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疫情中的導遊危中尋機

發布時間:2022-05-24 11:1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隨著第12個(ge) “中國旅遊日”的到來,國內(nei) 多地都推出了線上“雲(yun) ”遊與(yu) 線下惠民活動,在展現山川風景和旅遊新興(xing) 業(ye) 態的同時,也提振了國內(nei) 旅遊人的士氣。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旅遊業(ye) 作為(wei) 聚集性、流動性、接觸性較強的行業(ye) ,持續受到影響。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四個(ge) 部門2022年2月發布的《關(guan) 於(yu) 促進服務業(ye) 領域困難行業(ye) 恢複發展的若幹政策》裏,旅遊業(ye) 與(yu) 餐飲業(ye) 、零售業(ye) 、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業(ye) 、民航業(ye) 等一並被納入“服務業(ye) 領域困難行業(ye) ”範疇。

  數據上的呈現更為(wei) 直觀,根據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數據,2020年國內(nei) 旅遊人數28.79億(yi) 人次,同比下降52.1%;2021年,國內(nei) 旅遊總人次32.46億(yi) ,同比增長12.8%,恢複到2019年的54.0%;2022年一季度,國內(nei) 旅遊總人次8.30億(yi) ,比上年同期減少1.94億(yi) ,下降19.0%。

  旅遊人次的下滑,也直接影響到旅遊人的就職選擇。

  “旅遊業(ye) 高度依賴人的空間移動,受疫情影響,旅遊市場主體(ti) 麵臨(lin) 著越來越大的經營困難,業(ye) 務和技術骨幹流失嚴(yan) 重,也是無需多言的事實。”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

  行業(ye) 危機下,旅遊人要如何找到新的出路?某種意義(yi) 上說,作為(wei) 旅遊經濟運行的基本支撐,導遊群體(ti) 在疫情中遭遇的困境、危中尋機的轉型嚐試,以及在人才培養(yang) 方向上的調整與(yu) 探索,正為(wei) 探討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ge) 觀察側(ce) 麵。

  “就業(ye) 空窗期”,旅遊基本麵仍在

  2022年3月,黃山市導遊員協會(hui) 發布的一則《黃山區采茶工招聘啟事》,讓大眾(zhong) 關(guan) 注到疫情期間導遊無法正常執業(ye) 的“就業(ye) 空窗期”現象。

  對於(yu) 絕大多數導遊來說,疫情是他們(men) 職業(ye) 生涯的一道分水嶺。

  2019年獲得“雲(yun) 南金牌導遊”稱號的26歲女生華付愉,用“天翻地覆”來形容疫情前後工作狀態的變化,“2020年之前導遊的工作比較穩定,一般來說,接待完一個(ge) 旅行團,休息一兩(liang) 天,旅行社很快就會(hui) 通知帶下一個(ge) 團,安排得很緊湊。疫情一來,旅行社很多業(ye) 務都停了,導遊沒有底薪,收入全靠帶團的勞務費,無團可帶就意味著沒有收入”。

  經濟壓力下,華付愉認識的不少同行,都在疫情期間輾轉到其他行業(ye) ,從(cong) 事網約車司機、保險經紀、互聯網營銷師等工作。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每年發布的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報告,2019年到2021年,全國旅行社直接從(cong) 業(ye) 人員由41.5941萬(wan) 人降至27.8772萬(wan) 人,簽訂勞動合同的導遊人數由12.1710萬(wan) 人降至9.4332萬(wan) 人。

  華付愉也考慮過轉行,但她心裏仍對旅遊業(ye) 的未來抱有希望,“在我住的地方,抬頭就能看到玉龍雪山,疫情以來帶團登雪山的次數大大減少,但雪山周邊的發展機會(hui) 還有很多,人們(men) 始終對旅行有熱情,而且最近國家出台了這麽(me) 多扶持政策,對我們(men) 這些從(cong) 業(ye) 者也起到激勵作用”。

  自《關(guan) 於(yu) 促進服務業(ye) 領域困難行業(ye) 恢複發展的若幹政策》發布以來,多地陸續出台助力旅遊企業(ye) 紓困的實施辦法,涉及降低經營成本、提供金融支持、穩崗就業(ye) 、釋放旅遊消費潛力等方麵。

