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保障知識產權 北京為“老字號”注入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2-04-24 10:30:00來源: 檢察日報

  北京:為(wei) 老字號注入新動能

  簡潔 竇立博

  中華老字號(下稱老字號)是指曆史悠久,擁有世代傳(chuan) 承的產(chan) 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chuan) 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獲得社會(hui) 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在經曆上百年發展曆程中,老字號經受住了重重考驗,具備了知識產(chan) 權自帶的信譽屬性,與(yu) 此同時,其鮮明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具備了獨特的文化屬性。

  在首都北京,老字號數量多、分量重、所涉領域廣、影響力大,如何在嚴(yan) 厲打擊侵犯老字號知識產(chan) 權犯罪的同時,實現對老字號知識產(chan) 權的精細化保護,成為(wei) 北京市檢察機關(guan) 在實踐中探索的方向。

  據統計,2021年,北京市檢察機關(guan) 依法起訴侵犯知識產(chan) 權犯罪240人,其中,對接老字號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需求,依托在全市11個(ge) 檢察院組建的知識產(chan) 權綜合履職辦案組織,對相關(guan) 知識產(chan) 權案件進行專(zhuan) 業(ye) 化辦理並定期舉(ju) 行專(zhuan) 題會(hui) 商。截至目前,北京市檢察機關(guan) 已經成功辦理一批涉及同仁堂、全聚德、牛欄山、紅星等老字號品牌知識產(chan) 權保護案件,為(wei) 老字號企業(ye) 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1 打擊犯罪同時提供“隨案會(hui) 診”服務

  2021年,北京市海澱區檢察院辦理了兩(liang) 起侵犯老字號同仁堂品牌注冊(ce) 商標案件,案件的商標權利人都是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公司。“這兩(liang) 起案件中,一起是通過小作坊生產(chan) 、銷售假冒同仁堂品牌的產(chan) 品;另一起是冒用同仁堂招牌經營並銷售假貨。”海澱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白雲(yun) 山告訴記者。

  在張某假冒注冊(ce) 商標案中,“張某在外地采買(mai) 散裝的冬蟲夏草後運回北京,從(cong) 路邊煙酒店回收包裝盒、包裝袋,在網上定製各類商標標識和防偽(wei) 標識,在家中將冬蟲夏草自行包裝後對外銷售。”白雲(yun) 山介紹。

  2021年1月20日,張某被公安機關(guan) 抓獲。警方不僅(jin) 在其家中查獲了大量假冒同仁堂品牌的產(chan) 品,還查獲了同仁堂品牌火漆印組合商標標識55貼、同仁堂健康防偽(wei) 標識34張、產(chan) 品質量合格標識1260貼等物品。經查,共有16盒(瓶)同仁堂品牌的冬蟲夏草為(wei) 假冒注冊(ce) 商標的商品,涉案金額10餘(yu) 萬(wan) 元。

  據了解,在張某家中查獲的同仁堂品牌火漆印組合商標標識、燙金組合商標標識製作工藝水平較高,幾乎可以以假亂(luan) 真,涵蓋了同仁堂曆代假冒的商標標貼樣式。“簡直是假冒標識的‘博物館’。”在查獲現場,公安機關(guan) 鑒定人員說。

  “正品同仁堂品牌的冬蟲夏草和海參產(chan) 品在貨源選擇、原料包材、到貨驗收、挑揀分等淨製、包裝、放行等方麵具有嚴(yan) 格的生產(chan) 工藝,整個(ge) 過程不是小作坊可以實現的。”商標權利人表示。張某的行為(wei) 不僅(jin) 侵犯了老字號品牌的合法權益,也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2021年12月3日,經海澱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法院以假冒注冊(ce) 商標罪判處被告人張某有期徒刑一年,罰金6萬(wan) 元。

  在馮(feng) 某銷售假冒注冊(ce) 商標的商品案中,其在外地經營的商鋪直接冒用同仁堂招牌經營,並通過物流方式向北京海澱銷售假貨,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馮(feng) 某在陝西省某市經營藥店,在未得到同仁堂品牌授權的情況下,在其經營的藥店中私自懸掛同仁堂招牌招攬客人。2019年9月,馮(feng) 某多次通過非正規渠道購進假冒同仁堂品牌的冬蟲夏草,後以當麵交易或物流方式往北京海澱地區發貨。經查,上述商品均為(wei) 假冒注冊(ce) 商標的商品,涉案金額6萬(wan) 餘(yu) 元。2021年11月12日,經海澱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銷售假冒注冊(ce) 商標的商品罪判處被告人馮(feng) 某有期徒刑八個(ge) 月,罰金3萬(wan) 元。

