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圈粉”又“圈心”
紅色旅遊“圈粉”又“圈心”
前不久,重慶紅岩文化公園一、二期項目建設完成,並向市民遊客免費開放。這座公園與(yu) 周邊的紅岩村、紅岩革命紀念館等紅色文化區域串聯起來,成為(wei) 重慶紅色旅遊新地標。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紅色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2021)》顯示,近兩(liang) 年紅色旅遊市場迎來快速發展期,已基本建成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為(wei) 核心的紅色景區管理體(ti) 係。
旅遊市場亮眼“紅”
“那時候《新華日報》的出版麵臨(lin) 很多困難,為(wei) 了躲避敵機轟炸,報社人員就將印刷機搬進防空洞裏出報。周恩來總理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那期報紙就是在防空洞裏印刷的。”4月18日,在重慶紅岩公園內(nei) 的《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市民王永傑帶著8歲的兒(er) 子參觀並給他講解。
王永傑告訴記者,身為(wei) 重慶人,他對這些曆史故事熟記於(yu) 心。“以前學校每年的春遊和秋遊,主題大都和紅色文化有關(guan) 。”他說,學生時代就經常參觀紅岩村、渣滓洞、白公館等地,每逢“11·27大屠殺”紀念日,學校還會(hui) 帶領大家前往歌樂(le) 山烈士陵園掃墓。
重慶市文旅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紅色”一直是重慶旅遊市場的主題色。“重慶是一座英雄之城,擁有眾(zhong) 多的紅色文化印記。在去年推出的建黨(dang) 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中,‘踏尋紅岩足跡·感悟紅岩精神’這條線路就吸引了大量遊客。”
記者注意到,近幾年來,國內(nei) 旅遊市場形成了“中國紅”的獨特風景,不僅(jin) 僅(jin) 是重慶,其他省市的紅色旅遊景區也是人氣不減。
“從(cong) 開館到閉館,我幾乎一直在講解。”在遵義(yi) 會(hui) 議陳列館做了三年義(yi) 務講解員的銀財靜說,隻要遇上節假日,這樣的工作節奏就是家常便飯,“因為(wei) 新冠肺炎疫情,場館限製了遊客量,但遊客參觀的熱情依然高漲,預約名額很快就滿了。”
據《中國紅色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2021)》統計數據預測,到2023年中國紅色旅遊市場規模有望接近萬(wan) 億(yi) 元。
紅色資源的轉化
記者了解到,紅岩文化公園是重慶圍繞紅色資源進行保護利用並轉化的又一舉(ju) 措,通過將紅色文化資源串聯成線形成文旅產(chan) 品,吸引遊客來渝體(ti) 驗都市紅色精品旅遊。
走進紅岩文化公園,記者看到一處處紅色文物建築修繕一新,煥發出新的活力。紅色文化的展陳方式更加豐(feng) 富,除了參觀遊覽,遊客還能在舞台藝術中感受紅岩精神的時代魅力。由紅岩聯線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自編自導自演的紅岩革命故事展演,贏得了遊客紛紛點讚。“這樣的旅遊比單純的遊覽更有意義(yi) 。”一位看完展演的觀眾(zhong) 說道。
在重慶綦江區崇河村,“楓香樹下1935紅軍(jun) 街”讓這個(ge) 昔日的偏僻山村變成了旅遊地。“挖掘這一帶的紅色文化,建起了紅軍(jun) 廣場,打造了紅軍(jun) 美食文化街。”重慶市文旅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已經建設完成的項目之一,目前重慶段共實施文物保護、紀念館建設、文旅開發等項目43個(ge) ,其中完工18個(ge) ,相關(guan) 景區景點接待遊客超400萬(wan) 人次。
將紅色資源轉化成文旅產(chan) 品,在全國各地比比皆是。在上海,“紅色旅遊巴士”連接紅色地標,成為(wei) “移動黨(dang) 課”課堂,豎立在市中心的“紅色電話亭”,可以收聽“永不消逝的電波”等紅色故事。在河北平山縣,紅色旅遊讓農(nong) 村變景點、民居變客棧、農(nong) 產(chan) 品變旅遊商品……
中國旅遊研究院有關(guan) 人士表示,紅色資源在經濟社會(hui) 中發揮作用的核心在於(yu) 要進行轉化,使紅色資源以一種貼近時代、貼近需求、貼近生活的形態開發、展現出來,賦予其功能性價(jia) 值和情感性價(jia) 值。
技術創新吸引年輕遊客
“選定任意一個(ge) 日期,就能看到當天的報紙。”在《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多媒體(ti) 展示屏前,許多遊客駐足體(ti) 驗。該場館負責人告訴記者,引入的這套智能設備係統將3000多期《新華日報》全部錄入其中。
來到重慶江津區聶榮臻元帥陳列館,迎麵而來的講解員是一台機器人。“聶榮臻元帥有多少年黨(dang) 齡?聶榮臻元帥留下的珍貴文物有哪些……”講解結束之後,機器人還會(hui) 與(yu) 遊客互動問答。在“科技主帥”大展區,展館利用多媒體(ti) 投影技術、互動觸摸屏技術實現動靜結合,生動再現了聶榮臻元帥的生平故事。
“紅色旅遊積極探索應用VR、AR、數字化等技術,為(wei) 遊客帶來了全新的遊覽體(ti) 驗,既豐(feng) 富了紅色旅遊產(chan) 品的體(ti) 係,也賦能了紅色旅遊產(chan) 品的創新。”《中國紅色旅遊發展報告(2021)》統籌主編王金偉(wei) 總結道。
記者關(guan) 注到,上述報告特別提及“紅色旅遊遊客年輕化趨勢顯著”的現象。據調查數據顯示,去年有過紅色之旅經曆的遊客人群中,00後、90後人數占比已經超過50%,參觀革命舊址、遊覽紅色景區逐漸成為(wei) 年輕一代的旅遊新風向。
“年輕人喜歡沉浸式體(ti) 驗。”王金偉(wei) 舉(ju) 例分析道,去年開放的延安紅街推出的大型沉浸式紅色情景體(ti) 驗劇《再回延安》,吸引了無數年輕人,場場爆滿。“借助科技手段,遊客可以融入劇情裏,深度體(ti) 驗紅軍(jun) 長征時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辛過往。”
業(ye) 內(nei) 分析認為(wei) ,紅色旅遊應用新技術,創意開發“紅色旅遊+”產(chan) 品,是受到年輕遊客青睞的關(guan) 鍵因素。智慧旅遊、創意旅遊將是紅色旅遊業(ye) 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黃仕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