  此外,針對疫情防控背景下旅遊業(ye) 遇到的新難題,各地也在探索試水新的解決(jue) 方式。例如,雲(yun) 南近日麵向團隊旅遊推出“雲(yun) 南旅行社責任保險附加疫情‘熔斷’行程取消損失保險”“團體(ti) 意外傷(shang) 害保險附加旅行傳(chuan) 染病隔離津貼保險”兩(liang) 個(ge) 險種,為(wei) 降低旅行社經營風險、助力行業(ye) 複蘇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在戴斌看來,盡管受到疫情影響,旅行需求的基本麵仍在,“從(cong) 過去兩(liang) 年的市場數據和產(chan) 業(ye) 動向看,哪裏疫情得到控製,哪裏的文化休閑和旅遊消費就會(hui) 快速恢複,這是旅遊業(ye) 堅持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源泉。若幹扶持政策的出台,就像為(wei) 旅遊業(ye) 提供了一場‘及時雨’,但旅遊人要想在變化了的市場中生存下來,還要重新打造自己的競爭(zheng) 力”。

  危中尋機的轉型探索

  疫情之下,旅遊業(ye) 依然醞釀著新機遇。

  天眼查數據顯示,從(cong) 注冊(ce) 數量(全部企業(ye) 狀態)來看,2021年共有超過115萬(wan) 家旅遊相關(guan) 企業(ye) 成立,新增數量達到曆史最高;2022年前4個(ge) 月,新增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達到17.9萬(wan) 餘(yu) 家。

  “過去傳(chuan) 統旅遊觀光中那些千篇一律的標準化產(chan) 品,已不能滿足人們(men) 的需求。經此一‘疫’,遊客更加注重安全、品質和個(ge) 性化,這也為(wei) 旅遊企業(ye) 和導遊的發展轉型提供了思路。”戴斌說。

  2012年大學畢業(ye) 的90後男生代帥已在普陀山做了10年導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代帥在社交平台上開通“普陀山小帥”賬號,直播普陀山各處風景,並與(yu) 線上遊客分享自己製作的短視頻。

  賬號運營一段時間後,評論區裏希望“跟團”的留言越來越多,隨著線下旅遊“重啟”,代帥意識到,創業(ye) 的機會(hui) 來了。2020年8月,他辭去原有的導遊工作,與(yu) 幾位朋友共同創建了以自媒體(ti) 流量為(wei) 載體(ti) 的旅行公司——心語旅遊,推出普陀山線下旅行團業(ye) 務,參團入口就設在賬號內(nei) 。

  “與(yu) 傳(chuan) 統旅行社相比,我們(men) 在服務細節上做了更多探索,比如說,將跟團工作人員細分為(wei) 講師和管家兩(liang) 組,由講師負責現場解說,管家承擔後勤服務。考慮到遊客大多是重視體(ti) 驗感的年輕人,在安排出遊路線時,我們(men) 適當放緩節奏,讓每一處景點的解說和交流能更充分。”代帥說。

  更新解說詞是代帥十分看重的環節,“每一次的解說都會(hui) 放到網上展示,如果出現重複,會(hui) 很影響觀感,因此哪怕在同一個(ge) 景點,我們(men) 的解說詞也要不斷尋找不同的角度,盡力給遊客和觀眾(zhong) 帶來新的體(ti) 驗”。

  不過,在疫情防控政策收緊背景下,2022年3月至今,旅行團一直處於(yu) 關(guan) 閉狀態,“目前‘普陀山小帥’有1126.1萬(wan) 人關(guan) 注,旅行團開放這一年多,線上也拉動了3萬(wan) 多名遊客,但即便不算疫情帶來的損失,旅行團的利潤依然很少,收益的大頭還是直播帶貨、廣告費這些線上收入”。

  值得留意的是,在線上拉動線下的“縱向”努力之外,從(cong) 研學旅行等“橫向”突破導遊的專(zhuan) 業(ye) 邊界,也是轉型的一種選擇。

  做過5年導遊的90後女生薑嬋,自2019年便留意到研學旅行的發展前景,如今,她成長為(wei) 山東(dong) 永輝鄉(xiang) 間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常務副總,把研學旅行和勞動教育確定為(wei) 公司發展的戰略重點。

