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城鄉同網同速 提升農民數字素養
推進城鄉(xiang) 同網同速 提升農(nong) 民數字素養(yang)
打開手機,可以看新聞、刷視頻、網購中意的消費品;一根網線,讓城鄉(xiang) 兩(liang) 端的孩子同上一節課,共享優(you) 質教育資源;隔著屏幕,農(nong) 民在村衛生室就可以讓城裏的名醫看病……數字化正日益深刻地改變著鄉(xiang) 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信息化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李道亮看來,這一個(ge) 個(ge) 生動的應用場景,展現了數字化鄉(xiang) 村生活的廣闊前景。
數字化在保障改善民生、縮小城鄉(xiang) 差距方麵大有可為(wei)
“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農(nong) 村發展不充分是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集中體(ti) 現,以‘互聯網+’為(wei) 代表的數字化能突破時空限製,在促進農(nong) 村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縮小城鄉(xiang) 發展差距方麵大有可為(wei) 。”李道亮說,比如各地積極完善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很多農(nong) 民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到城市的醫療服務,看病難得到緩解。
我國已初步實現數字化與(yu) 農(nong) 民生活的有機融合。2014年至2021年,我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從(cong) 0.18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5萬(wan) 億(yi) 元,增長10倍多。截至目前,全國遠程醫療服務縣(區、市)覆蓋率達到90%左右,全國中小學校(含教學點)實現100%寬帶通達。
“數字化已滲透到鄉(xiang) 村生活各方麵,但仍大有潛力可挖。”李道亮說,下一步,硬件上要大力推進鄉(xiang) 村信息基礎設施優(you) 化升級,持續推進城市農(nong) 村“同網同速”,逐步填平城鄉(xiang) “數字鴻溝”;推動農(nong) 村公路、電力、水利工程、冷鏈物流等傳(chuan) 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升級,推進智慧交通、智能電網、智慧農(nong) 業(ye) 、智慧物流等建設。軟件上,要不斷豐(feng) 富和完善適應“三農(nong) ”特點的信息服務供給,打造農(nong) 業(ye) 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強化服務、完善功能、簡化操作,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用得上、用得好。推進智慧城市平台和服務向鄉(xiang) 村延伸,推進涉農(nong) 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開放、有效整合,為(wei) 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下沉鄉(xiang) 村提供便利,助力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城鄉(xiang) 均等化。
打通堵點,突破難點,讓人民群眾(zhong) 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道亮認為(wei) ,拓展、深化數字化在鄉(xiang) 村生活的應用場景,前景廣闊,下一步應打通堵點,突破難點,讓數字化助力鄉(xiang) 村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打通農(nong) 村物流“最後一公裏”,促進農(nong) 村電商高質量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農(nong) 村電商和快遞物流配送。李道亮說,要大力提升村級電商服務能力,鼓勵各地供銷部門、移動運營商和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企業(ye) 等社會(hui) 力量積極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推進農(nong) 村連鎖超市、村級便利店、綜合服務社等實體(ti) 網點信息化改造,提供代購代銷、代收代發、物流配送、電子支付等服務。完善農(nong) 村電商物流體(ti) 係,支持大型流通企業(ye) 以縣城和中心鎮為(wei) 重點下沉供應鏈,推動建立長期穩定的產(chan) 銷對接關(guan) 係,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倉(cang) 儲(chu) 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動運行機製和服務模式創新,推動行業(ye) 協作和資源共享,破解農(nong) 村物流成本高、運營機構可持續發展難等問題。
提升農(nong) 民的數字化素養(yang) ,讓他們(men) 更好享受數字化紅利。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nong) 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培訓。“這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整體(ti) 上鄉(xiang) 親(qin) 們(men) 數字化理念和運用水平還比較差,這是需要重點解決(jue) 的一個(ge) 難點。”李道亮認為(wei) ,提升農(nong) 民數字素養(yang) 關(guan) 鍵在於(yu) 提高農(nong) 民的認知、意願和能力,加強數字鄉(xiang) 村應用場景宣傳(chuan) 和示範,提升農(nong) 民對數字技術的認知和學習(xi) 意願是前提,搭建農(nong) 村電商培訓等提升農(nong) 民數字技能的平台是基礎。要結合農(nong) 村實際,引導企業(ye) 、公益組織等參與(yu) 農(nong) 民數字技能提升工作,進一步發揮益農(nong) 信息社的作用,從(cong) 返鄉(xiang) 下鄉(xiang) 人員、農(nong) 村青年中選聘信息員,培訓鄉(xiang) 村留守群體(ti) ,讓他們(men) 學會(hui) 使用電腦、智能手機等智能設備,掌握網上購物、使用各種常見APP等技能。
本報記者 顧仲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