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地標“身份證”能為農產品帶來什麽?

發布時間:2022-05-16 14:14:00來源: 新京報

  說起地標農(nong) 產(chan) 品,許多人對此並不了解,辛苦拿到這個(ge) 小小的綠色標誌到底有什麽(me) 意義(yi) 。那麽(me) ,申請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對一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發展究竟可以帶來什麽(me) 好處?是否能夠真正打開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的發展空間?成為(wei) 地標產(chan) 品後是不是就可以一勞永逸了?新京報記者通過采訪昌平草莓、海澱玉巴達杏、通州大櫻桃等地標農(nong) 產(chan) 品的帶頭人,嚐試總結國家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的品牌增值與(yu) 發展進階之路。其實一個(ge) 很簡單的邏輯是:越是有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的農(nong) 產(chan) 品,就越有市場。

  昌平草莓每斤能賣到400元

  在北京家喻戶曉的昌平草莓,其實是北京地標農(nong) 產(chan) 品中的年輕選手,近年來卻呈現出後起之勢,甚至在高端市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適逢2008年北京昌平成功申辦“世界草莓大會(hui) ”,建設草莓大棚在北京逐漸興(xing) 起。2010年,北京種植草莓的設施大棚就增加到2000多棟。“種植草莓的農(nong) 戶數量增加,要想賣出去好價(jia) 錢,得有個(ge) 草莓品牌才行。”當年組織昌平草莓申請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是由原昌平農(nong) 業(ye) 服務中心負責,在一個(ge) 七八人的團隊中,路河是成員之一,“當初組織申請地標農(nong) 產(chan) 品的出發點,就是想讓農(nong) 戶增收,並在這個(ge) 過程中係統性地挖掘出昌平草莓的優(you) 勢、曆史特性等。”

  據介紹,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以地域冠名,絕不僅(jin) 僅(jin) 是對產(chan) 品質量的肯定,還要傳(chuan) 承農(nong) 耕文化、寄托風土記憶,至少還要飽含情感文化等因素,農(nong) 業(ye) 部門的推薦和認證,不僅(jin) 對入選農(nong) 產(chan) 品是背書(shu) 和保障,更省掉了商家的選擇成本,節約了農(nong) 產(chan) 品的推廣成本。因此,“地標”被認為(wei) 是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闖市場的“金字招牌”。

  2010年,昌平草莓通過農(nong) 業(ye) 部批準,獲得“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同時,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昌平草莓”實施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保護。申請地標農(nong) 產(chan) 品的過程,其實正是一個(ge) 產(chan) 業(ye) 梳理與(yu) 提質增效的過程。從(cong) 草莓種植的滋生,到成為(wei) 地域性品牌,十二年間,昌平區不僅(jin) 出現了一批草莓龍頭企業(ye) ,還讓區內(nei) 農(nong) 戶通過種草莓增加了收入。目前,北京有12000棟草莓大棚,其中昌平占比接近一半,共有3000多人從(cong) 事草莓種植。

  如今,昌平草莓已經在北京市民中有口皆碑。“地標農(nong) 產(chan) 品必須得有特殊性,如果所有的草莓都是昌平草莓,那將沒有優(you) 勢。”昌平區環監站副站長路河表示,“我們(men) 鼓勵農(nong) 戶,按照高標準把草莓種植得更優(you) 。”今年通過北京市的政策支持,昌平草莓又得到了500萬(wan) 元的專(zhuan) 項資金扶持,其中一部分資金將用於(yu) 激勵農(nong) 戶優(you) 質生產(chan) 形成品牌意識。“老百姓種的草莓越好,得到的獎勵越多。”

  “在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需要扶持一些標杆企業(ye) 先挑起大梁,以優(you) 質的草莓打開市場,提升草莓價(jia) 格。如今,最頂級的昌平草莓可以賣到400多塊錢一斤,這就意味著農(nong) 戶種植的草莓有了更多溢價(jia) 的空間。”路河表示。

  高端商超對通州大櫻桃進貨不設限

  在通州大櫻桃核心產(chan) 區西集鎮沙古堆村,最早一批種植櫻桃的,並非都是本地人。2003年,山東(dong) 人江寒青和丈夫在運河邊的村莊落腳,土壤學和栽培學的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背景,讓兩(liang) 人在實際種植中,對櫻桃樹的管理更加嚴(yan) 格,同時利用專(zhuan) 業(ye) 資源,引進多個(ge) 大櫻桃品種進行多年篩選,選出了最適合北京氣候生長的優(you) 良品種。因此,江寒青園區的櫻桃從(cong) 不以低價(jia) 招攬消費者。

