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就業培訓真不少 想要深造卻不易 如何破解鄉村人才之“渴”?

發布時間:2022-04-15 11:14:00來源: 工人日報

  【聚焦:如何破解鄉(xiang) 村人才之“渴”?③】就業(ye) 培訓真不少 想要深造卻不易

  閱讀提示

  遼寧實施農(nong) 民工穩就業(ye) 職業(ye) 技能培訓計劃,大力開展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培訓,一大批在崗、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因此受益,但記者采訪發現,目前仍然存在高技能、實用類培訓不多等現象,裁縫工想學服裝設計,隻能脫產(chan) 外出;種植戶報過5個(ge) 電商培訓班,自家的草莓還是賣不出去……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建立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體(ti) 係,形成包括就業(ye) 信息、谘詢、職業(ye) 介紹等在內(nei) 的保障體(ti) 係,對高技能培訓給予補貼。

  今年23歲的裁縫工李昕宇在遼寧葫蘆島興(xing) 城一家泳裝廠已經工作3年了。4月14日,因疫情影響,企業(ye) 停產(chan) ,她賦閑在家,在網上了解哪裏能夠學習(xi) 服裝設計相關(guan) 課程。

  初中輟學後,李昕宇先後當過服務員、理發師學徒,後來想找一個(ge) 能學本事的工作,看到泳裝廠能提供培訓就去應聘了,現在她已經成長為(wei) 一名熟練工。

  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升農(nong) 村勞動力技能水平,“李昕宇們(men) ”因此受益。然而,記者采訪發現,一些農(nong) 民工就業(ye) 類職業(ye) 技能培訓不少,高技能工種培訓不多;理論、科普類培訓不少,實操、實用類培訓不多;引導性職業(ye) 培訓不少,提高農(nong) 民工就業(ye) 競爭(zheng) 力的二次培訓不多。改善這些狀況成了破解鄉(xiang) 村人才之“渴”的關(guan) 鍵。

  返鄉(xiang) 創業(ye) 培訓讓大批農(nong) 民工受益

  作為(wei) 興(xing) 城本地人,外出打工幾年“沒學到什麽(me) 本事”的李昕宇,在當地工廠招收零基礎工人、免費培訓上崗的宣傳(chuan) 下決(jue) 定留在老家學本事。由於(yu) 上崗門檻低,再加上她年輕好學,工作3年來,已經成為(wei) 熟練工。

  在2020年11月,她還接受過一次在崗技能培訓,是企業(ye) 響應政府疫情下職工崗位提升補貼政策,以班組為(wei) 單位開辦的在崗技能培訓班,主要是經驗豐(feng) 富的老師傅講解縫線起毛、線跡歪斜、跳針等常見問題的處理方式。李昕宇覺得對日常操作有幫助,她還拿到了培訓補貼。

  2020年~2021年,遼寧實施了農(nong) 民工穩就業(ye) 職業(ye) 技能培訓計劃,鼓勵結合產(chan) 業(ye) 發展、用工需求和農(nong) 民工意願,圍繞縣域內(nei) 生產(chan) 製造業(ye) 、建築業(ye) 、服務業(ye) 、鄉(xiang) 土產(chan) 業(ye) 、休閑旅遊業(ye) 等開展技能培訓,結合新經濟、新業(ye) 態,大力開展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培訓。一大批在崗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因此受益。

  與(yu) 此同時,遼寧鐵嶺市一家農(nong) 民工培訓基地負責人周聰介紹,現有的農(nong) 民工培訓主要依靠當地的技工院校、職業(ye) 院校、職業(ye) 培訓機構和企業(ye) 培訓中心,完全針對農(nong) 民的培訓基地較少。在當地資助下,培訓基地新進了電工、麵點、育嬰師3個(ge) 工種的培訓設備,但也僅(jin) 限於(yu) 這3個(ge) 工種。由於(yu) 農(nong) 民工文化水平差異較大,缺乏教學培訓經驗和成熟的培訓教材,他也在不斷摸索中。

  “我們(men) 會(hui) 調研企業(ye) 用工需求後開展訂單式培訓,但是需求較少的職業(ye) 崗位,很難進行一對一的培訓,成本太高。”周聰說。疫情突發後,培訓基地也嚐試過手機端的線上培訓,但是由於(yu) 宣傳(chuan) 力度不夠,許多農(nong) 民工對培訓和招工信息知之甚少。

  增加上崗後的二次培訓

  李昕宇坦言,在工廠工作3年來,僅(jin) 有一次在崗技能培訓。那之後,除了日常的安全生產(chan) 培訓,她很難接觸到新知識,崗位上的實際操作她輕車熟路,月薪也到了上限3500元。如果成為(wei) 泳裝設計師,月薪能拿到6000元。可對於(yu) 初中輟學的她,回學校再深造太難,市麵上也找不到相應的職業(ye) 技能培訓班,她在工友口中打聽到青島有,電話谘詢後要脫產(chan) 去學,學費5500元,對她來說成本太高。

