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啟新篇章 讓鄉村更美麗更宜居

發布時間:2022-05-10 10:5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讓鄉(xiang) 村更美麗(li) 更宜居

  最近,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頭車村的姚本宏心情很不錯。從(cong) 自家的廁所由“一個(ge) 木桶搭兩(liang) 塊板”升級成衝(chong) 水馬桶後,他的孫子也願意從(cong) 縣城回村裏過寒暑假了。

  在全國農(nong) 村,像姚本宏家這樣,幹淨的衝(chong) 水馬桶取代又髒又亂(luan) 的旱廁成為(wei) 普遍現象。變化的不僅(jin) 僅(jin) 是廁所,自2018年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各地農(nong) 村長期以來存在的髒亂(luan) 差局麵得以扭轉,“鄉(xiang) 村變美了、生活更好了”成為(wei) 人們(men) 的共同感受。

  2021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要求創新完善相關(guan) 支持政策,為(wei) 未來五年進一步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li) 鄉(xiang) 村描繪了清晰的“路線圖”。

  從(cong) 2018年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硬仗打響,到如今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正式啟動,中國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啟了新篇章。目前,各地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展如何?記者采訪了河南、安徽、青海等地一些鄉(xiang) 村的工作推進情況,看他們(men) 如何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讓鄉(xiang) 村更美麗(li) 更宜居。

  廁所革命效果好

  時值初夏,天亮得早,天氣也漸漸炎熱起來。吃罷早飯,汪茂才坐在自家門口,曬曬太陽,呷一口茶,怡然自得。

  汪茂才是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舜山鎮複興(xing) 村村民,80多歲的他和妻子一直生活在複興(xing) 村中。最近,汪茂才的心情很不錯,因為(wei) 家裏換上了新廁所。

  記者問他:“換個(ge) 廁所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高興(xing) ?”

  汪茂才立刻打開了話匣子:“那可太不一樣了!我家原來的廁所,不過就是在地上挖個(ge) 洞,蓋上個(ge) 石板,四周用磚頭圍起來,上麵搭個(ge) 塑料板就成了。不遮風,不擋雨,沒有電,沒有水。遇上天氣不好,早晨晚上上廁所都很麻煩。一到夏天,裏麵又是臭氣熏天。現在我和老伴年紀越來越大,用起來更加不方便了。”

  事實上,不隻是汪茂才家,在過去的中國農(nong) 村,髒亂(luan) 的廁所給環境和水源帶來了嚴(yan) 重的汙染,也給人們(men) 的健康帶來危害。“一個(ge) 坑,兩(liang) 塊磚,三尺牆,圍四邊,捂鼻子,踮腳尖, 蚊蠅飛,臭熏天……”這段順口溜說的就是過去農(nong) 村旱廁如廁的窘境。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小環境折射大文明。

  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問題,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要求開展廁所糞汙治理。合理選擇改廁模式,推進廁所革命。推進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同步實施廁所糞汙治理。引導農(nong) 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人口規模較大村莊配套建設公共廁所。加強改廁與(yu) 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的有效銜接。

  複興(xing) 村的廁所革命,也隨之開始。

  如今汪茂才家裏的廁所,幾平方米大的小屋子,地板和牆壁都貼了瓷磚,還安上了幹淨又方便的洗手池和坐便器。新修的化糞池埋在地下,地麵露出3個(ge) 格子,用蓋子蓋好,安全又衛生。

  “剛開始,有些群眾(zhong) 不願意改廁,尤其是一些年紀大的村民,長期以來習(xi) 慣了過去的旱廁。我們(men) 隻能不斷地做工作。”村主任計克琴對本報記者說,“不過實實在在的好處大家看得見。隨著廁所革命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村民改變了想法。”

  後來,隻要聽到村裏還有誰不願意改廁,不用村幹部出馬,汪茂才就主動去幫忙做工作。“這是好事兒(er) ,隻要讓不願意改的人看到實際效果,自然就願意了。”