  “研學旅行和勞動教育中組織協調、課程講解以及團隊接待執行等事項,都可以充分用到之前做導遊時積累的技能。同時,研學旅行和勞動教育還涉及到課程研發、場景及教具打造等方麵,即使是受疫情影響無法接待團隊,也可以開展課程研發及內(nei) 部提升等事項,工作及收入受影響比較小。”薑嬋說。

  人才培養(yang) 也要跟上變化

  “今有三千學生畢業(ye) ,謹向旅遊、酒店、餐飲、休閑、戶外運動等企事業(ye) 機構推薦。”2022年5月,山東(dong) 旅遊職業(ye) 學院院長為(wei) 全校畢業(ye) 生寫(xie) 的推薦信出現在該院公眾(zhong) 號上。

  臨(lin) 近畢業(ye) 季,行業(ye) 低潮下,旅遊專(zhuan) 業(ye) 學子的就業(ye) 選擇,在業(ye) 內(nei) 也引發了不少關(guan) 注。

  在麗(li) 江文化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嚴(yan) 的朋友圈裏,近來也不乏對各地旅遊機構招聘信息的轉發。

  “疫情之前,旅遊管理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專(zhuan) 業(ye) 對口就業(ye) 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20、2021這兩(liang) 年,受疫情影響,旅行社招聘減少,這一數字降低到60%左右,但總體(ti) 就業(ye) 率還是能達到98%以上,學生去酒店等其他行業(ye) 就業(ye) 的人數有所增加,留在旅行社行業(ye) 的人數有所減少,最近幾年全職當導遊的人應該微乎其微了。”李嚴(yan) 說。

  李嚴(yan) 留意到,2020年起,不再有學生去旅行社實習(xi) ,“旅行社自身的業(ye) 務減少,員工有一定流失,無法保證穩定授課與(yu) 實習(xi) 安排。另外疫情期間學校嚴(yan) 管校門關(guan) ,企業(ye) 人員無法進校,網上教學的效果又有限,學校與(yu) 旅行社的合作頻率大為(wei) 降低,學校轉而尋求與(yu) 高級酒店、景區等企業(ye) 的合作”。

  華付愉還記得,自己大三實習(xi) 時,第一次坐在旅遊大巴頭一排的感覺,“旅行社會(hui) 給每個(ge) 實習(xi) 學生配一位師傅,一般來說,也就是同學校的師兄師姐,他們(men) 會(hui) 告訴你整個(ge) 帶團的流程,包括如何應對遊客的突發情況。輪到師弟師妹來實習(xi) 時,就是你來教他們(men) 了。疫情之後,沒有了實習(xi) ,這種代際接續基本就斷檔了,對未來還想從(cong) 事導遊工作的同學來說,是很可惜的事”。

  對於(yu) 導遊人才需求的減少,山東(dong) 旅遊職業(ye) 學院教授、“山東(dong) 省職業(ye) 教育·王煜琴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王煜琴也頗有感觸,“過去,我們(men) 學院包括導遊專(zhuan) 業(ye) 在內(nei) 的學生,社會(hui) 需要與(yu) 畢業(ye) 生數比例為(wei) 10∶1,學生還沒畢業(ye) 就被企業(ye) 要走了。但最近兩(liang) 年,由於(yu) 疫情的影響,導遊專(zhuan) 業(ye) 情況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們(men) 培養(yang) 學生的思路也要跟著變一變,在課程設計裏增加研學旅行、網絡主播、勞動教育等新業(ye) 態的內(nei) 容,鼓勵學生到研學基地、勞動教育基地等單位實習(xi) ,讓學生多學一些技能,不斷拓寬就業(ye) 渠道”。

  值得留意的是,在2022年中國旅遊科學年會(hui) 研究成果發布會(hui) 上,中國旅遊研究院課題組發布了未來5年“旅遊人才需求‘10+1’趨勢預測”,專(zhuan) 業(ye) 導遊排在旅遊人才需求的第一位。

  在旅遊業(ye) 尚待複蘇的當下,導遊人才究竟何去何從(cong) ?一切還有待時間去驗證。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李璿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