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激發融合效應 推動區域創新

發布時間:2022-05-23 14:17:00來源: 人民日報

  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需要在打造科技創新主引擎的同時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增長極,加快完善主體(ti) 功能明確、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創新體(ti) 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開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近年來,我國區域創新步伐不斷加快,一大批新型研發機構應運而生,區域創新中心建設提速,創新載體(ti) 的質量和作用顯著提升。

  區域創新體(ti) 係是國家創新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需要在打造科技創新主引擎的同時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增長極,加快完善主體(ti) 功能明確、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創新體(ti) 係。

  開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除了持續加大科技投入,還要注重發揮融合優(you) 勢。一方麵,融合已成為(wei) 當前科技創新的鮮明特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突飛猛進,科學研究範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另一方麵,區域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密不可分,大量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出現,對區域創新在產(chan) 業(ye) 鏈與(yu) 創新鏈融合發展、不同產(chan) 業(ye) 鏈間的相互支撐方麵提出更高要求。

  推動區域創新,要加快實現區域內(nei) 創新組織、創新要素的融合發展。加快“創新鏈”“人才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是打造“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的基礎支撐。特別是充分發揮金融的鏈接、融合和牽引作用,促進科技成果加速向生產(chan) 力轉化。區域創新活動依賴於(yu) 各要素的緊密協作,要樹立創新聯合體(ti) 的“生態思維”,打造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以及產(chan) 學研合作共贏的創新平台,特別是發揮企業(ye) 需求的牽引作用。同時,還要推動區域內(nei) 的大中小企業(ye) 融合發展,發揮大企業(ye) 的需求拉動作用,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提供技術應用場景。在創新要素融合方麵,要借鑒中關(guan) 村、張江、東(dong) 湖等地的經驗,加快構建人才為(wei) 關(guan) 鍵,科學家、工程師與(yu) 企業(ye) 家、投資者等緊密協同的創新生態。

  推動區域創新,還要促進各區域間的融合發展,形成不同區域既交錯融合又優(you) 勢互補的創新體(ti) 係。區域創新一般具有鮮明的區域特征,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聯係緊密,較少關(guan) 注科學探索、基礎研究等“創新鏈”前端的活動。要從(cong) 國家層麵加強統籌布局,根據各地區自身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布局科技創新。在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同時,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布局建設區域創新中心,健全區域創新協調發展機製,探索跨區域的創新體(ti) 係治理新模式。

  此外,創新文化的融合發展對於(yu) 區域創新體(ti) 係的構建也非常重要。創新文化是科技文明的基因,是匯聚創新力量的黏合劑。城市創新能力依賴於(yu) 敬業(ye) 、精益、專(zhuan) 注、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以及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人文氣息。弘揚創新文化,鼓勵創新創業(ye) ,需要風物長宜放眼量,保持兼容並蓄的開放胸懷,形成厚積薄發的創新競爭(zheng) 力。

  (作者為(wei)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ti) 製與(yu) 管理研究所研究員)

  陳 偉(wei)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