  記者采訪了解到,像李昕宇這種情況並非個(ge) 例。

  林燕霞是遼寧省鞍山市一家村辦酸菜加工廠的綜合部主任,兼職企業(ye) 的會(hui) 計3年,仍沒找到匹配的人。

  加工廠所有員工都是聘用的村民,不談有沒有專(zhuan) 業(ye) 的會(hui) 計人才,能寫(xie) 字、會(hui) 算數的當地村民僅(jin) 有4人。林燕霞物色好一人想送到鎮上培養(yang) ,發現就業(ye) 類的技能培訓真不少,有維修、餐飲、養(yang) 老、保安、家政等,甚至還有網約配送員、汽車代駕員等新職業(ye) 新業(ye) 態的培訓,可沒有會(hui) 計培訓班。

  沒辦法,她隻能憑著以前在工廠的財務工作經驗手把手地教,結果學徒不到3個(ge) 月就走了,給出的理由是“教得不專(zhuan) 業(ye) ,害怕出錯擔責任”。

  在村裏,像這樣急缺的人才還有合作社負責人、勞務經紀人、農(nong) 業(ye) 工人、農(nong) 村電商負責人等。

  招不來合適的電商負責人,遼寧沈陽新民市一草莓采摘園種植戶曹穎決(jue) 定親(qin) 自上陣,她以為(wei) 入行並不難,誰知道要懂得數據分析、拍攝圖片、美工製作。說起如何種草莓,她頭頭是道。可要學會(hui) 這些,她犯了難。

  線上的培訓班報了3個(ge) ,線下的培訓班也聽了2個(ge) 。“有的講電商現狀,有的講理論不太能聽懂,對於(yu) 我這種已經入行、文化水平又不太高的種植戶不適用。”曹穎說。

  在農(nong) 村勞務經紀人陳慧琴眼中,像李昕宇那樣的農(nong) 民工並不少,他們(men) 知道簡單的技能已經適應不了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上崗前企業(ye) 就給免費入職培訓,但是這種普工太多了,很多培訓目的性很強,就是為(wei) 了農(nong) 民工上崗,但是上崗後的二次提升培訓就少了。”

  高質量培訓及後續保障跟上

  “整合農(nong) 村現有各類教育資源,建立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體(ti) 係。”周聰表示,如今,各級政府都在積極主動為(wei) 農(nong) 民工提供培訓。市場上,各類職業(ye) 培訓也不少,要想促進農(nong) 村成人職業(ye) 教育穩步有序發展,可以采取政府購買(mai) 培訓成果的方式,引入市場競爭(zheng) 機製,調動分布在鄉(xiang) 鎮、農(nong) 村的各類教育資源參與(yu) 農(nong) 村勞動力培訓。

  “遼寧已經建立起一批農(nong) 民工培訓基地,可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鼓勵培訓機構與(yu) 勞務派遣機構合作,增加農(nong) 民工的職位匹配度。”周聰說,同時也可以擴大農(nong) 村職業(ye) 高中的規模,通過政策引導,調動向農(nong) 村勞動力培訓轉移的積極性。

  陳慧琴建議,要想確保農(nong) 民工通過職業(ye) 技能培訓得到就業(ye) 安置,就需要形成包括就業(ye) 信息、谘詢、職業(ye) 介紹、安全保障等在內(nei) 的保障體(ti) 係。比如就業(ye) 後的社會(hui) 保險、養(yang) 老保險、醫療保險等諸多問題,像工作中遭受職業(ye) 傷(shang) 害的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chang) ,流動農(nong) 民工養(yang) 老保險關(guan) 係的銜接等等的解決(jue) 都是職業(ye) 培訓後穩定的保障。

  “假如培訓出一個(ge) 會(hui) 計獎勵5000元,培訓機構就搶著幹了。”“如果電商培訓按學員收益拿補貼,課程實用性一定會(hui) 增加。”林燕霞、曹穎雙雙認為(wei) ,如果解決(jue) 農(nong) 村人才缺口的高技能培訓能夠拿到豐(feng) 厚補貼,各類培訓機構也會(hui) 積極轉向。降低一般性培訓補助標準,大幅提高中高技能培訓的補助標準,實行按培訓績效、類別、專(zhuan) 業(ye) 、成本分類補助,不失為(wei) 良策。

  李昕宇則期待,允許多次培訓多次拿補助,複合培訓疊加拿補助。鼓勵農(nong) 民工參加二次技能提升培訓和多種技能複合培訓,對過去已參加過培訓、但僅(jin) 取得培訓合格證書(shu) 或初級職業(ye) 技能證書(shu) 的農(nong) 民工,允許其再次免費參加職業(ye) 技能提升培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