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綻放在大涼山上的90後警花

發布時間:2022-05-18 14:45:00來源: 法治日報

  綻放在大涼山上的90後警花

  記四川省昭覺縣公安局政工室副主任蔣尚姝

  □ 本報記者   馬利民

  □ 本報通訊員 穀才霞

  蔣尚姝,四川省昭覺縣公安局政工室副主任。作為(wei) 一名警察,她身處政工崗位,卻同樣衝(chong) 鋒一線,用筆書(shu) 寫(xie) 公平正義(yi) ,用鏡頭記錄警察故事。作為(wei) 一名90後,她思想活躍、創新開拓,將互聯網思維融入扶貧工作,利用鮮活生動的媒介方式,改變著曾經落後的村莊,樂(le) 此不疲地將彝家新貌推介到大涼山之外。

  村民的“警察老師”

  蔣尚姝出生於(yu) 1992年,中共黨(dang) 員。2017年,她由大涼山鄉(xiang) 村支教老師成為(wei) 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公安局警察。縣局政工民警人少事多,加班加點、熬更守夜是家常便飯。蔣尚姝勤學上進、刻苦鑽研,迅速勝任縣局政工宣傳(chuan) 和人事工作。5年來,以講好警察故事為(wei) 己任的蔣尚姝,逐漸成為(wei) 寫(xie) 作、視頻創作、新媒體(ti) 運營的行家裏手,把昭覺公安宣傳(chuan) 工作帶到新高度。

  2018年,時值昭覺縣精準扶貧全力攻堅階段,蔣尚姝集中精力投入其中。

  按照安排,蔣尚姝來到昭覺縣四開鄉(xiang) 瓦果乃托村參與(yu) 扶貧工作。此後的幾年裏,

  往返於(yu) 單位和幫扶點成為(wei) 她的工作常態。當時,她幫扶的一家貧困戶中有患病的孩子,為(wei) 盡快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治療,她跑遍了村裏、醫院、民政局和醫保局。因為(wei) 村民不會(hui) 講普通話,辦理手續等存在交流障礙,蔣尚姝常常自告奮勇,一邊教他們(men) 普通話,一邊幫他們(men) 辦理各種手續。“那段時間在村裏和醫院比回家的時間還要多。”蔣尚姝說。

  作為(wei) 曾經的支教老師,蔣尚姝非常關(guan) 注貧困村教育問題,憑借教學專(zhuan) 長,她不僅(jin) 自己走上講台,將反詐、禁毒等法律知識傳(chuan) 播給學生,更著手製作設計一套符合小學全階段的法律知識課件,交由村小學老師開展教學,希望讓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都能在寓教於(yu) 樂(le) 中培養(yang) 法律意識,讓下一代不僅(jin) 擺脫貧困更能知法懂法。

  幫扶期間,身著警服又活潑靚麗(li) 的蔣尚姝很受學生歡迎,是他們(men) 口中的“警察老師”。受孩子們(men) 影響,很多村民見到蔣尚姝,也會(hui) 十分親(qin) 切地喚她一聲“警察老師”。

  勇於(yu) 創新的普法人

  昭覺縣地處大涼山腹地,蔣尚姝幫扶的村裏也全是彝族群眾(zhong) ,大多數村民既不會(hui) 四川方言也不會(hui) 普通話,想要進一步交流十分困難,每次入戶,都要有人從(cong) 旁翻譯提供幫助。一段時間後蔣尚姝發現,村民生活水平雖然在逐漸改善,但法律意識卻十分淡薄,普法工作迫在眉睫。

  “除了提供日常關(guan) 照和產(chan) 業(ye) 幫扶,作為(wei) 警察,普及法律知識、安全常識,特別是森林防火等常識也是我們(men) 的主要職責,但是僅(jin) 靠當地群眾(zhong) 翻譯,很難把法律知識講解清楚。”意識到語言不通帶來的普法難題,蔣尚姝動起了腦筋。作為(wei) 一名90後,憑借著長期從(cong) 事宣傳(chuan) 工作練就的新媒體(ti) 操作技能,蔣尚姝決(jue) 定把短視頻作為(wei) 新的普法載體(ti) 。

  “我們(men) 原有的普法途徑主要是入戶講解、製作宣傳(chuan) 冊(ce) ,但收效甚微,如果可以製作彝漢雙語的普法短片,既讓群眾(zhong) 聽得懂又讓群眾(zhong) 學了法,那就完美了。”蔣尚姝說。

  說幹就幹,針對預防詐騙、交通安全等內(nei) 容,她和同事策劃了幾期短視頻,通宵寫(xie) 劇本,拉來同事當演員,自導自拍,自己做後期……很快,短片製作完成。由於(yu) 片子短小,在普及法律知識同時又趣味十足,還打破了彝漢雙語交流壁壘,很利於(yu) 在彝族群眾(zhong) 間傳(chuan) 播。短片推出後,通過網絡和電視大屏等進行播放,同時上傳(chuan) 到公眾(zhong) 號以及短視頻平台,收獲了30多萬(wan) 點擊量,短片在當地群眾(zhong) 間廣泛流傳(chuan) 。

  蔣尚姝用年輕的心、活躍的思維和敢於(yu) 探索的勇氣,為(wei) 瓦果乃托村村民思想脫貧注入了一股鮮活力量。

  民俗魅力的推介人

  吉古比哈是瓦果乃托村村民,也是蔣尚姝對口幫扶的村民之一。前幾年,在精準扶貧相關(guan) 政策幫助下,吉古比哈一家人從(cong) 陡峭的大山上搬遷下來,住進了新房子。閑時,拿出口弦彈一曲,是他極為(wei) 享受的一件事。

  在長期的走訪交流中蔣尚姝發現,吉古比哈很有藝術天分。“我發現他偶爾會(hui) 打磨東(dong) 西,看起來像在製作什麽(me) ,後來詢問才知道,他在製作一種彝族獨有的樂(le) 器——口弦。”在意識到吉古比哈有著高超的口弦製作技藝後,她又有了新想法。

  “可以通過拍攝短視頻,讓更多人知道吉古比哈和他製作的口弦。”意識到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守護吉古比哈的藝術夢想,蔣尚姝很開心,很快為(wei) 吉古比哈籌劃拍攝了不少視頻。在她的鏡頭中,吉古比哈時而眺望遠方彈奏口弦,時而默默製作樂(le) 器。

  最終,視頻通過朋友圈等渠道發送出去。“我個(ge) 人的力量可能不足以快速替他擴寬銷售渠道,但我讓更多朋友認識了他、認識了這門藝術。”經過她的推廣,蔣尚姝的很多朋友對口弦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紛紛購買(mai) 收藏,她的一位從(cong) 事藝術工作的朋友還與(yu) 吉古比哈建立了長期聯係。“希望在未來,能讓他和家人更多受益,我也會(hui) 繼續努力把彝族特色特產(chan) 推廣給更多人。”蔣尚姝說。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方興(xing) 未艾,在做好警察本職工作的基礎上,蔣尚姝說,自己會(hui) 通過自己擅長的方式,繼續做村民的“警察老師”,繼續用文字、鏡頭挖掘更多彝族村落的魅力,讓更多人關(guan) 注這裏、來到這裏、愛上這裏。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