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世間美好的“追夢人”
百工造夢圖鑒
那些讓世間美好的“追夢人”
“因為(wei) 熱愛,所以有夢,”你還記得你心中的那個(ge) 夢嗎?五一勞動節,新京報我們(men) 視頻采訪了6個(ge) 關(guan) 於(yu) 夢的故事,構建出了一幅《百工造夢圖鑒》。在這幅長長的畫卷中:
有人在異國他鄉(xiang) 街頭彈奏古箏,展示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的美;
有人放棄高薪回家追逐雲(yun) 朵治愈網友;
有人鍾情飛行,幫人追尋“藍天夢”;
有人製作震撼“子龍鎧”,讓人直呼“夢回三國”;
也有人潛入水中設計舞蹈,造大型國風夢境,展現“難以置信的美”;
還有人繪夢32年,幫別人解開心結。
這些追夢人,用奇思妙想和熱愛,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業(ye) ,為(wei) 這個(ge) 世界“造了一場美夢”。
視頻博主:讓外國人發現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的美
中國姑娘彭靜旋,用古箏在法國街頭營造音樂(le) “夢境”,她在全網有超千萬(wan) 名粉絲(si) 。她曾與(yu) 鋼琴家郎朗同台,與(yu) “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雲(yun) ”合奏。除了中國風歌曲,彭靜旋還將許多外國歌曲進行改編,悅耳的琴聲、精致的服飾,不少人被這如夢似幻的一幕所吸引。
彭靜旋說:“有一位外國老奶奶聽到古箏曲,她說她雖然從(cong) 來沒有去過中國,但是能夠通過樂(le) 曲,想象出一幅非常好看的中國山水畫,她非常希望以後能去中國走一走,去看一看音樂(le) 裏麵的風景;有時候會(hui) 遇見一些華人朋友,可能是太久沒有回家,突然在法國街頭聽到了古箏曲,他們(men) 說很感動,緩解了思鄉(xiang) 之情。”她表示,希望以古箏為(wei) 橋梁,創作演繹更多優(you) 秀的音樂(le) ,將傳(chuan) 統文化發揚光大。“做到現在,身上的責任感越來越重,更加地希望被大家發現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的美,以後能夠用音樂(le) 去做更多的交流,讓傳(chuan) 統文化走出去,我覺得這個(ge) 事情是非常有意義(yi) 的。”彭靜旋說。
飛行教員:接觸飛行9年 幫人追尋“藍天夢”
成都淮州機場是廖秋霞工作的地方。她從(cong) 2013年開始學飛行,飛行時間約764小時。之前她是一名汽車銷售員,她坦言,最開始接觸飛行是想當飛機銷售員。“在學習(xi) 飛行之後,我改變了這個(ge) 想法,決(jue) 定當一名飛行教員。”但追逐夢想的道路並不是那麽(me) 順利。“很多人不相信我,尤其是家裏人。”廖秋霞說,“我個(ge) 子不高,也沒有專(zhuan) 業(ye) 學習(xi) 過開飛機,所以家人不太支持我。”雖然有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但廖秋霞堅持學習(xi) 飛行。學成後開始教學員。學員中,來自福建廈門的張叔讓她印象最深也是年齡最大的一位學員。張叔是一名66歲的退伍老兵,瞞著家人從(cong) 廈門來到成都學習(xi) 開飛機。廖秋霞說:“他學成單飛的時候哭了,我也哭了。他這個(ge) 年紀,我真的為(wei) 他感動,為(wei) 他驕傲。”
廖秋霞每天基本是最早來機場最晚走的人,她喜歡待在機場。“我希望能把飛行當成一輩子的職業(ye) ,也希望全國都能有我的學員,幫更多人圓一個(ge) 飛行夢。”她說。
水下舞蹈導演:用水舞營造大型國風夢境
郭吉勇是一位極限影像的創意導演。2020年 9月,他第一次創作水下國風舞蹈視頻《蓮》,原曲演唱者張藝興(xing) 等人紛紛為(wei) 其點讚,讓他感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2021年6月12日,他導演的《洛神水賦》在河南衛視播出,舞者在水中衣袂翩躚,仿佛還原大家夢中的“洛神”形象,瞬間驚豔全網,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點讚稱是“難以置信的美!”