  2010年末,農(nong) 業(ye) 部批準對“通州大櫻桃”實施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也成為(wei) 通州大櫻桃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個(ge) 曆史節點。對於(yu) 江寒青來說,自己所培育的櫻桃也通過地標這張名片,有了更多機會(hui) 被人發現,高端商超渠道開始注意到近在眼前的好櫻桃。

  2016年,北京華聯集團聯係到江寒青時,她已經在沙古堆村種了13年的有機櫻桃。也正是從(cong) 這年起,江寒青所種植的櫻桃,成功走進了BHG在北京的16家門店。其中也包括SKP商場地下一層的精品超市。每斤348元的價(jia) 格確實昂貴,卻仍然供不應求。

  江寒青談及,高端超市對於(yu) 園區櫻桃的需求是一直不設上限的,“也就是說,隻要我們(men) 這裏能持續提供最好的果品,商超就會(hui) 一直為(wei) 我們(men) 的大櫻桃保留渠道。”

  海澱玉巴達杏好的論顆賣

  玉巴達杏是北京海澱區第一個(ge) 申請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的品種,這個(ge) 古老的杏樹也最早嚐到了甜頭兒(er) 。

  五月的杏園,玉巴達杏樹枝繁葉茂,青杏掛滿枝頭。半個(ge) 多月後,玉巴達杏將迎來成熟期,到時那些中意這口味道的市民將特意趕來逛逛園子,嚐一嚐新杏,這是懂行的老顧客每年少不了的儀(yi) 式感。

  八年前,海澱農(nong) 科所組織玉巴達杏申請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在為(wei) 期半年多的準備中,海澱農(nong) 科所所長鄭禾和同事,一起進行了詳細的走訪調查,了解到玉巴達杏的分布、麵積、品種等,將玉巴達杏的底數摸了個(ge) 清楚。

  鄭禾表示,當時玉巴達杏的種植麵積有4000多畝(mu) ,不過,由於(yu) 城市的變遷,大部分的種植戶不再依靠種植為(wei) 生,多是上了歲數的老人還維持著果樹的種植管理。不同於(yu) 別的杏樹品種,玉巴達杏不耐儲(chu) 不耐運,要想得到最佳口感,須得在樹上長到九五成熟。2014年前,玉巴達杏一斤隻能賣一兩(liang) 塊錢,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申請後,讓古老的玉巴達杏樹種得到保護的同時,杏的品牌和價(jia) 格也提了上來,一斤能賣到十塊錢,走高端市場的玉巴達杏能賣到五十元一斤,最好的杏甚至能論顆賣。現在,玉巴達杏最遠已經賣到了深圳。

  鄭禾向記者介紹,玉巴達杏申請到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是對玉巴達杏“唯一性”的認定,也是“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的象征,這張地方名片是對玉巴達杏品種特質、文化、價(jia) 值的高度認同。

  “密雲(yun) 水庫魚”將進行地標登記

  據介紹,今年,北京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將通過轉移支付資金的方式,繼續開展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保護和發展工作。其中的重點項目就是實施“3+4+1”工程,即圍繞“平穀大桃”“昌平草莓”和“北京鴨”3個(ge) 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實施地理標誌保護工程,圍繞“大興(xing) 西瓜”“上方山香椿”“妙峰山玫瑰”和“通州大櫻桃”4個(ge) 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實施標準生產(chan) 和品牌化建設項目,指導“密雲(yun) 水庫魚”進行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登記。

  北京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市民中間,北京本土農(nong) 產(chan) 品,有一定消費群體(ti) 和知名度,有的還有皇家貢品背景,這是全國其他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所沒有的獨特性。不過,保護發展地標農(nong) 產(chan) 品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現階段,就是先把這些北京農(nong) 產(chan) 品保護下來,讓市民記憶中的老口味得以留存,在保護的基礎上,通過工程項目的扶持逐步發展產(chan) 業(ye) ,這是當下地標農(nong) 產(chan) 品的發展路徑,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田傑雄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