  辦理這兩(liang) 起案件期間,海澱區檢察院不僅(jin) 及時對老字號品牌商標權利人告知權利並傾(qing) 聽權利人訴求,為(wei) 權利人提供維權指引,推動權利人實質性參與(yu) 訴訟,還積極為(wei) 商標權利人提供“隨案會(hui) 診”檢察服務。

  “辦理老字號品牌知識產(chan) 權案件不能單純打擊犯罪,更需要能動履職,不斷拓寬知識產(chan) 權保護路徑。”白雲(yun) 山說,該院根據案件反映出的情況,為(wei) 商標權利人在加強商標標識管理和貨源管理方麵提供了諸如強化商標標識製假售假線索監測、建立合法授權店鋪白名單機製等建議和對策,均得到了企業(ye) 的重視和認可。

  2 促成老字號商標糾紛一攬子解決(jue)

  老字號企業(ye) 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除了需要應對新消費需求的挑戰,也會(hui) 因為(wei) 一些客觀的曆史原因而存在發展困局。為(wei) 了幫助老字號企業(ye) 實現發展上的“向前一步”,北京市檢察機關(guan) 除了依法辦案外,還積極參與(yu) 社會(hui) 治理,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促進社會(hui) 矛盾糾紛化解。

  2016年8月9日,北京市工商局某區分局根據河南洛陽某康公司的舉(ju) 報,向北京某超市所在分公司下達責令改正通知,認定該超市銷售的生產(chan) 廠家為(wei) 白水某康公司的白酒上,外包裝上突出使用了“某康”文字,與(yu) 洛陽某康公司享有權利的“某康”商標構成近似,責令該超市停止銷售上述侵犯注冊(ce) 商標專(zhuan) 用權的商品。

  白水某康公司不服這次行政處罰,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一、二審法院均認為(wei) 責令改正通知書(shu) 未對白水某康公司的合法權益產(chan) 生實際影響,其不是涉案被訴行政行為(wei) 的利害關(guan) 係人,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均裁定駁回了該公司的起訴。白水某康公司不服,向北京市檢察院第四分院申請監督。

  第四分院的檢察官常國鋒負責辦理此案。他告訴記者,辦理該案的第一步是查清雙方的商標曆史。“上世紀七十年代,河南省伊川縣某康酒廠、河南省汝陽縣某康酒廠及陝西省白水縣某康酒廠均生產(chan) ‘某康’酒,品牌知名度很高,三家酒廠均為(wei) ‘某康’品牌的發展壯大作出貢獻。從(cong) 1996年開始,白水某康公司使用‘白水某康’商標,洛陽某康公司使用‘某康’商標。其中,‘白水某康’商標被商務部認定為(wei) 中華老字號。”常國鋒介紹。

  常國鋒詳細梳理了雙方的糾紛,發現自2015年起,兩(liang) 家公司各自提起20餘(yu) 件民事、行政訴訟,涉訴金額高達1500餘(yu) 萬(wan) 元。

  常國鋒介紹,雖然檢察機關(guan) 認為(wei) 該案具備抗訴條件,但考慮到雙方公司因為(wei) 一些客觀曆史原因,糾紛由來已久,徹底解決(jue) 引發訴訟的源頭問題才是關(guan) 鍵,“我們(men) 最終決(jue) 定引導兩(liang) 家公司朝著和解的方向去努力,爭(zheng) 取達到行政爭(zheng) 議實質性化解的目標。”

  隨後,經北京市檢察院第四分院辦案組多次與(yu) 雙方公司溝通,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之後,兩(liang) 家公司分別對5件民事訴訟案件撤回起訴,同時達成共存協議,並對相關(guan) 2件商標行政訴訟案件撤回起訴。2020年9月3日,白水某康公司向檢察機關(guan) 提交撤回監督案件申請,第四分院經審查認為(wei) 撤回監督申請符合相關(guan) 法律規定,對該案終結審查。

  “對於(yu) 因曆史原因形成的商標糾紛,特別是涉及老字號的商標,檢察機關(guan) 在辦案中要準確把握商標糾紛曆史因素,查清相關(guan) 商標的曆史沿革,注重個(ge) 案背後的訴源治理,以涉訴案件事實為(wei) 基礎,注重釋法說理,引導當事人縮小分歧、凝聚共識。”常國鋒說,在這起白酒品牌之爭(zheng) 中,檢察機關(guan) 通過促進行政爭(zheng) 議實質性化解,不僅(jin) 有力維護老字號商標品牌商譽,也幫助相關(guan) 品牌企業(ye) 實現未來發展的破局,實現雙贏效果。