如今郭吉勇已創作並拍攝過武俠(xia) 、神話、國風、曆史等20多個(ge) 水下舞蹈短片,令他印象最深的是登上CCTV-4的雙人武俠(xia) 題材作品——《月影無極》,“因為(wei) 太難了。在水下看不清,也聽不到音樂(le) ,隻能靠敲拍子卡節奏,演員累得出水躺地上就能睡著。”但最終的呈現效果非常驚豔,他笑著說,這是用自己的方式圓了武俠(xia) 夢。
對於(yu) 郭吉勇來說,自己就是一個(ge) 造夢者,把自己腦海中的夢境,通過水下舞蹈的設計呈現出來。“我經常碰到留言建議我去拍什麽(me) ,如果我也讚同那個(ge) 點,那我就去造你這個(ge) 夢。”郭吉勇說。
製“雲(yun) ”師:2年售出20萬(wan) 朵“雲(yun) ”治愈網友
“如果連抬頭看雲(yun) 的時間都沒有,掙再多的錢又有什麽(me) 意義(yi) 呢?”盧滄龍是一名理科生,從(cong) 浙江大學畢業(ye) 後,來到北京創業(ye) 。他說,一個(ge) 周末的傍晚,他看見一朵非常好看的火燒雲(yun) ,有一種被瞬間擊中心靈的感覺,這讓他愛上了雲(yun) 朵。盧滄龍有一塊8T的硬盤,存了幾萬(wan) 張拍攝的雲(yun) 朵圖。
2020年,他放棄年薪50萬(wan) 的工作,從(cong) 北京搬到杭州,成為(wei) 了一名“製雲(yun) 師”。
如今,盧滄龍已賣出20萬(wan) 朵“雲(yun) ”,逼真、唯美的“雲(yun) 朵”治愈了許多網友。“有一個(ge) 客戶,他妻子名字的最後一個(ge) 字是‘雲(yun) ’,他想給妻子定製一朵‘雲(yun) ’,作為(wei) 他們(men) 十周年紀念日禮物,草圖發來後,我們(men) 溝通了很久,最終把這朵‘雲(yun) ’製作了出來,客戶和他妻子都非常喜歡。”盧滄龍說,客戶的評價(jia) 讓他感受到做這件事情是有意義(yi) 的,可以幫助他人緩解生活中的焦慮,提供一些樂(le) 趣。他說:“希望我做的雲(yun) 朵能越來越真實,讓更多的人近距離感受到一朵雲(yun) 的美妙之處。”
甲胄複原師:製60斤“子龍鎧” 夢回三國
張超是清華學霸,畢業(ye) 後先後在名企和高校工作,最終選擇深耕於(yu) 自己熱愛的領域。2016年,張超團隊開始從(cong) 事國風文化推廣工作,之後他們(men) 在遊戲中複原了《紅樓夢》大觀園,引發網友關(guan) 注。
2021年,張超跟鑄甲師溫陳華、周佳偉(wei) 一起,對《三國演義(yi) 》趙子龍所穿甲胄進行1∶1改良複原,令人直呼“夢回三國”。
張超稱,文藝作品中的趙雲(yun) 形象皆著一身白靠,手執一杆長槍,騎著一匹白馬,英俊瀟灑。他們(men) 根據這樣的形象,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做出約60斤重的“子龍鎧”。
為(wei) 了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甲胄,張超參加了甲胄表演團體(ti) “鐵羽踏白”。穿上鐵甲走T台,令國風盔甲被更多人知曉。張超表示,對中國文化和甲胄的熱愛將團隊幾人凝聚在一起,他們(men) 希望提高大家對於(yu) 甲胄的接受度,並且讓全世界看到中國甲胄。
張超表示,未來他還會(hui) 繼續推廣中國甲胄文化,因為(wei) “文化不會(hui) 死去,文化隻是靜靜地等待蘇醒”。
繪夢師:32年間重現千餘(yu) 夢境
“在我看來,夢有兩(liang) 個(ge) 重要的功能,一個(ge) 是治療和治愈,還有一個(ge) 就是展示我們(men) 的潛力。”李洋現為(wei)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他從(cong) 1990年開始用繪畫來展現和描繪夢境,至今已畫出自己與(yu) 他人上千個(ge) 夢境。
李洋少年時開始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了6000多個(ge) 夢境,37本“夢的筆記本”被很好地保存在一個(ge) 透明箱內(nei) 。
2019年,李洋畫了《被聯合起來的366個(ge) 人類的夢》,這個(ge) 作品中,有他自己的夢,也有收集的其他人的夢。其中有一個(ge) 夢是一位小時候失去父親(qin) 的女生,在夢中與(yu) 去世父親(qin) “相聚”,拍了全家福。李洋將“夢中全家福”畫出來,他認為(wei) ,夢可以治愈創傷(shang) ,也會(hui) 給生活中有壓力的人一些支持。
李洋表示,自己畫夢的目的是為(wei) 了把夢帶進現實,也希望能夠形成一個(ge) 夢的個(ge) 人史,記錄普通人的夢,也許能折射很多時代的記憶。“我畫夢的時候也在想,一個(ge) 平凡的人,他內(nei) 心裏指不定會(hui) 有怎樣一個(ge) 宏大的世界,你會(hui) 對他有點肅然起敬的感覺。”
A08-A09版采寫(xie) /新京報記者 田昊文 杜夢媛 陳絲(si) 柳 郭奕瑤 李淑怡 王星童 趙子軒 楊雪瑩
A08-A09版圖片/受訪者供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