  現在的複興(xing) 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衛生又方便的新式廁所。

  複興(xing) 村廁所革命的成就,是安徽省這些年推進廁所革命的真實寫(xie) 照。“近年來,安徽省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取得積極進展,全省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2021年,安徽省已經完成年度農(nong) 村戶廁改造40萬(wan) 戶。”安徽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農(nong) 村社會(hui) 事業(ye) 促進處處長湯洋對本報介紹,“十四五”期間,安徽省將把農(nong) 村廁所革命作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任務,努力補齊短板,提高群眾(zhong) 生活品質。安徽將進一步提高全省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

  不隻安徽,在2021年12月6日舉(ju) 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央農(nong) 辦副主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黨(dang) 組成員、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劉煥鑫表示,截至2020年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全麵完成,農(nong) 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18年以來,累計改造農(nong) 村戶廁4000多萬(wan) 戶,全國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8%以上。

  “三清一改”有高招

  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實現村莊幹淨整潔是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最基本的目標任務。

  2018年12月,中央農(nong) 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18個(ge) 部門共同啟動實施村莊清潔行動,重點是發動農(nong) 民開展“三清一改”,也就是清理農(nong) 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nei) 塘溝、清理畜禽養(yang) 殖糞汙等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廢棄物,改變影響農(nong) 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xi) 慣,集中整治村莊環境髒亂(luan) 差。

  落實“三清一改”,河南省開封市蘭(lan) 考縣探索創建了“政府主導,財政支持;全民參與(yu) ,市場運作;垃圾分類,資源利用;示範先行,獎補推動”的蘭(lan) 考模式。

  在垃圾清理方麵,蘭(lan) 考縣充分發揮了農(nong) 民主體(ti) 作用。縣鄉(xiang) 村三級聯動,通過召開會(hui) 議、廣播電視、手機微信、戲劇小品等形式,營造活動氛圍,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積極性。

  蘭(lan) 考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推進辦主任任惠民對本報記者說:“蘭(lan) 考在率先實施市場化運作的同時,發動群眾(zhong) 每年開展三次集中清零的清潔行動:喇叭響起來、鄉(xiang) 賢捐起來、大鍋支起來、幹部領起來、駐村幫起來,男女老少齊上陣、共清零。現在,‘幹淨整潔’已經成為(wei) 蘭(lan) 考的名片。”

  截至目前,蘭(lan) 考全縣群眾(zhong) 義(yi) 務清理垃圾已達18萬(wan) 人次,清理各類垃圾16萬(wan) 噸(其中生活垃圾13.2萬(wan) 噸),清除雜物6.3萬(wan) 噸,清理塘溝580個(ge) (條),治理汙水3.66萬(wan) 戶、小廣告4.6萬(wan) 處。

  在蘭(lan) 考,生活垃圾也能變廢為(wei) “寶”。垃圾分類、收集後,經中轉站壓縮後運送至當地一家環保能源公司焚燒發電。每噸垃圾的發電量相當於(yu) 一個(ge) 農(nong) 村家庭一個(ge) 多月的用電量。

  垃圾焚燒發電補充電能,焚燒後的廢渣也是“寶”。除了可以提取出鐵、鋁等金屬,剩餘(yu) 的廢渣也能作為(wei) 建築用磚的材料。

  因為(wei) 垃圾處理的舉(ju) 措得當,成效顯著,蘭(lan) 考縣先後被評為(wei) 全國農(nong) 村垃圾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全國農(nong) 村汙水治理示範縣、全國四好農(nong) 村路示範縣、全國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2019年10月,全國農(nong) 村生活垃圾現場會(hui) 在蘭(lan) 考召開,會(hui) 議期間,與(yu) 會(hui) 人員分組深入蘭(lan) 考縣儀(yi) 封鄉(xiang) 代莊村、東(dong) 壩頭鎮張莊村及光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等地,了解並觀摩當地農(nong) 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做法和工作成效,以及生活垃圾治理末端多元處理情況。2020年3月,蘭(lan) 考縣被中央農(nong) 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評為(wei)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蘭(lan) 考垃圾清理的成果,是全國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成績的縮影。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中國全國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農(nong) 村生活基礎設施大幅改善,全國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建製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車;各地區立足實際打造了5萬(wan) 多個(ge) 不同類型的美麗(li) 宜居村莊。

