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有了這項生物檢測技術想“掛羊頭賣狗肉”?不存在的!

發布時間:2022-04-13 11:24:00來源: 科技日報

  有了這項生物檢測技術想“掛羊頭賣狗肉”?不存在的!

  DNA宏條形碼技術結合了DNA條形碼技術和高通量測序技術,具有高通量、高精度、速度快等特點,為(wei) 同時檢測食物基質中的多個(ge) 物種提供了理想的方法,包括產(chan) 品中非預期的物種,因而該技術在肉類及其製品的摻假檢測方麵具有明顯的優(you) 勢,已成為(wei) 肉類成分鑒定的新方法。

  ◎本報記者 劉 昊 通訊員 陳淑賢

  很多人都愛吃肉,常吃的肉有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魚肉等,其中牛肉成了“造假”的重災區。近日,一對江蘇夫妻因把豬肉上色當牛肉賣被管理部門發現後受罰的新聞也引起了網友的關(guan) 注和熱議。

  “民以食為(wei) 天,食以安為(wei) 先”。用豬肉、鴨肉偽(wei) 造牛羊肉,用低價(jia) 肉冒充高價(jia) 肉,動物源性食品中肉類摻假一直是影響食品質量與(yu) 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那麽(me) 應該如何快速、準確和高效地進行肉類摻假檢測,從(cong) 而更好地保護好老百姓的“肉籃子”呢?

  DNA宏條形碼技術成肉類鑒定新方法

  賣肉作假古已有之。雖然我國已製定相關(guan) 法規對肉類和肉製品的質量和安全進行監督,但是近年來隨著牛肉、羊肉市場需求量增大,以次充好所帶來的巨大利潤,讓肉類摻假現象屢見不鮮。

  如何辨別真假牛肉?有人在網上支招:用眼睛去看,觀察和辨別;用鼻子去聞肉的氣味;用手去感覺肉的彈性……

  但是,消費者僅(jin) 憑自己的眼睛鑒別肉的真假還是太難。因此,加強檢測技術攻關(guan) ,不斷提高檢測能力,成為(wei) 市場監管部門的重要任務。

  “快速、有效、準確和可靠的檢測技術是有效監管肉類摻假的關(guan) 鍵手段。”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檢驗所微生物室副主任、副主任藥師甘永琦表示,脫氧核糖核酸(DNA)檢測方法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結果不易受到食品加工方式的影響,是檢測肉類和肉製品摻假最常用的技術。

  甘永琦介紹,DNA條形碼是DNA中的特殊片段,通常由用於(yu) 區分目標物種的中心可變區和兩(liang) 側(ce) 保守區組成,可以作為(wei) 生物體(ti) 的遺傳(chuan) 標記。利用DNA條形碼技術,研究人員對特定區域DNA片段進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和測序,然後於(yu) 在線數據庫中搜索比對,可以識別出摻假的肉類物種。

  近年來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DNA宏條形碼技術應運而生。

  “DNA宏條形碼技術結合了DNA條形碼技術和高通量測序技術,比傳(chuan) 統的DNA條形碼技術功能更強大,具有高通量、高精度、速度快等特點,為(wei) 同時檢測食物基質中的多個(ge) 物種提供了理想的方法,包括產(chan) 品中非預期的物種,因而該技術在肉類及其製品的摻假檢測方麵具有明顯的優(you) 勢,已成為(wei) 肉類成分鑒定的新方法。”甘永琦說。

  該怎樣具體(ti) 應用DNA宏條形碼技術進行肉類及其製品檢測呢?

  甘永琦介紹,為(wei) 了鑒定樣品中的物種,首先要建立一個(ge) 可靠的數據庫,包含目標物種的DNA條形碼。使用特定引物對物種DNA的條形碼序列進行PCR擴增並獲得擴增子,然後合並來自不同樣品的擴增子,在一次程序運行中對不同擴增子同時進行測序,將測序得到的物種基因序列與(yu) 條形碼數據庫進行匹配,最後通過生物信息學軟件分析得到鑒定結果。

  “該方法可以在6小時內(nei) 同時進行至少96個(ge) 樣品的成分及組分測序分析,提高了檢測的效率,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成本。”甘永琦說。

  最近,甘永琦所在的實驗室就從(cong) 市場上購買(mai) 了香腸、火腿腸、培根、臘肉、火鍋肉片、肉幹、肉鬆、肉丸、烤肉串、肉罐頭、肉脯等11種不同類型的肉製品共70多份,使用DNA宏條形碼技術進行動物源性成分檢測。

  “各樣品測序分析結果均符合預期。比如在1份魚籽包裏檢測出5種不同動物成分,分別是雞、豬、鴨、鱅魚和鯵魚,與(yu) 產(chan) 品標簽標示一致。”甘永琦說。

  近年來,該實驗室從(cong) 國內(nei) 肉製品市場、自然環境中常見的動物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遴選硬骨魚綱、軟骨魚綱、哺乳綱、鳥綱、爬行綱等物種作為(wei) 研究對象,構建了包含1500多個(ge) 屬、2700多個(ge) 種的動物分類數據庫。

  他表示,實驗室目前正在擴大測試樣本的範圍,深入開展肉類摻假檢測方法的特異性、靈敏度和準確性研究。

  在全球範圍內(nei) 多個(ge) 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DNA宏條形碼技術在肉類摻雜檢測中還麵臨(lin) 哪些挑戰?

  有研究表明,目前用於(yu) 動植物分類鑒定的標準DNA條形碼並不完全適用於(yu) 環境樣本的應用。

  甘永琦介紹,首先,標準DNA條形碼傾(qing) 向於(yu) 那些能夠識別相似物種的特殊片段,通常具有較長的基因序列。然而,環境中的DNA容易降解成較短的基因片段,從(cong) 而阻礙條形碼的擴增。

  其次,DNA宏條形碼技術需要同時擴增一個(ge) 樣本中所有物種的DNA,那麽(me) 就必須限製某些物種DNA的過度擴增。因此,需要篩選比較幾個(ge) 非標準的候選條形碼,確定新的DNA區域,以達到該方法的限製要求。

  另外,在物種多樣性定量分析中,由於(yu) 高通量測序過程中部分因素可能會(hui) 導致結果存在偏差,進而影響原始樣品中物種定量估算的準確性。

  作為(wei) 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肉類及其製品的摻假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men) 的關(guan) 注。盡管麵臨(lin) 一些挑戰,但DNA宏條形碼技術可以對未知物種進行快速、準確地識別,無疑為(wei) 肉類摻假檢測提供了優(you) 異的技術手段。

  除了用於(yu) 肉類摻假檢測,DNA宏條形碼技術目前還可以應用在哪些領域?

  “在理論上幾乎任何一個(ge) 樣本都可以通過DNA條形碼技術進行物種識別。近年來,該技術已應用於(yu) 多個(ge) 領域,如生態學、法醫學、生物技術、食品工業(ye) 、動物飲食、食品質量等。”甘永琦說。

  目前,DNA宏條形碼技術已經在全球範圍內(nei) 多個(ge) 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是由於(yu) 該技術在國內(nei) 外未形成完善的檢測標準,因此還處於(yu) 研究階段。

  甘永琦表示,基於(yu) 該技術的研究,他們(men) 團隊已申請2項國家發明專(zhuan) 利和1項檢測方法的團體(ti) 標準,未來將搭建一個(ge) 免費共享的數據分析網絡平台,為(wei) 該技術的應用推廣掃清障礙。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