  3 強化源頭管控推進溯源治理

  我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眾(zhong) 多白酒品牌是老字號名錄中具有獨特魅力的組成部分。這些老字號品牌的產(chan) 品暢銷海內(nei) 外。然而,在白酒市場,有的無良商家用假酒以次充好,不僅(jin) 侵害了老字號企業(ye) 的經濟利益,也危害消費者的健康。

  2020年6月至9月,耿某在順義(yi) 區雇人製作假冒茅台、五糧液等老字號品牌的白酒。2020年9月17日,警方從(cong) 耿某在農(nong) 村租賃的多處出租房內(nei) ,查獲帶有上述注冊(ce) 商標的成品酒、製酒工具和大量注冊(ce) 商標標識。警方現場查獲尚未銷售的假酒涉案金額186萬(wan) 餘(yu) 元。2021年3月31日,經順義(yi) 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假冒注冊(ce) 商標罪判處耿某有期徒刑四年六個(ge) 月,並處罰金40萬(wan) 元。

  短短三個(ge) 月,涉案數百萬(wan) 元的假酒從(cong) 農(nong) 村小作坊流入市場。順義(yi) 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王立德說:“我們(men) 在辦案中發現,農(nong) 村宅院具有獨立性、隱蔽性較強的特點,租賃農(nong) 村宅基地房屋用於(yu) 製售假冒老字號品牌白酒是假酒產(chan) 業(ye) 鏈的重要一環。”

  在辦理耿某製售假酒案時,幾個(ge) 涉案房屋的房東(dong) 表示沒簽租賃合同,甚至連對方提供的姓名是假的也不知道,僅(jin) 加了微信用於(yu) 轉房租用,平日常見貨物搬進搬出,也不知道具體(ti) 做什麽(me) 生意……

  針對辦案中發現的此類問題,為(wei) 加大侵犯知識產(chan) 權犯罪全鏈條打擊力度,順義(yi) 區檢察院向製假售假易發高發地區的相關(guan) 單位製發檢察建議。“我們(men) 發現,農(nong) 村宅基地房屋出租存在兩(liang) 方麵問題:一是出租人、承租人形成租賃關(guan) 係後未按規定及時辦理登記手續;二是犯罪分子在承租的房屋內(nei) 存儲(chu) 大量製假材料及工具,在長期的生產(chan) 、搬運過程中沒有被發現。”王立德說,“因此,我們(men) 建議相關(guan) 部門在保護老字號品牌工作上主動履職,從(cong) 農(nong) 村宅基地房屋出租登記和日常監管兩(liang) 個(ge) 方麵消除製假團夥(huo) 的藏身之地。”

  檢察建議發出後,相關(guan) 單位非常重視,迅速行動起來,積極強化宅基地出租房日常管理,部分單位還開展宅基地違法出租專(zhuan) 項整治活動,充分發動群眾(zhong) ,加大法治宣傳(chuan) 力度,在全區形成了依法出租合法使用的社會(hui) 環境。“打擊侵犯知識產(chan) 權犯罪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檢察機關(guan) 在這項工作上必須勇於(yu) 擔當,積極推進全鏈條保護體(ti) 係的構建。”王立德說。

  無獨有偶,房山區檢察院也辦理了租賃農(nong) 家院作為(wei) 製售假酒窩點的案件,並在檢察履職中通過檢察建議、調研座談等方式“治未病”,推動溯源治理。

  2021年初,相關(guan) 案件被法院判決(jue) 後,檢察官開啟了解決(jue) 問題的“下半篇文章”。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基於(yu) 農(nong) 家院容易成為(wei) 假冒成品酒犯罪行為(wei) 庇護所的情況,房山區檢察院共計向相關(guan) 主管部門發出6份檢察建議,從(cong) 生產(chan) 經營監督、風險排查防控和安全宣傳(chuan) 教育等方麵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相關(guan) 單位收到檢察建議後均進行了認真整改落實。與(yu) 此同時,該院還與(yu) 監管部門開展座談,通報該批案件暴露出來的快遞物流企業(ye) 收寄驗視、實名登記、過機安檢執行不到位等問題,並達成建立案件線索移送和檢察建議抄送機製等共識。數據顯示,2021年,房山區涉老字號品牌高端白酒案件量同比下降66%。

  4 多方協作形成老字號品牌保護合力

  “希望此次會(hui) 議成為(wei) 發展契機,建立老字號品牌保護聯絡機製,形成執法司法聯動工作合力,為(wei) 老字號品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為(wei) 民族企業(ye) 壯大提供堅強支撐。”2021年11月19日,北京市檢察院組織召開老字號知識產(chan) 權保護線上研討會(hui) ,該院黨(dang) 組成員、副檢察長張朝霞發出了倡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高校學者和老字號企業(ye) 代表,以及知識產(chan) 權相關(guan) 的主管部門、商務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及司法部門、律師代表均在線參會(hui) 。