  先改變村容村貌

  5月5日,像往常一樣,薑佳佳早起沿著村中的石板路跑步晨練。路過村民朱明剛家時,她停下腳步,抬手拍下一張照片。照片中,一座青磚灰瓦的小樓房在晨光中安靜佇(zhu) 立,一樓的超市門口擺放著琳琅滿目的貨品,二樓是一個(ge) 農(nong) 家客棧,明亮的窗戶上倒映著藍天和白雲(yun) 。

  晨光熹微中,這座小樓就像它所在的村落一樣,幹淨、整潔、朝氣蓬勃,散發著淡淡的鄉(xiang) 土氣息。

  這裏是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2013年被住建部列入全國第一批12個(ge) “美麗(li) 宜居村莊示範”名單。同年,該村又被確定為(wei) 全國“美麗(li) 鄉(xiang) 村”首批創建試點村。

  郝堂村坐落在大別山的懷抱,距河南省信陽市區18公裏,是一個(ge) 典型的丘陵山區小村,耕地麵積不足2000畝(mu) ,667戶人家散落在20平方公裏鬱鬱蔥蔥的山坳裏。

  依水的小橋,百年的古樹,輕掩的柴扉,狗頭門樓、清水牆構築的一座座青磚灰瓦的古樸民宅,連同小學校、文化廣場、養(yang) 老中心等新式建築,錯落有致地掩映在荷塘綠樹之間,顯得非常和諧與(yu) 靜謐。

  很難想象,這樣美麗(li) 的山村,曾經是一個(ge) 省級貧困村,村子破敗、環境髒亂(luan) ,年輕人紛紛出外打工,隻剩老人留守,是一個(ge) 名副其實的“空心村”。

  2011年時,在郝堂村當大學生村官的薑佳佳曾在同一個(ge) 位置拍過一張照片,照片中的屋子破舊簡陋,屋外的爛泥地也展示著村子的衰敗和髒亂(luan) 。

  “這一切的改變,是從(cong) 改善村容村貌開始的,”薑佳佳對本報記者說,“可持續發展,首先是居住環境的可持續。我們(men) 堅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想讓村子‘活’起來,就必須先從(cong) 改善村容村貌開始。”

  “最初有很多不理解的村民,比如朱明剛。他在村裏養(yang) 了十幾頭牛,每天穿街而過,非常影響環境。”薑佳佳說,“村幹部做他的工作,希望他把牛賣了去當村裏的衛生保潔員。朱明剛不同意,他覺得養(yang) 牛尚且能養(yang) 家糊口,如果做了保潔員,萬(wan) 一村莊建設搞不成,自己就沒飯吃了。”

  讓朱明剛沒想到的是,隨著村莊居住和衛生條件的改善,村裏的遊客漸漸多了起來,一些村民開農(nong) 家樂(le) 掙到了錢,村子漸漸熱鬧起來了。看到村子的發展有了希望,朱明剛咬咬牙改變了主意,不僅(jin) 不在村裏養(yang) 牛了,還用自己攢的養(yang) 牛錢修繕了房屋,讓女兒(er) 女婿也開起了民宿和農(nong) 家樂(le) 。

  郝堂村建設的第二步是改造民居。郝堂村的主要建設者李開良提出,要采取一戶一圖紙的方式,達到既留住鄉(xiang) 愁、又改善條件的目標。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ge) 溪水綠樹環繞、青磚民居錯落、樓台亭榭點綴的豫南民居群。嶄新的郝堂村不僅(jin) 得到了村民的稱讚,也贏得了四方遊客的青睞。

