裏的光,它不僅(jin) 是在展現服飾變化,更是在刻畫中國女性百年砥礪前行、實現獨立自由的精神與(yu) 氣質。

  個(ge) 體(ti) 故事+共同情感,實現共情可能。拒絕標簽化是“Z世代”的特征,但他們(men) 並不排斥表達共同價(jia) 值,隻是要結合得巧妙、自然。視頻創作者“哎呀軒大”在用特效技術把媽媽變成《英雄聯盟》中的俄洛伊而獲得百萬(wan) 播放量後,又響應網友“哪個(ge) 媽媽不想變漂亮呢”的留言,讓早忘記了穿婚紗是什麽(me) 感覺的媽媽,在電腦裏披上了絢爛耀眼的長裙。而真正讓網友感動的,不僅(jin) 是一個(ge) “科技宅”兒(er) 子為(wei) 母親(qin) “定製”裙子這件事,而且在於(yu) 母子兩(liang) 代人在視頻製作過程中流露的溫馨與(yu) 愛意。在最終“變裝時刻”,彈幕裏刷屏的“媽媽好漂亮”,相信不僅(jin) 是網友的點讚,也是與(yu) 自己媽媽的共情。

  硬核科學+視覺美學,賦予影像靈魂。視頻創作者“億(yi) 點點不一樣”把一滴水放大1000倍,通過微分幹涉顯微鏡的加持,展現了一個(ge) 纖毫畢現的浮遊生物世界。科普內(nei) 容雖然與(yu) 以往視頻區別不大,但在影像美學的展示與(yu) 敘事方式的選擇上,卻和前輩們(men) 大相徑庭:年輕的科普視頻作者更願意將每幀畫麵當作藝術品,而非科教片;更願意為(wei) 每個(ge) 知識點配上小故事和流行梗,而非嚴(yan) 肅解讀;更願意利用影像的節奏、光影、細節去營造探尋真知的氛圍,而非直接告知觀眾(zhong) 考點所在。總之,科學的講述方式正在變得很人文,美學的呈現內(nei) 容也完全可以很硬核。

  嚴(yan) 肅議題+輕鬆表達,觸及更多圈層。讓人有些意外的是,年輕人對嚴(yan) 肅議題同樣非常歡迎,知識類UP主“小約翰可汗”講述較為(wei) 冷門的世界國別史,平均播放量在300萬(wan) 以上;自媒體(ti) “歪果仁研究協會(hui) ”在疫情期間製作了一批展現國際關(guan) 係、文化交流的優(you) 質視頻;新華社短視頻《迪邇秀》以音樂(le) 劇和脫口秀的形式助力外宣,單期視頻全網播放量超4億(yi) ……嚴(yan) 肅議題經由短視頻傳(chuan) 播特質的倒逼,正在煥發新的生命力。

  “X世代看文字、Y世代看圖片、Z世代看視頻”,表達載體(ti) 躍遷的背後,不變的是對高質量內(nei) 容與(yu) 傳(chuan) 播影響力的需求。在娛樂(le) 似乎成為(wei) “眾(zhong) 聲喧嘩”中分貝最高的一支時,青年群體(ti) 的短視頻實踐依然讓我們(men) 看到了專(zhuan) 注與(yu) 創新的力量。青年向上,國家向前,未來還有多少可能?尚有很多想象。

  (作者:呂帆,係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副主任)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