  “大柵欄商區已經有600年曆史了,有同仁堂、張一元、內(nei) 聯升、瑞蚨祥、步瀛齋、六必居、張小泉等一大批老字號企業(ye) ,在展現首都曆史底蘊、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會(hui) 上,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街道商會(hui) 會(hui) 長尹智君介紹。近年來,受現實利益驅動,部分老字號品牌被仿冒造假、惡意攀附的案例屢見不鮮,不僅(jin) 使合法企業(ye) 蒙受經濟損失,更損害了老字號的品牌聲譽。“希望能加強司法支持,形成保護老字號品牌合力。”尹智君說。

  據了解,為(wei) 護航老字號企業(ye) 健康發展,北京市檢察院第四分院與(yu) 西城區檢察院聯動,在與(yu) 大柵欄商區部分老字號企業(ye) 座談交流、了解企業(ye) 法律需求的基礎上,於(yu) 2021年12月9日與(yu) 該商區建立了常態化的知識產(chan) 權檢察保護聯絡機製,推出刑事檢察、民事監督、公益訴訟檢察、行刑銜接、犯罪預防、普法宣傳(chuan) 等一站式“檢察套餐”服務。

  “聯絡機製建立後,我們(men) 首先走進了華天控股集團了解該企業(ye) 在老字號保護方麵遇到的難題,凝聚多方力量探索知識產(chan) 權保護路徑。”西城區檢察院檢察官羅強告訴記者,華天控股集團作為(wei) 以餐飲為(wei) 主營業(ye) 態的大型國有餐飲服務集團,旗下擁有護國寺小吃、鴻賓樓、二友居等20個(ge) 老字號品牌,還擁有16個(ge)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經過座談,該院了解到,企業(ye) 近幾年的老字號知識產(chan) 權維權案例暴露出訴訟周期長、打假成本高、執行效果不理想等諸多問題,“為(wei) 此,我們(men) 結合知識產(chan) 權保護檢察工作經驗,提出了加強關(guan) 聯商標防禦性注冊(ce) 、建立商標續期警示機製等一係列維權策略。”

  下一步,西城區檢察院還將會(hui) 同老字號企業(ye) 通過區知識產(chan) 權聯席會(hui) 議平台與(yu) 相關(guan) 平台單位,探索行政執法、民事訴訟等多維度保護老字號品牌等企業(ye) 的新路徑。

  2021年以來北京市檢察機關(guan) 服務保障老字號知識產(chan) 權大事記

  ●2021年2月

  豐(feng) 台區檢察院辦理的張某等8人假冒全聚德烤鴨案,入選最高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的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ge) 最嚴(yan) ”要求專(zhuan) 項行動典型案例。

  ●2021年2月

  大興(xing) 區檢察院順利辦結全鏈條打擊侵犯老字號商標權的製售假酒係列案,涉及製作、生產(chan) 、運輸、銷售各環節涉案人員19名,其中主犯周某因犯假冒注冊(ce) 商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210萬(wan) 元。

  ●2021年4月

  北京市檢察院第四分院檢察官走進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調研老字號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現狀。

  ●2021年5月

  房山區檢察院檢察官走進良鄉(xiang) 鎮,介紹了該院辦理的利用“高牆大院”實施侵犯知識產(chan) 權犯罪、非法經營犯罪的情況,深入參與(yu) 社會(hui) 綜合治理。

  ●2021年8月

  海澱區檢察院對張某假冒注冊(ce) 商標案提起公訴。張某自產(chan) 自銷假冒同仁堂品牌的冬蟲夏草、海參等產(chan) 品,且拒不如實供述犯罪事實,檢察機關(guan) 依法指控,並基於(yu) 客觀證據追訴下遊犯罪。

  ●2021年11月

  北京市檢察院組織召開老字號知識產(chan) 權保護研討會(hui) 。

  ●2021年12月

  北京市檢察院第四分院與(yu) 西城區檢察院兩(liang) 級聯動,在西城區大柵欄商區設立老字號知識產(chan) 權保護檢察聯絡點。

  ●2021年12月

  順義(yi) 區檢察院檢察官前往牛欄山酒廠,實地進行老字號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調研活動。

  ●2022年3月

  北京市檢察院第四分院辦理的陝西白水某康酒業(ye) 有限責任公司申請行政訴訟監督案,入選檢察機關(guan) 知識產(chan) 權綜合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