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最大農業區海東:特色作物讓“菜籃子”裝更多果蔬
中新網西寧4月14日電 (李雋)14日,記者從(cong) 青海省海東(dong) 市政府獲悉,作為(wei) 該省東(dong) 部農(nong) 業(ye) 區,海東(dong) 市十年來,不斷優(you) 化種植業(ye) 結構,農(nong) 作物播種麵積始終保持在312萬(wan) 畝(mu) 以上,特色作物比重保持在86%以上,讓全省“菜籃子”裏裝進了更多海東(dong) 果蔬。
地處黃河、湟水穀地的海東(dong) 市是青海省“東(dong) 大門”,是青海最大的農(nong) 業(ye) 區,承擔著全省近一半的蔬菜供給任務。
2021年,海東(dong) 市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達80.66億(yi) 元,較2012年的44.29億(yi) 元增加36.37億(yi) 元,糧食、蔬菜產(chan) 量分別達到51.65萬(wan) 噸、71.51萬(wan) 噸,占全省47.4%、47.6%。
“十年來,我們(men) 始終圍繞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這個(ge) 核心,全力構建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生產(chan) 體(ti) 係、經營體(ti) 係,農(nong) 業(ye) 經濟貢獻度穩步提升,現代農(nong) 業(ye) 呈現新氣象。”海東(dong) 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王華傑此前介紹。
海東(dong) 市著力推進國家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示範基地和“黃河彩籃”蔬菜生產(chan) 示範基地,連續5屆成功舉(ju) 辦高原農(nong) 產(chan) 品展交會(hui) ,“高原、綠色、富硒、有機”農(nong) 業(ye) 品牌優(you) 勢彰顯,先後有互助八眉豬、樂(le) 都紫皮大蒜等18個(ge) 產(chan) 品入圍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之列。累計發展各類合作社4010家,市級以上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重點龍頭企業(ye) 達到109家。
探索構建以信息技術為(wei) 依托的農(nong) 業(ye) 信息化體(ti) 係、標準化體(ti) 係,形成市、縣、鄉(xiang) 三級科技推廣網絡,引進實用技術450項,先後獲得國家和省級科研科技推廣成果獎9項,建立百畝(mu) 以上科技示範點7個(ge) 。
此前,海東(dong) 市的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分別占全省的40%、30%、34%。是全省貧困麵積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也是國家六盤山區域發展與(yu) 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
“十年來,我們(men)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路,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wei) 發展的根本目的,著力補短板、惠民生,各項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保持在80%以上。”王華傑介紹,2021年海東(dong) 全體(ti)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813元,較2012年的11231.5元,增長10581.5元;城鄉(xiang) 收入比為(wei) 2.6,較2012年下降0.47。
在精準扶貧政策和全市各族民眾(zhong) 的共同努力下,海東(dong) 市於(yu) 2020年4月取得脫貧攻堅全麵勝利,全市4.84萬(wan) 戶17.57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34個(ge) 貧困村全部退出,六縣區全部摘帽,海東(dong) 市委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高原“土鄉(xiang) ”海東(dong) 市互助縣班彥村榮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