  打開局麵之後,接下來的工作變得更加順利。村裏帶頭組織“清潔家園”行動,製定《村民規約》,開設道德講堂,開展誌願服務……一係列行之有效的舉(ju) 措使得鄉(xiang) 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麵貌基本形成。

  此後,郝堂村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nong) 業(ye) ,積極扶持有機綠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開展鄉(xiang) 村休閑觀光養(yang) 生旅遊……經濟發展了,生活富裕了,不僅(jin) 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來了,還吸引了很多外地人來此創業(ye) ,開民宿、賣手工藝品,村莊變得越來越熱鬧。

  “讓居民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xiang) 愁,打造令城裏人向往的‘新農(nong) 村’,這是我們(men) 的目標,”郝堂村村支書(shu) 曹永根說,“下一步,我們(men) 將結合村莊實際,全麵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質,讓人民群眾(zhong) 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黨(dang) 建+生態經濟”

  2018年4月到2021年7月,武濱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烏(wu) 圖美仁鄉(xiang) 小灶火管區的團結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

  提起他的名字,團結村的村民都說好。武濱和村民們(men) 的友情,始於(yu) “一條路”的故事。

  2018年8月,從(cong) 格爾木市水利局派駐到團結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不到4個(ge) 月的武濱,決(jue) 心要幫村民們(men) 解決(jue) 一個(ge) 難題。

  8月正是枸杞采摘搶收的季節。武濱聽一位村民提起,通往枸杞曬場的路凸凹不平,一下雨就會(hui) 積水,泥濘不堪,車子在上麵行走非常顛簸,會(hui) 顛破很多枸杞鮮果。如果再遇上個(ge) 雨天、陰天,枸杞品相很受影響。

  “當時我就想,這樣下去不行,這個(ge) 難題要盡快解決(jue) 。”武濱對本報記者說,“不修這段路,村民辛苦種植的枸杞就要損耗在路上,而且越往後拖損失就越大。”

  在格爾木市水利局的幫助下,武濱順利完成了修路需要的人員和物資準備,很快開始了施工。

  雖然是農(nong) 忙季節,可在武濱的帶領下,全村的勞動力都來了,一個(ge) 個(ge) 幹得熱火朝天。

  短短兩(liang) 天,這條路便鋪築完畢了。當地裏的枸杞完全成熟,采摘工作全麵展開的時候,曾經凹凸不平的泥濘土路已變成了平整漂亮的砂石路。杞農(nong) 們(men) 駕駛電動車從(cong) 上麵經過時,有時會(hui) 高興(xing) 地哼上兩(liang) 首曲子。

  武濱就這樣用實際行動融入到了村民中間,也踏上了團結村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之路。

  以“黨(dang) 建+生態經濟”模式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這就是烏(wu) 圖美仁鄉(xiang) 在小灶火管區進行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創新性政策探索。

  “首先,選好一個(ge) 帶頭人,我們(men) 注重從(cong) 優(you) 秀現任村幹部、後備幹部、致富能人中選拔培養(yang) ‘雙高雙強’(思想境界高、群眾(zhong) 威信高、個(ge) 人創業(ye) 能力強、帶領群眾(zhong) 致富能力強)的村級班子隊伍,發展生產(chan) 想點子,解決(jue) 糾紛衝(chong) 前頭,成為(wei) 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團結和諧的‘維護者’、互幫互助的‘排頭兵’。”烏(wu) 圖美仁鄉(xiang) 黨(dang) 政主要負責同誌對本報記者說,“同時,不斷加大對基層幹部的教育培訓力度,提升基層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抓黨(dang) 建謀發展的能力。”

  依靠這套模式,近年來烏(wu) 圖美仁鄉(xiang) 成功實施了小灶火管區路燈、渠係改造,並完成了村內(nei) 生產(chan) 生活道路和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工程,補好農(nong) 區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的“短板”,進一步提升了村民收入。

  問他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